网友Qingwu Zheng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这个问题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作者乔治·马丁曾经说过,冰与火之歌受到英格兰史和玫瑰战争(蔷薇战争)的启发,但又不是照抄历史。要知道马丁大学期间辅修的专业就是中世纪史,而且他在写冰与火之歌前把所有他能找到的中世纪相关的历史资料都看了一遍,他家里还专门有个房间摆满了历史书。
所以要猜出他的想法确实很困难,因为经常会发现书中的人物和事件融合了各种人物和事迹,又加上了马丁自己的扩充。这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让人更难找寻历史上的原型。
(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下面推测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欢迎指正)
先从人物说起
冰与火之歌中取材自真实历史的人物:
劳勃·拜拉席恩 和 爱德华四世、亨利八世
劳勃年轻时是个英勇的战士,能够领导叛乱,并且在艾德·史塔克的帮助下推翻坦格利安家族几百年的统治。劳勃年轻时是个英勇的战士,能够领导叛乱,并且在艾德·史塔克的帮助下推翻坦格利安家族几百年的统治。
爱德华四世年轻时也是战士,同样在弟弟理查·内维尔(后来的理查三世、格洛斯特公爵)的帮助下击败亨利六世,登上王位。
劳勃死前让艾德摄政,辅佐他的幼子乔弗里,但是后来却导致了五王之战。
爱德华四世同样死前遗命弟弟格洛斯特公爵为摄政,辅助他只有12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但他死后英格兰再次陷于混乱。
劳勃即位后酗酒,沉迷于打猎和比武,并且有很多私生子。最后死在猎杀一至野猪时。这倒是和亨利八世一样,他也沉湎于酒肉和女人,在一次捕鱼后染病去世。
瑟曦王后 和 玛格丽特·安茹、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马丁在瑟曦身上融合了很多英格兰王后的特点马丁在瑟曦身上融合了很多英格兰王后的特点
瑟曦是劳勃的王后,而伊丽莎白是爱德华四世的王后。她们的长相也非常接近,都是金色头发、面容美丽,瑟曦年轻时被认为是七国最美的贵族女子之一,据说伊丽莎白也是不列颠最美的女子。如果你看过卷五,瑟曦在君临的遭遇和伊丽莎白在爱德华四世死后的遭遇非常相似。
而且两个人性格上都是将自己的欲望或者家族的需求摆在其他任何事情之上(这点在紫色婚礼上最为明显)。
另外瑟曦在劳勃死后,作为她儿子乔佛里的代理管理国家,这点和玛格丽特很像,只不过玛格丽特是代替自己的丈夫,亨利六世。不过亨利六世和乔佛里的都像是疯子。而之后瑟曦对艾德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五王之战,玛格丽特则被公认为挑起了玫瑰战争。
艾德·史塔克 和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就是前面爱德华四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同样的,作为琼恩·艾林的两个养子,艾德也算是劳勃的弟弟。理查三世就是前面爱德华四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同样的,作为琼恩·艾林的两个养子,艾德也算是劳勃的弟弟。
爱德华四世期间,理查非常的忠诚,而且也有非凡的军事才华,因而被赐予英格兰北部的广大土地,并且作为北方总督抵御苏格兰人,同时也远离了国王的朝廷。在当地,理查被广泛的拥戴,人们认为他非常的公正无私(虽然莎士比亚的戏剧里不是这样)。这和艾德太相似了,同样是北境守护,同样是远离君临多年,同样是公正无私受人拥护,而且在劳勃死后也做了年幼国王的摄政。
而且,爱德华四世死后,理查三世宣布他的两个儿子源于不合法的婚姻,而没有王位继承权。这和艾德发现乔佛里、托曼不是劳勃亲生儿子后的行为完全一样。
(不过理查三世后来选择了史坦尼斯的方式:自称为王,因此他的结局和艾德还是不一样)
艾德的死则和理查三世的父亲非常相似,两个人都是被当众斩首,然后人头被插在长矛之上。
培提尔·贝里席 和 克伦威尔
如果劳勃和亨利八世相仿,他手下的财政大臣“小指头大人”,就亨利八世手下的克伦威尔差不多。两个人都是出身不高,培提尔来自五指半岛最小的贵族,克伦威尔则是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如果劳勃和亨利八世相仿,他手下的财政大臣“小指头大人”,就亨利八世手下的克伦威尔差不多。两个人都是出身不高,培提尔来自五指半岛最小的贵族,克伦威尔则是一个酿酒师的儿子。
两个人都很有心计,克伦威尔暗地背叛了自己的盟友安妮·博林,看着她被处死。培提尔则背叛了凯特琳·史塔克,而且参与了谋杀乔佛里的行动。
罗柏·史塔克 和 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再次出现了,这一次是他的婚姻。爱德华四世再次出现了,这一次是他的婚姻。
“红色婚礼”的缘由是罗柏娶了简妮·维斯特林(电视剧中是个护士),背弃了之前与佛雷家族的婚约。
爱德华四世的表哥华威伯爵曾代表他与法国讨论联姻,以争取与法国人结盟对抗兰开斯特家族。但是爱德华却在此时秘密迎娶了一介草民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家族还恰恰是兰开斯特的支持者(冰与火之歌中维斯特林家族是西境兰尼斯特家族的封臣)。这导致了华威伯爵的叛变,投靠了兰开斯特。
除此之外,两人的军事才华都非常突出,罗柏从未打过败仗,爱德华四世也几乎没有输过。罗柏曾经施放过一个兰尼斯特间谍,来迷惑泰温公爵,同样的计谋,爱德华四世也曾使用过。
一个像称王后的爱德华,一个像年轻的爱德华,劳勃和罗柏的名字都一样(Robert/Robb)
乔佛里·拜拉席恩 和 兰开斯特的爱德华
都是小孩子,都神经质而且残忍,死的时候年龄都不大。都是小孩子,都神经质而且残忍,死的时候年龄都不大。
不多解释,看下米兰公国的大使对爱德华的描述:他除了砍-头和制造战争以外什么也不说,似乎他已经掌握了一切,或者自以为是战神,或者已经安然坐稳了王位。
这个描述换到我们的小国王身上也没问题。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和 亨利·都铎(亨利七世)
其实作为女王,丹妮莉丝整合了很多英格兰女王的优点,也整合她们花痴这一点……其实作为女王,丹妮莉丝整合了很多英格兰女王的优点,也整合她们花痴这一点……
不过作为打算跨海争夺王位的龙女王来说,亨利都铎的经历和她确实很接近。爱德华四世在位时,亨利也是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没钱没军队(爱德华当时称亨利是The Imp…这是冰火里提利昂的绰号)。龙女王和亨利都是王位正统的继承人,两个人的旗帜上都有龙。
丹妮莉丝在狭海对岸慢慢积蓄力量的时候,获得了前御林铁卫队长巴利斯坦·塞尔弥的帮助,亨利在巴黎的时候也接纳了逃亡的兰开斯特军指挥官,牛津伯爵。
凯特琳·史塔克 和 塞西莉·内维尔
上图是凯特琳和塞西莉(Cecily Neville),凯特琳是罗柏的母亲,塞西莉则是爱德华四世的母亲。上图是凯特琳和塞西莉(Cecily Neville),凯特琳是罗柏的母亲,塞西莉则是爱德华四世的母亲。
书中的凯特琳其实是很漂亮的,这和塞西莉一样,她曾被称为“The Rose of Raby”。两人的丈夫都在壮年时去世,塞西莉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将最年轻的两个儿子送去了海峡对岸的勃艮第,自己留下来辅助长子爱德华四世,这和凯特琳的做法如出一辙。
两人都为了儿子和家族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外交手段,凯特琳为了争取佛雷家而答应联姻,后来又去南方寻求和蓝礼的联合。塞西莉则是长年为爱德华出谋划策,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络各方势力。而他们的儿子都秘密的娶了出身低微的女子,这两位母亲都是极力反对却最终无可奈何。
在凯特琳为了赎回女儿放走詹姆之后,罗柏将自己的母亲软禁。塞西莉也曾因爱德华擅自处决了自己的兄弟克拉伦斯而与他反目,母子的关系一度难以维系。
两个母亲最后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凯特琳看着自己的大女儿被困在君临,二女儿不知所踪,后来又得到消息说留在临冬城的两个儿子被烧死,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长子被杀。也许塞西莉的命运还要更悲剧,她的次子埃德蒙(Edmund)年仅17岁就在一场战役后被处决,他的女儿安妮(Anne)在难产而死。她的长子爱德华背着她处决了克拉伦斯,而爱德华自己也在四十岁时染病而亡,后来即位的理查三世据说谋杀了她的两个孙子。最后,她看着自己最后的儿子理查三世被杀。
凯特琳、莱莎姐妹 和 伊莎贝尔、安妮·内维尔姐妹
徒利公爵两个女儿 和 华威伯爵的两个女儿徒利公爵两个女儿 和 华威伯爵的两个女儿
书中徒利家两个女儿成长过程中,出身小贵族的培提尔·贝里席作为养子和她们一起长大。华威伯爵家也有这么个出身低微的人,就是弗朗西斯·洛弗尔(Francis Lovell)。
后来凯特琳和布兰登·史塔克订了婚,培提尔为此与布兰登决斗。这又涉及到另外两人,克拉伦斯和理查三世曾为了安妮·内维尔打得不可开交。
席恩·葛雷乔伊 和 乔治·金雀花(克拉伦斯公爵)
席恩是巴隆·葛雷乔伊的唯一的儿子,他曾有两个哥哥,但都死在巴隆大王的叛乱中,而年幼的席恩也作为人质送到史塔克家做养子,因此席恩和罗柏一起长大。席恩是巴隆·葛雷乔伊的唯一的儿子,他曾有两个哥哥,但都死在巴隆大王的叛乱中,而年幼的席恩也作为人质送到史塔克家做养子,因此席恩和罗柏一起长大。
乔治·金雀花(George Plantagenet, Duke of Clarence),是爱德华四世的弟弟,他的父亲和另一个兄长埃德蒙在对亨利六世的叛乱中被杀,当时他才7岁。
五王之战伊始,罗柏派席恩前往铁群岛说服自己的父亲支持北境,但到了铁群岛的席恩却背叛了罗柏,不仅没有通告罗柏信息,还趁机率兵占据了临冬城。
历史上,乔治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由于他娶了伊莎贝尔·内维尔,因此在他岳父反叛他兄长爱德华四世时,他投靠了自己的岳父。
从书中看,席恩虽然反叛了罗柏,但是发现自己的父亲和铁民们都不将他当一回事,所以他内心也很纠结。而乔治同样在投靠岳父之后,发现自己的忠诚被利用了。
还有一点相似之处,铁民信仰淹神,因此席恩在铁群岛上的“重生”仪式就是被按在海水之中。而据说乔治因为背叛兄长被处死时,也是被淹死在一个酒坛子中。
珊莎·史塔克 和 约克的伊丽莎白
珊莎是史塔克家的长女,一直有良好的教育,行事言语都符合其贵族女儿的身份,从小就梦想成为王后。珊莎是史塔克家的长女,一直有良好的教育,行事言语都符合其贵族女儿的身份,从小就梦想成为王后。
约克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York),是爱德华四世的长女,后来成为了亨利七世的妻子,英格兰的王后。她更知名的形象是扑克牌上的梅花Q。
珊莎目前有两次婚约,一次是国王乔佛里,一次是提利昂。年轻的伊丽莎白也有两次婚约,一次是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乔治,一次是法王路易十一的太子查理。
泰温·兰尼斯特 和 理查·内维尔(华威伯爵)
年轻的泰温·兰尼斯特是兰尼斯特家族复兴的功臣,作为国王之手的他将国家治理的井然有序,但是由于疯王伊里斯对他的轻视,而愤然离开君临,后来甚至加入了劳勃的叛军,推翻坦格利安家族的统治。他的女儿瑟曦也嫁给了劳勃。年轻的泰温·兰尼斯特是兰尼斯特家族复兴的功臣,作为国王之手的他将国家治理的井然有序,但是由于疯王伊里斯对他的轻视,而愤然离开君临,后来甚至加入了劳勃的叛军,推翻坦格利安家族的统治。他的女儿瑟曦也嫁给了劳勃。
理查·内维尔(Richard Neville, 16th Earl of Warwick),同样是治国之人,在社会各阶层都有威望。他曾协助爱德华四世登上王位,并且实际掌权好多年。在爱德华四世从他手中收回权力时,他选择的反叛。他有一个绰号叫做“Kingmaker".
人物先写这些(有感兴趣的人物欢迎在评论中提出来,我会尽力补充)
另外,关于琼恩·雪诺,马丁是受到了《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的启发
电视剧里很多演员的确定都有马丁的参与,看看史塔克家这几个人和泰温,样貌和历史上这些人确实都挺像,这倒是让我想到下面这个
玛格丽·提利尔 和 安·博林
上图左边是亨利八世和安·博林……其实玛格丽身上安·博林的特点不算多,不过谁让演员Natalie Dormer(剧中玛格丽的扮演者)之前在《都铎王朝》中还演过安·博林呢上图左边是亨利八世和安·博林……其实玛格丽身上安·博林的特点不算多,不过谁让演员Natalie Dormer(剧中玛格丽的扮演者)之前在《都铎王朝》中还演过安·博林呢
冰与火之歌中取材真实历史的桥段:
“红色婚礼”
即便是这么震惊的剧情,历史上也有相似的事件,马丁说过他的灵感来自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晚餐”(The Black Dinner)和“格伦科-惨案”(Massacre of Glencoe)
1440年,苏格兰国王为了击败权倾朝野威胁王权地位的“黑色道格拉斯氏族(Black Douglas Clan)”,主动求和示好。他邀请年轻的道格拉斯伯爵到爱丁堡城堡参加晚宴,并承诺确保他的安全。在宴会结束的时候,国王的手下在击鼓声中端出一只象征死-亡的野猪头颅。道格拉斯伯爵明白自己落入诱杀陷阱,但已无力回天。1440年,苏格兰国王为了击败权倾朝野威胁王权地位的“黑色道格拉斯氏族(Black Douglas Clan)”,主动求和示好。他邀请年轻的道格拉斯伯爵到爱丁堡城堡参加晚宴,并承诺确保他的安全。在宴会结束的时候,国王的手下在击鼓声中端出一只象征死-亡的野猪头颅。道格拉斯伯爵明白自己落入诱杀陷阱,但已无力回天。
1692年2月,效忠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的苏格兰坎贝尔部落进犯苏格兰格伦科峡谷,与当地未效忠新王的麦克唐纳部族协议共同遵守当时通行的待客法则。然而与麦克唐纳部族有世仇的坎贝尔部落,最终在对方热情款待之后杀了该家族38名成员,妇孺皆未幸免,格伦科峡谷此后又被称为“哭泣谷”。
宾客权利
维斯特洛的宾客权利,是说客人来到主人屋檐下做客,吃了主人提供的面包和食盐之后,就享有宾客权利,此后双方不得加害对方。因此在红色婚礼前,凯特琳坚持要佛雷大人提供给他们盐和面包,并且让罗柏吃了它们。
这一点确实是源自历史上的真实习俗,在古希腊时期宾客权(right to hospitality)就已经存在,主人至少要招待好客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后来在中世纪这种权利更进一步,主人和客人不得加害对方,否则会永远遭受神的谴责。
”紫色婚礼“
紫色婚礼,就是乔佛里国王和玛格丽王后的婚礼,这场大快人心的婚礼在历史上也有原型。不过并不是在玫瑰战争时期,而是更早的时候。紫色婚礼,就是乔佛里国王和玛格丽王后的婚礼,这场大快人心的婚礼在历史上也有原型。不过并不是在玫瑰战争时期,而是更早的时候。
113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甥布卢瓦的斯蒂芬(Stephen)抢先赶到伦敦宣布继承王位,剥夺了亨利指定继承人玛蒂尔达(Maude)的继承权,英格兰因此爆发内战。内战持续了近20年,直到斯蒂芬去世前一年,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军渡海登陆,双方签订协议在斯蒂芬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
此时,斯蒂芬还有一个儿子尤斯塔斯(Eustace),他也是法定继承人。但是在一次宴会之上,尤斯塔斯却突然噎死,至今人们还在怀疑这是意外还是有所预谋的投毒。重要的是,他的死彻底解决了继承权的问题,结束了英格兰的内战。
比武审判
比武审判在冰与火之歌中多次出现,提利昂被捉到鹰巢城时,猎狗被无旗兄弟会抓住时,提利昂被指控谋杀乔弗里时。被判有罪的人和审判他的人选择比武来决定最后的裁决结果,他们可以自己上场,也可以选择代理人。七国的人民也相信审判的公正,因为他们相信这是神的裁决。其实,还有一种更加神圣的审判,七子审判:两边各派七个人参加比武,直到一方全部认输,这在七国历史上出现的次数极少。
在中世纪的欧洲,类似的比武审判也是存在的,据说源起于日耳曼人,后来在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英国流传开来,形式也和小说中差不多,由代理人来进行比武直到一方认输。在中世纪的欧洲,类似的比武审判也是存在的,据说源起于日耳曼人,后来在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英国流传开来,形式也和小说中差不多,由代理人来进行比武直到一方认输。
呓语森林之战 和 陶顿战役
呓语森林之战是罗柏的成名之战,罗柏和佛雷家结成联盟之后,他独自率领全军九成的骑兵,约4000人,南下奔流城。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呓语森林之后,诱使詹姆率领兰尼斯特军约2000骑兵进入全套。最后的围攻之中,詹姆被俘,兰尼斯特骑兵全军覆没,罗柏的近卫也有伤亡。
这场战役本身和陶顿战役的形势没有太大相同之处。陶顿战役中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在陶顿相遇,到达战场的时候约克家人数要少的多,但是利用风势弓箭手齐射略微扭转了局势,之后两军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肉搏战,在约克的援军到来后,约克家才占据优势,击溃了兰开斯特军。战役中有近3万人丧生,是英格兰史上最大规模和伤亡最惨重的战役(当时英格兰人口也不过几百万)
相似之处在于战后两方指挥官的态度(罗柏和爱德华四世),战前两人似乎都没亲历过大型战斗,在战争中击杀敌军取得胜利都是他们的唯一目标。但是战后,两人对战争的态度都有显著改变。
罗柏战后和席恩的对话:
罗柏:我将两千人送进了坟墓。
席恩:吟游诗人将传颂他们的牺牲。
罗柏:是啊,但是这对死人又有什么意义呢?罗柏此后再也没有在战争中提起自己的胜果,更多的是对战俘和伤者的宽慰。这和爱德华四世后来的做法非常相似,在之后的战争中,爱德华尽力避免大规模战斗,同时对战俘的态度也更加宽容。
冰与火之歌中的宗教:
首先,马丁在创造这个世界里的宗教时,很明显参考了罗杰·泽拉兹尼(Roger Zelazny)和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的作品,有很多向他们作品致敬的地方。
比如,冰与火之歌中好多宗教的神似乎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书中的七神是在安达斯山现身的七个人,这个设定在《光明王》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而千面之神的设定,又是借鉴自《安珀志》。
不过在这些宗教之中,马丁又融合了现实中的宗教的特点。另外书中的宗教更多是借鉴现实宗教和神话的一些特征,而并没有采用现实中的相关故事作为小说中事件的映射。
马丁认为引用现实中的宗教和神话,就足够构建他所需要的一切了,这和他对待小说中的语言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且他也承认他没有托尔金那样的能力,可以创造自己的神话。
七神 和 天主教
七神的设定,和基督教三位一体是类似的,但是马丁又将原始的母性崇拜融合在了里面。所以我们看到七神中有三个女性角色:少女、圣母和老妪。加上三个男性角色:天父、铁匠和战士,正好是平等对应的,最后再加上代表死亡的陌客。
而且由七神而带来的骑士制度、等级制度、教堂、教士,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基督教的特点。
光之王(红神) 和 摩尼教
光之王拉赫洛,是源自东方厄斯索斯的宗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宗教:一方是代表光明的拉赫洛,另一方则是他的死敌寒神,代表黑暗和死亡。
这和摩尼教的教义几乎完全一样,同样是光明和黑暗的二元对立,同样都有对于火焰的崇拜。
千面之神 和 伊斯兰教阿萨辛派
千面之神是无面者的宗教,而无面者又是个刺客组织,他们信仰的是死亡。
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宗教就只有伊斯兰教的阿萨辛派了,他们也有完善的刺客组织,用死亡来传播真主的教义。
异鬼 和 Aos Sí
小说中的异鬼是身形高大、细瘦,肤色苍白,眼睛如冰一般,比任何人类的眼睛都要湛蓝深邃。而传说中夜王娶的那个异鬼女人则是肌肤如月亮般苍白,眼睛如星辰般湛蓝。
这种长相和爱尔兰传说中一种叫做Aos Sí(也有叫Sidhe)的精灵差不多。不过两者的行为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乌鸦 和 北欧神话
不像托尔金在构造中土世界时大量借鉴北欧神话,虽说马丁之前的作品中大量的参考北欧神话,在冰与火之歌中几乎没有(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他的《沙王》)。
最明显的是渡鸦。按照马丁的说法,维斯特洛面积约有南美洲那么大,在现实中人们远距离传送信息都是使用信鸽,那么马丁为什么不用信鸽?
因为在北欧神话中,主神奥丁的左右两肩上分别有两只乌鸦,乌鸦是穿梭于生死的送信者。马丁取用了这个设定,然后还专门选了鸦属中个头较大的渡鸦……他自己说是因为这样乌鸦就比鸽子更能抵抗空中的捕食者。
冰与火之歌 和 希腊神话
(这一段有大量剧透,慎入)
希腊神话本身在西方文学中就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冰与火之歌中自然会有希腊神话的影子
拜拉席恩三兄弟 和 宙斯、波塞冬、哈迪斯:这个三兄弟的设定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如果按照玫瑰战争来做参考,那么劳勃绝对不止两个弟弟。但是放到神话中恰好合适,何况波塞冬是海洋和天空之神,史坦尼斯是海军大臣和龙石岛领主,两人性格也差不多。而蓝礼,他早早就去见冥王哈迪斯了。(这段是扯淡的,已经被马丁给否定了……下面的才是重点)瑟曦 和 天后赫拉:从性格上来说,瑟曦绝对是赫拉的翻版。她和劳勃之间只有婚姻没有爱情,赫拉和宙斯也是。瑟曦对劳勃的糜烂生活虽说严格限制,但也挡不了他私生子满地跑。看看宙斯的子女,和赫拉的态度,完全一致。提利昂 和 狄俄尼索斯(酒神):提利昂的出生导致了她母亲的死亡,而且现在种种证据表明他是伊里斯二世的私生子,而不是泰温的儿子。酒神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他出生的出生同样导致了母亲的死(严格的说不是,但是结果差不多)。酒神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坎坷,之后他推动希腊人建立了法则,自己也维护世界的和平。提利昂的坎坷经历自然不用说,按他的志向和才能,最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也许只能靠他。(最重要的也许是提利昂自己说过的那句:“我可是XX和美酒之神”)“魔山”格雷果·克里冈 和 刻耳柏洛斯(地狱犬):克里冈的家徽就是三只狗,地狱犬常见的形象就是三只头的狗。两者都是邪恶和恐怖的代表,他们也都没有自己的意识,只是纯粹的听从主人的安排。而且后来魔山死后被复活为斯壮爵士,这象征着地狱犬从冥界被带到人间。艾莉娅 和 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是月亮女神与狩猎的象征,从卷四开始,艾莉娅的POV基本就围绕这两点开始了,她住的地方、她的狼梦、她的训练,都是与月亮和狩猎相关的。阿尔忒弥斯在民间有很多名字,艾莉娅后来也有了很多名字。另外,月神有很多的动物植物陪伴,比如马、猎犬、蛇,甚至湖、树林等等,这些在艾莉娅的POV中都有出现,并且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石心夫人 和 尼俄伯:尼俄伯是忒拜国王安菲翁的妻子,她生育有很多子女,这也成了她吹嘘的资本。由于她吹嘘自己的子女比女神勒托的多,结果她的孩子全部被勒托的儿女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杀死,悲痛欲绝的尼俄伯化为了石像,永远承受着痛苦。石心夫人很明显借用了这一传说。
关于三国
马丁自称是三国志游戏(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II: Dragon of Destiny)的忠实粉丝,但是他自己也说过对中国的“中世纪”了解不多,所以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在里面加入了多少三国的内容。但是有一点是他承认的:詹姆·兰尼斯特—吕布,三国中马丁最喜欢的角色是吕布(肯定是因为游戏中武力最高)。詹姆的武力虽说没有多少直接的展示,但是很多人和事从侧面显示出他强大的实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詹姆弑君的行为必然是来自于吕布。
七大王国的建筑
虽然维斯特洛大陆的形状很像英格兰,上面七国的战乱也像极了8世纪的不列颠七国(这两个七国的历史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马丁对七国描述太少了),但是七国上下的各色建筑,马丁算是满世界扒来的。
君临 和 君士坦丁堡
君临的地理位置也许很像伦敦,但是整个城市的模板绝对是君士坦丁堡
上面是君临,下面是君士坦丁堡。两个城市都是依海而建,以及最明显的贝勒大圣堂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红堡和拜占庭皇宫。上面是君临,下面是君士坦丁堡。两个城市都是依海而建,以及最明显的贝勒大圣堂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红堡和拜占庭皇宫。
而且贝勒大圣堂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翻版
这里补充下黑水河之战,也有当年君士坦丁堡被围攻的影子。马丁书中描写的野火,和当年君士坦丁堡所用的“希腊火”如出一辙。这里补充下黑水河之战,也有当年君士坦丁堡被围攻的影子。马丁书中描写的野火,和当年君士坦丁堡所用的“希腊火”如出一辙。
在西元8世纪,拜占庭使用名为“希腊火”的武器,这一种由硫磺,石油和石灰复合而成的有很强杀伤力的可燃性武器。君士坦丁堡将其向舰船或陆地上的来犯之敌发射。
即使漂浮在水面上,“希腊火”也能够燃烧,因此,把“希腊火”洒落在木船周围也能给予敌军以重创。
国王大道 和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君临为中心,七国内有多条主要道路。从君临到绝境长城的国王大道,从君临到凯岩城的黄金大道,从君临到高庭的玫瑰大道,以及从君临到风息堡的道路,还有凯岩城到高庭的滨海大道,凯岩城到艾林谷的河间大道。
这种构造和当年罗马帝国的交通状况是相似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自然也是条条大路通君临。
旧镇的参天塔 和 亚历山大灯塔
旧镇的参天塔是海塔尔家族的家堡,位于旧镇港口出海口处,建造于征战岛之上。它既是城堡也是灯塔,照亮整个旧镇港湾。同时它也是七国最高的建筑物。
再看亚历山大灯塔,建在亚历山大港出海口出,位于法罗斯岛上,建成后很多个世纪都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之一。下图两个都是设想图(左参天塔,右亚历山大灯塔),因为现实中的亚历山大灯塔已经完全毁坏
绝境长城 和 哈德良长城
这是马丁自己承认的,没什么好说的,地理位置都是在大陆最北,作用都是防野人保护长城以南的文明。这个就不贴图了。
当然我还是觉得绝境长城更像我们的万里长城(哈德良长城和北方长城肯定也是受汉长城的启发)
鹰巢城 和 新天鹅堡
这也是马丁自己承认的,不过只是地理位置略像而已。
凯岩城 和 爱丁堡城堡
凯岩城是兰尼斯特家族的家堡,是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雕刻而成,修建在上面的城墙和其他建筑物使得城堡的防御能力更加强大。
而爱丁堡城堡是建立在一块巨大的火山岩之上,也是极其完美的防御工事,远眺北海,三面悬崖。
最后,冰与火之歌中还有很多罗马帝国的影子,在坦格利安王朝的历史中有所体现。而古瓦雷利亚自由堡垒和古吉斯帝国、洛伊拿帝国的争斗又类似罗马和迦太基、马其顿等争夺的历史。这些估计在《冰与火的世界》之中会有所体现。
上面的内容除了有说明的之外,其余都是基于个人推测,不代表原作者的观点。
PS.引述一些马丁的原话:
宏观上看,“权利的游戏”以及续集的情节都是受到玫瑰战争这个我最喜欢的历史事件的启发。但并不是说我在照抄历史。我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兴趣就是把事情搅得模棱两可,以及制造悬念。另外,书中那些角色,他们大部分都是产自我的脑子里,只有小部分的原型来自历史。(1998.10.06)
我承认冰与火之歌受到了玫瑰战争的影响,但是没必要将我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跟历史上一一对应。我喜欢用历史感来调剂我的作品,但是单纯地抄写历史这种事我可没有兴趣。(1998.11.27)
(关于维斯特洛的四季)长季节这种构想在科幻和奇幻故事中很流行,我曾在我20年前写的一个短篇中也使用过。(关于《勇敢的心》)勇敢的心不是我故事的原型。(1998.12.18)我是泰德·威廉姆斯《记忆、悲伤与荆棘》(这本书)的粉丝,事实上如果没有受到他的作品的启发,我是写不出这个系列作品的。我书中还埋有许多我对其他我喜欢的奇幻著作或作家的“致敬”片段呢。(1999.02.08)(关于多恩)我确实取材自威尔士,但是我还放入了很多非威尔士的元素。比如连绵的山脉之南,是一片如同西班牙那样干燥酷热的土地……你也会注意到是娜梅莉亚领导下的洛伊拿人给这里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有什么可以匹配的事件,那也是渡海而来的摩尔人对西班牙一些地方影响(2000.02.29)(关于魔法和神话)如何正确的处理魔法元素是奇幻故事写作最棘手的地方……我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重读托尔金的作品。事实上,现今所有优秀的奇幻小说,都广泛的受到托尔金作品的影响。(马丁从小就是托老的书迷)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托尔金对魔法的使用是如此的小心……因此我也尝试了类似的方式。(1998.10.21)(关于丹妮莉丝往东走能不能绕过去)这个世界也是圆的,可能比我们的世界要大一点。这让我想到了万斯的《大行星》(2002.3.21)我试着把不同民族和宗教的特征混合起来,来创作我想象中的民族,因此他们和现实世界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多斯拉克人,他们基于蒙古人、匈人、阿兰人,但是他们的肤色又像美洲印第安人。而魁尔斯人混合的更多,我自己也记不清从哪些地方取材的了。(2002.03.20)(关于领主)领主这个头衔(lord,中文版有公爵、伯爵的区分,在原著中都是没有的,统一都是lord,包括一些有产的骑士),不仅仅代表了荣誉,也附带了一些特权和法定的权利。就像现实中,他们可对自己领地上的人民行使法律。(2002.03.02)(关于托曼是叫托曼一世还是托曼三世的称呼)当然是托曼一世。这些都是按照伊耿征服之后的排序,之前的国王就不算了。这和诺曼征服后的英格兰是一样的,长腿爱德华就是爱德华一世,就不考虑1066年之前的那些撒克逊的爱德华国王了。(2002.06.30)(关于伊班人)如果把维斯特洛看作不列颠群岛的话,那么伊班差不多就是芬兰,只不过是以岛的形式。(2002.11.09)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网友蒙面大侠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维斯特洛大陆的地图极像英国地图 △维斯特洛大陆的地图极像英国地图
小恶魔的原型:矮子丕平
丕平是八世纪墨洛温王朝的宫相(和小恶魔在君临城当过的职位相当),因为身材矮小被人称作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根据我的研究,丕平身高应该不过一米五,跟郭四姑娘差不多吧。当时墨洛温王朝的国王昏庸无能,外号“懒王”,整个王国的权力都牢牢被丕平控制。751年,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他的儿子就是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小恶魔和丕平都属于个矮但智商极高,善于操纵权谋,将整个国家玩弄于鼓掌间的人物,换算成咱们中国的概念,就是司马懿一般的人物。 △小恶魔和其原型矮子丕平 △小恶魔和其原型矮子丕平
“小指头”的原型:克伦威尔
此克伦威尔可不是咱们在中学课本学过的护国公克伦威尔,不过两个克伦威尔的确有点亲戚关系,但太绕,我懒得讲。
这个克伦威尔是英王亨利八世的近臣,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极其狡诈和阴险,和小指头的形象很像。在讲究出身的中世纪中,克伦威尔和小指头两个人都是出身都很低,培提尔来自五指半岛最小的贵族(也就是个村委书记级),克伦威尔则是一个酿酒师的儿子,两个屌丝都是一路阴谋诡计爬到了王国的最上层,不容易啊;而且二人都是当过王国的财政大臣;两个人都很善于背后捅刀子,克伦威尔暗地背叛了自己的盟友安妮?博林,看着她被处死。培提尔则背叛了史塔克家族,而且参与了谋杀国王乔佛里的行动,一样一样的性格。有本书叫《狼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里面克伦威尔的故事。 △“小指头”的原型:克伦威尔 △“小指头”的原型:克伦威尔
囧·斯诺的原型:天行者卢克
万万没想到吧,斯诺的原型竟然来自《星球大战》。关于琼恩?雪诺,作者马丁曾说过是受到了《星球大战》中天行者卢克的启发,二者都是身份神秘,一个是生母神秘一个是生父神秘,肩负着重大宿命,最终成为最伟大的武士。(我看好最后斯诺和龙女结婚,要不怎么叫冰与火之歌呢……) △来自星球大战的斯诺 △来自星球大战的斯诺
君临城的原型:君士但丁堡
维斯特洛王国的都城——君临城,显然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但丁堡的翻版。从地理上看,君临和君士但丁堡都是扼据海峡出口,其景色都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而且二者都为帝国都城,城墙极其坚固高大,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再者,冰与火之歌中的保卫君临城的黑水之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参照拜占庭大破阿拉伯海军与君士但丁堡城下的战役,君临的秘密武器“野火”,毫无疑问就是拜占庭“希腊火” (greek fire)的翻版。
当年阿拉伯帝国的海军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也是有几条小船在往海上喷洒希腊火燃料,等阿拉伯海军回过神来君士坦丁堡城墙上就已经万箭齐发,数百条船瞬间就陷入火海。还有就是,乔佛里曾在君临倒行逆施,导致君临市民暴动,君士但丁堡在六世纪也出现过类似的尼卡暴动。 △君临中的大教堂和君士但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一模一样 △君临中的大教堂和君士但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一模一样 △黑水之战 △黑水之战 △历史中的希腊火 △历史中的希腊火
铁群岛的原型:维京海盗
驾驶长船航海并且沿途抢劫能看到的一切,不事生产专门抢劫,毫无疑问,铁群岛就是维京海盗的翻版。冰岛史诗《埃达》中曾经描述维京人信奉的教条是“能流血得到的决不肯流汗去获得”,这就是铁群岛家族箴言“强取剩过苦耕”的起源。但是维京人的信仰不同于铁群岛,铁群岛人所信仰的“淹神”(Downed God)很显然参考了美国著名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的作品,“淹神”信仰有着浓烈的克苏鲁神话色彩,大家可以去看《克苏鲁的呼唤》这本书。 △克苏鲁神话中的海神 △克苏鲁神话中的海神
北境长城的原型:罗马长城
守夜人军团所驻守的宏伟长城,原型出自罗马帝国的长城。和冰与火的世界一样,罗马帝国在统治广袤的疆土之后,开始在北部边界(北部边境在今日莱茵河、多瑙河一线)修建长城,抵御北境野蛮人的侵袭。公元51到138年,图密善(Domitian)、图拉真(Trajan),哈德良(Hadrianus)三位皇帝连续不断的在多瑙河和莱茵河一线修建长城,史称“日耳曼长城”,目的冲名字就能看出,是防御北部日耳曼野人进攻的。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巡视帝国西陲不列颠岛,决定在英格兰北部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皮克特人的骚扰。长城全长73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了望塔等,工程耗时6年。 哈德良长城。建造这座长城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列颠岛上把罗马人与外邦人分隔开来。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帝国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Barbarian)。长城上黑衣人来自七国,可以信不同的神;哈德良长城上卫戎人员来自大罗马帝国的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信仰。 △罗马长城遗址 △罗马长城遗址
“红色婚礼”的原型:黑色晚餐和格伦科屠杀 即便是这么震惊的剧情,历史上也有相似的事件,马丁说过他的灵感来自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晚餐”(The Black Dinner)和“格伦科屠杀”(Massacre of Glencoe)。
1440年,苏格兰国王为了击败权倾朝野威胁王权地位的“黑色道格拉斯氏族(Black Douglas Clan)”,主动求和示好。他邀请年轻的道格拉斯伯爵到爱丁堡城堡参加晚宴,并承诺确保他的安全。在宴会结束的时候,国王的手下在击鼓声中端出一只象征死-亡的野猪头颅。道格拉斯伯爵明白自己落入诱杀陷阱,但已无力回天。
1692年2月,效忠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的苏格兰坎贝尔部落进犯苏格兰格伦科峡谷,与当地未效忠新王的麦克唐纳部族协议共同遵守当时通行的待客法则。然而与麦克唐纳部族有世仇的坎贝尔部落,最终在对方热情款待之后杀了该家族38名成员,妇孺皆未幸免,格伦科峡谷此后又被称为“哭泣谷”。 △红色婚礼与历史上的黑色晚餐 △红色婚礼与历史上的黑色晚餐
旧神崇拜的原型:德鲁伊教
在冰与火世界中,旧神是维斯特洛最古老的宗教,先民们和森林之子签订盟约后便信仰了旧神。旧神可谓远古自然之神,先民们把刻着脸的心树视为最高神圣的象征,把神木林作为自己的殿堂,他们的祈祷,祭祀,婚礼等重大活动都会依据传统在神木林中进行。旧神信仰出于一种人对大自然的崇拜。
旧神崇拜和现实中的德鲁伊教如出一辙,德鲁伊为古代凯尔特人传统宗教,在不列颠影响尤为巨大,也是不列颠古老的宗教信仰。同样地,德鲁伊教也强调人对自然的崇拜,而且强于旧神信仰。Druid意谓著“橡树的贤者”,即“透彻树的道理之人”。在许多印欧语系中,dr这个字根都代表“树木”的意思,而且特别是指橡树。德鲁伊将橡树奉为圣木。据说他们拥有把人变成动物以及与神明精灵及动物对话的魔力。他们可以透过鸟飞行的方式、祭品内脏的外观预言未来。德鲁伊教徒们把圣殿建在森林中,以橡木和石雕为主。所以巨石阵(stonehenge)在不列颠十分常见,尤其是北方苏格兰。巨石阵便是德鲁伊们进行祭拜的地方,类似于旧神体系中的神木林。所以在未来的剧情中,斯塔克家族的布兰就注定会变成一个超级牛逼的德鲁伊大祭司。
△旧神崇拜(左)和德鲁伊崇拜
宾客权利
维斯特洛的宾客权利,是说客人来到主人屋檐下做客,吃了主人提供的面包和食盐之后,就享有宾客权利,此后双方不得加害对方。因此在红色婚礼前,凯特琳坚持要佛雷大人提供给他们盐和面包,并且让罗柏吃了它们。
这一点确实是源自历史上的真实习俗,在古希腊时期宾客权(right to hospitality)就已经存在,主人至少要招待好客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后来在中世纪这种权利更进一步,主人和客人不得加害对方,否则会永远遭受神的谴责。 △违背宾客权利的波顿家族 △违背宾客权利的波顿家族
比武审判
比武审判在冰与火之歌中多次出现,提利昂被捉到鹰巢城时,猎狗被无旗兄弟会抓住时,提利昂被指控谋杀乔弗里时,都上演了比武审判。比武审判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一项风俗或者说准则,从广义上说叫做“神判法”,即在当时的文化共同体中,人们相信上帝会保佑无罪的人,如果他能在酷刑和决斗中安然无恙,就能证明这个人是清白的,所以“神判法”也被称作“上帝的试炼”(ordeals of God)。这种事在中世纪屡见不鲜,给你们讲个真实的例子吧。1127年,一名叫guy的骑士,被一名叫herman的骑士控告参与暗杀弗兰德斯(今天的荷兰比利时那块儿)的“好人查理”(Charles the good)。Guy当然否认啊,所以herman提出要进行比武审判,据记载,这哥俩足足打了俩钟头,打的武器都脱手了,改为肉搏,最后herman用手生生把guy的睾丸扯了下来,失去蛋的guy在地上扭动了一会后断气了,这宣告herman的控诉有效。但是中世纪也不是这么不讲理,如果被告人能提供不在场证据,是可以拒绝参与比武审判的。而且比武只能在同一等级的人之间进行,比如农奴就不能单挑自由人,自由人不能单挑骑士。 △比武审判现场 △比武审判现场
多斯拉克野蛮人
卡奥卓格所率领的多斯拉克游牧民族对应于欧洲人深埋于历史中的恐惧:黄祸。马丁曾经说过,构建多斯拉克游牧民族时他参考了匈奴、突厥和蒙古人,卡奥卓格的原型应该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所幸的是冰与火之歌中多斯拉克人被狭海隔绝,历史上的欧洲可没那么幸运。 来自东方的野蛮民族曾经三次横行肆虐欧洲大地,第一次是匈奴人几乎毁灭了罗马帝国,第二次是马扎尔人(柔然人)横行欧洲,最后一次是大家都熟悉的蒙古人西征,已经打到了多瑙河,要不是大汗窝阔台死了,拔都东归,欧洲历史的走向不一定是什么样呢。 最值得赞叹的是,为了拍摄冰与火之歌,制作方专门请语言学家大卫?J?彼得森(David J. Peterson)为电视剧创造拥有“独特的发音、超过1800的词汇量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的“多斯拉克语”。此种语言设计上很大参考了突厥语系的土耳其语,真是太精细了,让人佩服! △卡奥卓戈的原型上帝之鞭阿提拉 △卡奥卓戈的原型上帝之鞭阿提拉
布拉佛斯巨像
冰与火之歌中曾出现布拉佛斯巨像的画面,这个巨像的原型是古希腊的建筑奇迹: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罗德岛巨像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赫利俄斯是正牌太阳神,不是阿波罗哦),建在希腊罗德岛的港口之上,于公元前282年完工,那时候中国还在战国混战呢。整座巨像高33米,一个脚趾头就需要两个人合抱,它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这座巨像建在罗德港通往地中海的港口,形象为一个手举火炬,脚踩两岸的青铜巨人。而他手举的火炬则作为灯塔,昼夜不熄,为过往的船只导航。公元前226年,一次大地震把这座伟大的巨像推倒了。巨像在原址上躺了近千年,后来就下落不明了。希腊文明太伟大了。 △布拉佛斯巨像 △布拉佛斯巨像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无垢者的原型: 耶尼切里
无垢者是在阿斯塔波特产的奴隶军队,特征是绝对服从主人和面对战争无所畏惧,战斗力极端强悍。无垢者的训练过程极其残酷:从小挑选健壮的奴隶儿童,然后将他们阉割,之后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负重跑步一整天、夜间攀岩、走过燃烧的木炭,如果失败就会被剔除。成为一个无垢者的最终考验是,买下一个新生儿并在它妈妈面前杀掉它,之后一个完全冷血、服从主人命令的无垢者便训练成功了。 与无垢者最像的历史原型是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团耶尼切里(Janissary),自14世纪开始,为了补充兵力和削弱东欧被征服地区,奥斯曼帝国想出了一种特别阴损和残忍的制度:“血赋制度”。 通俗的说,就是强制性的在东南欧地区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克罗地亚等地征用年龄在6、7岁的年轻男孩,将他们送到君士坦丁堡,强制性的实施割礼(后来改成不能结婚),并对其进行伊斯兰教洗脑,将其变成极其狂热残忍的士兵,彻底同化为穆斯林,人待其长大后编入土耳其军队,这个军团就叫做耶尼切里(Janissary)。奥斯曼帝国利用耶尼切里(Janissary)去血腥杀伐、镇压自己的父母兄弟,这招实在是太恶毒了,东欧著名历史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就讲述了巴尔干地区是怎样遭到土耳其人蹂躏的血泪史,要不东欧人自古就这么恨这帮突厥杂种呢。 △耶尼切里 △耶尼切里
无面者的原型:阿萨辛派
无面者(Faceless Men)是一个宗教刺客团体,总部在布拉佛斯,他们信仰千面之神,即死亡之神。他们信奉的信条是“valar morghulis”,即“凡人皆有一死”。 无面人组织和中世纪伊斯兰教的阿萨辛派有很多相似处。阿萨辛派是中古时期活跃于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的一个极端教派,他们也有完善的刺客组织,以秘密的暗杀组织闻名,用死亡来传播真主的教义。阿萨辛派的成员战斗力极强,都是极为恐怖的死士。传说,一次哈桑(阿萨辛头领)为了向外来使臣证明自己无可置疑的权威,他向一名年轻信徒点了一下头,此人便抽出刀一下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毙命,再点了一下头,另一名年轻信徒立刻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毙命,这就是著名的“信仰之跃”,玩过游戏《刺客信条》的朋友想必都见过(倚天屠龙记与刺客信条也有一段渊源)。但是阿萨辛派曾因企图组织刺客刺杀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从而和蒙古人结下深仇大恨。1256年西征的旭烈兀对阿萨辛派进行了致命打击,从此阿萨辛派一蹶不振。 △死亡之跃 △死亡之跃 △最后贴一张最爱的卡丽熙 △最后贴一张最爱的卡丽熙
转自壹读·壹百会
网友王澍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黑水河之役 Battle of Blackwater
高票答案说这段类似三国赤壁是误读,因为有明显相似得多的历史。
黑水河中把史坦尼斯烧得惨败的“野火” Wildfire,在小说中是一种液体燃烧武器,可以长时间燃烧,在水面上一样起作用。只有炼金术士公会能够制作,制作过程声称使用了魔法。野火被放在小陶罐里,里面还有石质隔间。可以用沙子来扑灭野火。
按照如今的眼光,野火肯定是一种有机燃料,效果类似凝固汽油弹。历史上和野火最相似的著名武器叫做“希腊火” Greek fire,亦称“罗马火”“海洋之火”等。在7世纪左右由拜占庭帝国投入实战,并在东罗马帝国漫长的历史中屡次起到奇效。
678年,阿拉伯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对拜占廷帝国发动了陆地和海上的联合进攻,在陆战受阻后,便集中海上力量,攻占了马尔马拉海东南沿海的基兹科斯,作为发动大规模海上进攻的基地。6月25日,阿拉伯舰队向君士坦丁堡发动总攻。拜占廷海军出动装有希腊火的小船,对载有攻城器械和士兵的阿拉伯军舰展开了火攻。阿拉伯舰队总指挥法达拉斯命令舰队撤离,但已有大约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
717年夏季,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再度攻打拜占廷。一路十余万的陆军由哈里发奥马尔二世的弟弟莫斯雷马萨统率,跨过了赫立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从色雷斯方向严密封锁了君士坦丁堡与欧洲的陆地联系。同时,阿比杜斯率领近两千艘阿拉伯战船团团围住了君士坦丁堡的水上进出口,此外还有后备部队不断的从其他地区调拨过来。阿拉伯军队在尝试了陆上进攻未果之后,便决定采取封锁的战术,把君士坦丁堡变为一座死城。9月1日,阿拉伯人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立即命令舰队出战,使用希腊火烧毁了二十艘阿拉伯战舰,其余的军舰则均被俘获。此后,因惧怕希腊火的攻击,阿拉伯舰队再也不敢突入金角湾,坐视拜占廷运粮船向君士坦丁堡运去补给。718年春天,利奥三世在得到了准确情报之后,伺机出兵,使用希腊火摧毁了阿拉伯舰队。在这次围城战中,阿拉伯军队一共使用了2560艘船只,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却只剩下5艘。
看到了吧,和黑水河一样的从水上进攻首都,被烧惨。
带铁蒺藜的希腊火手榴弹(看看和野火的陶罐描述多么相似,比东吴草船像多了吧):
*****************************************************************************
布拉佛斯的泰坦巨人 Titan of Braavos
所有奇幻史诗类作品这类东西(Lotr中的Argonath等)都有且只有一个原型:所有奇幻史诗类作品这类东西(Lotr中的Argonath等)都有且只有一个原型:罗德岛太阳神铜像Colossus of Rhodes
网友蒙面大侠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楼上已经找的比较全了,但是马丁所使用的历史材料实在太多,而且基本没有明显一一对应的,目前看来也只有玫瑰战争算是一目了然的。
我看到还没有人说到北欧神话的,大概说说吧。
马丁自己说过他是托尔金魔戒的死忠粉,魔戒的基本世界观和故事构造,是以北欧历史神话为基础的,这一点就不赘述了,已经有大量的文献。
冰火的世界,其实是承继魔戒的,可以这么想,中土世界上万年之后,不但魔王恶龙都已消失,甚至矮人精灵巫师都已经逐渐失去踪迹,上古神话时代结束。
世界成了人类的天下,原本的种族之争让位于人类各民族的争斗和融合。其中一个民族,因为掌握了驯龙术和拥有瓦雷利亚钢这两项强大的战争资源,得以四处征讨建立了庞大的奴隶制帝国。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瓦雷利亚的龙已经不是上古时代爱屯钱会吐槽智商寿命全方位超越人类的高级智慧生命体了,已经沦为战斗力卓越的凶兽罢了。
而后,瓦雷利亚毁灭,据说这是对照的阿特兰蒂斯陷落,在北欧神话当中,这是后神人时代的结束。
诸神的时代结束于何时?就结束在魔戒被销毁的那一刻。
那么冰与火之歌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在人类时代里再一次追回异鬼、魔法、龙,半神的英雄?
因为人类民族融合发生的太慢了。小小的维斯特洛上信仰就有三四种,长城内外壁垒森严,南北各行其是,龙家更是一枝奇葩独立。海外,奴隶制城邦林立,游牧民族视羊人奶人为猎物。人类分崩离析,没有一个整体的意识,更没有整体的命运。
所以,所谓魔法的死灰复燃,倒不如说是回光返照,来完成捏合人类整体命运的最后使命。
在这伟大的天启之下,所有人都是历史的棋子。
这个历史之最高神灵,或者叫上帝,其实就是我们的马丁爷爷。
他用他的胖爪捏死这个弄死那个,排兵布阵,威逼利诱,甚至制造了好几个NPC,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有人类命运都集合在一场战役当中,这场大战就叫:异鬼大战喷火龙!
战争的结局也早早就被计划好了,龙和异鬼这些魔法时代遗留的力量同归于尽,把广阔的天地全部留给凡人,而不同民族的人类在这场生死存亡同仇敌忾的战争中建立革命友情,一起熬过严酷的长冬,共同迎接人类时代的到来。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个重要的棋子。
第一个,龙娘丹尼莉丝。
人物的原型来自北欧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北欧神话诸神黄昏。
龙娘的公主身份和她下嫁蛮人首领的情节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克里姆希尔特很相似,后者为了向谋害爱人的国王哥哥复仇,嫁给匈奴王阿提拉,并且最终借力完成复仇。
但是这个故事在北欧神话当中完全是另外的样子:女武神布伦希尔特与英雄齐格飞相爱至深,国王贡特说服妹妹克里姆希尔特使用爱情迷药让齐格飞转爱上她,并且帮助自己迎娶布伦希尔特,布伦希尔特痛苦之下决意报复,挑唆国王谋害齐格飞,在他死时得知真相愤而杀死国王并以身相殉爱人。
在神话中,布伦希尔特心地善良,品德高贵,她为了救人性命而受到处罚沉睡于熊熊火焰包围中的海中孤岛(龙石岛)上,她还有一匹神奇的骏马,以及,她遭到了爱人的背叛,最终又是她,将毁灭的火把掷向天宫,终结了诸神对人间的统治。(关于丹尼莉丝的预言,三匹马三次背叛,以及浴火不死)
所以龙娘,应该是糅合了这两位女性的经历和人格,前期娇柔单纯,是人间少女克里姆希尔特,后期高贵勇敢是布伦希尔特。尤其是外貌,整个龙家的设定是参照北欧人种特点。(跟魔戒电影也有关系)
当然,这些仅仅是原胚而已。马丁神决意要给人类留下一位能征伐善统治,英明仁慈,为了民众献出自我的牺牲精神,简而言之,集人类历史(西方人那边儿的)所有伟大君王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恩,伟大的女王。
所以,伊丽莎白一世也在这个形象上扣了章。
写龙娘决定留在弥林统治那段儿,不少读者都觉得马丁把她写傻了,走上了邪路,纯属作死。但是请问一个能忍痛丢掉几柜子完稿重新来过的老头儿会这么浪费笔墨就为了让核心人物作死吗?!
当然不是,因为高贵的出身,苦难的跋涉,失去血亲的痛苦,甚至得到龙和王位,都只能成就坚强的意志,强大的力量,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君主,还有一个必须的条件,熟练的统治技巧(别名“权力的游戏”)。
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即使打下了维斯特洛,她也无能进行统治。
既然是技那就是需要进行练习的,奴隶湾就是丹尼莉丝的新手村。
我看第二卷时,已经有人认为,雪诺是亚梭尔亚亥,龙娘将来的性命要献祭给红剑,我几乎就要信了。但是等到平定弥林留下来统治,我就知道这个预测绝对是错的,马丁决不会写无意义的篇章,等到电视剧第三季第五集,马丁在安排龙娘好好学习准备当王的意图已经直白的表达出来了。
再者,三个核心人物中,雪诺只有身为军事领袖的素质和经验,小恶魔是首相的技能满点,以目前的情节进展的剩余篇幅来看,这两个人已经没有增加君主技能的机会。
SO,天佑女王,哈利路亚(MUSIC,国歌奏起来~~)
来一个小彩蛋,丹尼莉丝为啥是紫色眼睛,身材娇小美貌绝伦?呵呵呵,每一个宅男都有女神,胖马丁的女神是已故的绝代佳人伊丽莎白泰勒~~~
第二个,小恶魔提力昂。
要想讲他,必须从北欧神话中一直很倒霉的侏儒开始。
神杀死巨人,巨人的身体中生出蛆虫,向光者化作精灵,向暗者化作侏儒。精灵歌唱舞蹈愉悦众神,侏儒被派往天地的四个角支撑天穹。
侏儒阿尔贝里希追求仙女的爱情遭到无情嘲弄,转而夺得莱茵河黄金铸成拥有统治世界之强大魔力的黄金指环。
神王沃旦诈取指环以支付巨人为他建造宫殿的工资(不要脸到极点了)。阿尔贝里的兄弟米梅抚养大了沃旦在人间的私生儿女后代(没错,兄妹恋)齐格飞,让他去夺取被魔龙(巨人变的)守护着的黄金指环。为毛一定要是齐格飞呢?这是因为沃旦化装成一位智者告诉侏儒,只有神王的血裔才能杀死龙)。那实情是什么呢?齐格飞父母都是沃旦的私生子,沃旦的妻子对他们恨之入骨,以二人结合违背天道要求处死二人,沃旦顺从了表面上顺从了妻子,暗地里却让女武神(也是他闺女)救下了小婴儿齐格飞。神的律法仅对凡人有效,却无法辖制源头比神更古老的侏儒,因此,在侏儒养护下的齐格飞得以躲过神后的毒手长大。
齐格飞杀死魔龙得到指环后又杀死了想要夺取指环的侏儒。至此,沃旦的计划几乎大功告成!
(像不像小恶魔带上金手当代理首相费尽力气治理王国保卫君临然后逗比一样的结局?!)
然后齐格飞和他的姑姑女武神布伦希尔德相爱并将指环作为信物交给了她。(沃旦:哎妈高兴死了哈哈老子真是算无遗策!)
到了这里,权力黄金、遭受欺诈而后复仇的侏儒、魔龙,甚至兄妹恋、姑侄恋,都齐全了。
小恶魔提力昂大人,将从不失算的泰温公爵射死在马桶上。
这一幕,和魔戒落入滚滚熔岩,和布伦希尔德掷向天界的复仇火炬,是同一事件在不同故事当中的三个倒影。
哪怕是千年万年,你看,正义终未被遗忘。
贪婪的神权,任意的操控玩弄人类的命运来维持自身的不朽,早已异化成了恶魔而不自知,终于灭亡在复仇者的怒火中。
尼伯龙根指环当中,勃艮第国王贡特、妹妹克里姆希尔德、还有一个同母不同父的哥哥哈根,是一家子。而哈根的父亲,是侏儒阿尔贝里希。对照到狮子家三个身上,很自然就联想起来了。
小恶魔是不是疯王和乔安娜的儿子?毕竟这样一来,雪诺、小恶魔、龙娘,就能构成龙的三个头,完美重现伊耿三兄妹的阵容。
可是预言中“在那些巨龙当中咆哮的狮子"~~~
所以目前还是不下结论的好。
至于穷恩,他是忧郁敏感版的齐格飞,我还在他身上看见了些特里斯坦蓝斯洛特的影子。不过总体来说,比起龙娘和小恶魔,他的挖掘余地很小。因为齐格飞、特里斯坦兰斯洛特这些英雄和骑士,本来就是绝大部分幻想小说男主人公的人物原型。他最多就是比以往的这些角色更立体更丰富,少一些代入感而已。也正因为这样,琼恩.雪诺,才是这部小说的定海神针,冰与火的王子。
他将始终站在最终战役的前线,等待和迎接他的命运。
关于史塔克家的狼:北欧神话当中,巨狼和魔龙以及侏儒都是比人类更古老,甚至比诸神更古老的魔力生物,最终对诸神进行的复仇行动中这三者都有份。所以,有狼加持的史塔克,绝对是开挂的。都有二次生命。
北欧神话中最早诞生在混沌天地中的冰霜巨人,与后来诞生的诸神打仗失败后发出恶毒的诅咒,逃往铁森林(一说是冰霜和岩石的不毛之地,跟北境挺对得上)当中,发誓终有一日要卷土重来。
这个大约是异鬼军团的原型了。
最后是我猜到但是还没找到具体事件的,一是雪诺的身世,他绝不是作为私生子出身的。因为御林铁卫有严格的职责规定,绝不可能守护王子的情妇和私生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星坠城极乐塔雷加和莱安娜秘密缔结了婚姻。
二是,雷加用爱情算计了可怜的莱安娜的肚子,为了诞生他设想中的冰与火的王子。
倒霉的雪诺,结局他大概会娶龙女吧,当然也有可能会死,小恶魔可能会戴上金手当一辈子好首相。
凡人会活的最长久。
英雄伟人都是马丁神塑造历史的刻刀。
相对于马丁这种努力捏合多民族的大史观,哈利波特什么的真的很狭隘,一味的鼓吹凯尔特爱尔兰民族主义,讥刺打压北欧裔,我有时候想,在一部儿童书里明晃晃的写这些,本身就有违儿童作家的道德。
不过马丁比起托尔金,笔力也要逊色一点,而托尔金的写作精神更高贵更纯粹,当然咯,也更幼稚一点。比方说,同样是把世界让给凡人的天启,托尔金的做法是主神召唤精灵回归西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长生不老。马丁就给来了一场瓦雷利亚大毁灭,把“非人”的神裔灭的七七七八八。至于政治斗争之类的,就更不必说了。
冰火里有几个人物原型或者大特征从魔戒里搬过来的,比如洋葱的走私者身份,山姆和弗罗多VS山姆和琼恩等等,不必说了。
主要我最近听说国内现金风气是政治历史文学依次的鄙视链,所以文学就成了最被瞧不起的那个了,这可真是我理解不了的。
马丁再怎么样,也是托尔金的后辈。
他比托尔金幼稚,或者说美国式的自大狂妄的,是对绝对力量的态度。
托尔金崇拜古典时代的德行和信念,即绝对的力量本身即是罪恶的深渊,无法引导无法消解,因此即是凯兰崔尔抵挡住了魔戒的诱惑,仍然明白这仅仅是一时的,无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腐蚀。
而马丁却把魔龙送给了丹尼莉丝,这固然是一种女性崇拜,是男人对于母性的一种向往和崇拜。对母权社会一丝幻想,幻想它会更温情更仁慈。然而,绝对强大的母权一样可以导致毁灭,它并不比父权更坚实。
人类的爱,可以战胜权力,却无法控制绝对力量,无论是魔戒还是魔龙,它们的诞生就是开启了恶的深渊。
血火同源,真龙不种树。
美国人的历史,还是太短了些。
网友陆骅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第一次被邀请答题,但是这声“谢邀”说得很惭愧,对欧洲历史无甚了解。
看到题目第一个想到的,是长城。
冰火的长城很可能是英国哈德良长城的影子,当时英格兰属于罗马帝国,北部苏格兰等地不属于,相对于罗马的文明,苏格兰人属于“野人”。
长城是为了抵御北部异鬼而建,但发展成抵御野人;哈德良长城是英格兰为了抵御北部野人而建的。然后长城上黑衣人来自七国,可以信不同的神;哈德良长城上卫戎人员来自大罗马帝国的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信仰,在哈德良长城上有各种不同教堂。
网友枕水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XY,好像关于先祖崇拜宗教就是历史事实吧。
就是说,最原始的宗教其实都是先祖崇拜,到后来才出现了各种神的崇拜,那些神是不属于某个家族的。
冰火里的新神旧神之争貌似就是说的这个。
网友赵廷辉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这...问题太宏大了,一时三刻是说不完的。
整部书按照坑神的说法就是依着英国红白玫瑰战争为蓝本的,仔细看看连维斯特洛大陆长得都像大不列颠。
网友匿名用户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一个女人改变了两个民族的历史
角色:玛格丽·提利尔
原型: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生平履历:
第一次婚姻 玛丽同法国王子弗朗西斯结婚,一年后王子死;玛格丽同风暴堡公爵蓝礼结婚 ,一年后蓝礼死。
第二次婚姻 玛丽回到苏格兰嫁给达恩利勋爵,一年后达恩利被炸死;玛格丽同七国之王乔弗里结婚 ,结婚宴上乔弗里被毒死。
第三次婚姻 玛丽同博斯维尔伯爵秘密结婚,被贵族起兵推翻并裸体游街;玛格丽同乔弗里之弟托曼结婚 ,被指控与亲兄偷情并审判。
灵感:
斯图亚特家族起源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12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迁居英国,该家族的一名成员被苏格兰国王任命为宫廷总管“斯图亚特”(High Stewards of Scotland),此后,该家族世代继承这个职务,即渐成其姓。(玛丽一世在法国期间,按照法文习惯,把姓氏拼成斯图亚特Stuart,其后裔普遍的接受了这种拼法。)
提利尔家族的血脉可以通过母系追溯到河湾地的先王“青手”加尔斯。(说明其家族起源不迟于几千年前的安达尔入侵时期。)提利尔家族本来效忠于河湾地的王族家族——园丁家族。园丁家族历史上多次与其封臣提利尔家族通婚。当最后的河湾王、园丁家族的孟恩九世死于怒火燎原之役后,高庭的总管哈伦·提利尔向征服者伊耿一世献出了城池,为此伊耿将高庭封给提利尔家族。
苏格兰又称高地。
其他:
玛丽的大儿子詹姆斯在其逊位后继承苏格兰王位,在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子嗣,在其死后詹姆斯又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号称詹姆斯一世,并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苏格兰和英格兰第一次统一到一起。
玛格丽的第四次婚姻嫁给拥有坦格利安血统的囧恩雪诺并产下一子,坦格利安家的丹尼莉丝一世恢复王位后终身无子嗣,其死后将王位传给或囧恩雪诺与玛格丽的后代,此子同时拥有北境继承权和南方王国继承权,整个威斯特洛大陆统一到一个王座之下。
历史在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网友蒙面大侠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前几天刚看完雷神来答~~~
徒利家族的葬礼(尸体在船上顺水飘走然后射火箭火葬)是北欧、维京人对高规格人的葬礼习俗~~
网友尖尖的鹿角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龙女把奴隶主钉上路标: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一群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奴隶为了争取自由和反对暴政便集体起义。当时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乱,成功消灭起义军主力,又对残余的奴隶劝降。庞培赶到时,见功劳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残余奴隶捉来,不分男女老幼,把他们每隔十步便钉在一个十字架上,令他们活活淌血而死。
网友蒙面大侠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就想到几个
- 龙母亲哥的行刑方式完全参照安息对付克拉苏的手段,同样也是隐含对贪婪者的惩罚;
- 奈德的角色设定让我联想到斯提里科,有战绩有实权,就是拿了一手好牌还打糊那种;
- 狮家的王后和暴君儿子有罗马的阿格里皮娜和尼禄的影子。
网友Fan Wang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第四季,龙女把所有的奴隶主都钉死了,对着奴隶说我是来给你们自由,不分好坏,按阶级全部处死。这不就是我大天朝建朝前,圣上对地主的做法么…
网友顾小邪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虽然作者应该不太了解中国历史,不过历史都是相似的,你可以从《冰与火之歌》里找到中国战国时代的影子(日本战国死去)。
1、
冰火之凯岩王国,由兰尼斯特家族统治,位于维斯特洛大陆的西部,也是维斯特洛大陆诸强之中经济、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在席卷大半个大陆的五王之战中,兰尼斯特家族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军事策略,取得了最后的总胜利,奠定了其大陆霸主的地位。
战国之秦国,位于华夏大地的西部,经济、军事实力居华夏群雄之冠,由此在东方大陆上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为阻止秦国的壮大,关东诸侯采取了合纵的外交政策;为打破关东合纵联盟对秦的封锁,秦国对关东诸侯采取了连横的外交政策,最终通过长达百年的远交近攻将关东诸侯逐个击破,最终征服了整个天下。
2、
冰火之北境王国,由史塔克家族统治,位于维斯特洛大陆的最北端。北境王国面积广大,几乎相当于南方所有独立王国面积的总和,但人烟稀少,境内遍是大片的荒地、森林和白雪皑皑的高山。由于北境远离大陆文明的中心,故民风淳朴,或者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善于权谋。北境军队虽然作战彪悍,但因为不懂政治、不擅权谋,最终被兰尼斯特家族及其盟友击败,惨遭灭国。
战国之楚国,位于华夏之南,相当于现在几乎整个的南中国,面积也几乎等同于整个北方诸国之和。不过2000多年前之南中国,大部仍为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秦楚之间常年发生战争,楚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与军事思想,加上其外交上的种种错误,导致其逐渐在与秦的争斗中落败,最终灭亡。
3、
冰火之风息堡,由维斯特洛统治者劳勃?拜拉席恩的弟弟蓝礼统治,是风暴王国的核心地区。蓝礼年轻英俊,意气风发,佣兵十万,曾是五王之战中对铁王座(维斯特洛统治者的王座)的最有力争夺者。可惜的是,在击败兰尼斯特家族之前,先与其兄——龙石岛的史坦尼斯发生了内讧,出师未捷身先死,曾经的大陆最强之军就此瓦解。
战国之魏国,在魏文侯统治下一度极为强大,魏武卒更是纵横中原无人可敌。但魏国并未将其全部的精力用于削弱西方的强敌秦国,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国力与周边的赵、韩、齐等国频发冲突,最终在战国史上著名的孙庞斗智中落败,损兵折将,逐渐败亡。
4、
冰火之龙石岛,由维斯特洛统治者劳勃?拜拉席恩的另一位弟弟史坦尼斯统治。史坦尼斯握有强大的水军,早先与弟弟蓝礼势不两立,在击败蓝礼之后成为兰尼斯特家族的主要对手。黑水河一役,兰尼斯特家族几乎全歼史坦尼斯军队,史坦尼斯元气大伤逃回老巢。但后来史坦尼斯重整旗鼓,北上长城,痛歼翻越长城的北方野人军团。
战国之赵国,与魏国同根同源,皆出于晋。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拥有了一直几乎可与秦国匹敌的强大骑兵,赵国也一度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惨败,亡者达四十五万之巨。赵国后任用李牧为将,战力有所恢复,仍可抵挡秦于一时,更能北上长城,击破匈奴、胡林,为世人惊叹。
5、
冰火之河湾王国,由提利尔家族统治。河湾地地势开阔,农业发达,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同时也是骑士精神的发源地,民风尚武,重视荣誉。提利尔家族曾与蓝礼结盟共同对抗兰尼斯特,在蓝礼败亡后又与兰尼斯特结盟,击败史坦尼斯及史塔克家族等,帮助兰尼斯特巩固了对整个维斯特洛大陆的控制,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繁荣稳定。
战国之齐国,地处大海之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国力强大,从而成为合纵、连横的争夺对象,也成为左右中原格局的关键一环。齐国曾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引领下成为反秦联盟的主要倡导者,后来又为自身利益,兼受秦国的拉拢,再加上魏齐之间的战争,破坏了合纵,倒向连横,打破了战国七雄的战略平衡。齐国最终成为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向秦国俯首的国家,从而也避免了齐鲁大地遭受战火之苦。
6、
冰火之铁群岛,由葛雷乔伊家族统治,岛上盛产铁矿石,故其岛民也称铁民。铁群岛长期受到北境王国压制,在维斯特洛诸雄中实力相对最弱。在五王之战中,葛雷乔伊家族基本无所作为,但偷袭北境都城临冬城还是给史塔克家族以不小打击。
战国之韩国,始终处于秦、楚、魏、齐诸国包围之中,没有发展空间,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在整个战国时期也基本处于防御状态。但韩国拥有天下最大铁山和最好铁坊,故有“劲韩”之说,并非好惹。
7、
冰火之多恩王国,由马泰尔家族统治,位于维斯特洛大陆的最南端,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中有沙漠,人口相对稀少。多恩王国是少数没有卷入五王之战的势力,同时与兰尼斯特家族也貌合神离,是相对比较边缘化的王国势力。
战国之燕国,位于华夏之最北,少耕地多山丘,人口较少,国力较弱,通常很少卷入中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当秦国摆出一统天下之势时,依旧对其保持一种暧昧但不失独立的态度,并最终因反抗秦王而遭到秦国的攻伐。
8、
冰火之东方大陆坦格利安流亡政权,由坦格利安家族最后的继承人丹尼莉丝领导。坦格利安家族曾经统治维斯特洛大陆,后被逐出,在丹尼莉丝努力下逐渐发展为由多个不同部落组成的游牧部落联盟,因此丹尼莉丝也根据联盟的发展经历及各部落的特点拥有了多个称谓——“风暴降生”、“不焚者”、“弥林女王”、“安达人、罗伊那人和先民的女王”、“草原上的卡丽熙”、“解放者”、“龙之母”(称谓之多堪比高丽“金太阳”)。这个游牧部落联盟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登陆并统治维斯特洛大陆,其主要战斗力来自三条龙。
战国之义渠,原称西戎,乃西方少数游牧民族,曾对华夏大地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一度灭亡了西周,后被逐出中原。在此之后的东周列国时期,遭到了中原诸侯的联合抵抗。
9、
冰火之野人,即维斯特洛大陆最北方的所谓“自由民”,处于原始部落阶段。为防止野人南侵,南方王朝修建了长城,数千年来派人驻守。五王之战时期,野人再度南侵,但在长城脚下遭到史坦尼斯大军围剿而覆没。
战国之匈奴,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南侵劫掠中原。中原诸侯为此在华夏之北修筑了长城,抵御匈奴、胡林等北方民族的入侵。
网友橘子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去年的一条微信状态:《冰与火之歌》毫无疑问是部巨著,除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其中各个民族和国家独特的文化地理尤其引人入胜。多斯拉克人的原型必然来源于被欧洲人称为“黄祸”的蒙古人;九大贸易城邦的风俗习惯应该取之于波斯帝国; 一直觉得铁民的信条:战死的勇士会“在淹神的流水宫殿中欢宴”看起来十分眼熟。突然想起平时农耕,闲时劫掠欧洲海岸的北欧海盗名言:战死的勇士会在瓦拉哈尔的圣殿中与众神欢宴。而且铁民的风俗和北欧海盗神似,崇尚劫掠,擅长斧头,以战死为荣!有没有同感的小伙伴?
网友霍元乙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印象最深的就是野火了 简直就是翻版的希腊火啊 君临的设定也与历史上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比较相似
网友蒙面大侠对[桥段是什么意思]《冰与火之歌》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给出的答复:
只有我觉得很像周朝诸侯纷争嘛……又有点像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