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君曰】
“读书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杨澜
读书对人的改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但是一生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读书,是自省,更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程
高潮未必人人都有
低潮却是每个人都会历经的过程
丨 雨水微安 丨
人生,是一场单向旅程,起起落落乃是常态。
高潮未必人人都有,低潮却是每个人都会历经的过程。
学业受挫了,总感觉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事业不顺了,处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突围的瓶颈期;爱情受伤了,自己全心的付出似乎总在被无情地忽视……
一口气梗在喉头、横在心里,无法排解,更无处宣泄,它像一剂毒药,蚕食着你的信心、吞噬着你的热情、瓦解着你的意志。
低潮中的人们,往往都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排解方式,有的人热衷于吃,塞满胃的同时也填补着内心的空洞;有的人热衷于喝,借助酒精暂时麻痹痛苦不堪的神经;有的人热衷于自虐,渴望用身体的疼痛来替代内心的痛苦。
这些方法,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我尝试过。先不说有用没用,至少它们看起来真的很不健康,现在,我更愿意徜徉在书海里,在字里行间忘却自己,在合上书的瞬间找回自己。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任由手指滑过冰凉的书脊,在悠扬的旋律中,随手抽出一本,跟着作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
身边,是安静地阅读着的陌生人,空气里,只有偶尔“沙沙”的翻书声,这一刻,因为彼此的陪伴,我们都不孤单。
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向窗外霓虹闪烁、热闹喧腾的街景,一幕幕交替上演的喜剧悲剧或闹剧,那种切肤的沉闷与痛苦,似乎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了。虽仅有数百米之隔,但俨然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躁动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整个人,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渐渐松弛起来。
我看着书里的一句话,怔怔地发愣,“二十年之后,你就会明白,现在暂时的苦闷只是浩瀚人生中的一小朵浪花。”
与自己现在的境况竟出奇地吻合,无师自通地突然明白:无论挫折还是坦途,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小段旅程而已,不必将自己困在泥潭里无法自拔。跳出迷途,站在上帝的视角俯视一切,原本狭窄的心胸都会重新变得开阔起来。
这是文字的力量,是书籍独特的魅力。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甚至有人叫嚣“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谁有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呢?”
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剧。
但环顾四周,看着越来越蓬勃发展的出版业,看着儿童书区前捧着书本津津有味的孩童,还是会从心底觉得: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
而这种希望,不是从漫天飞的图片中来的,恰恰是沉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
昔日的好友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厦门呢?我总以为:喜欢挑战的你,会去北上广深那样的城市。
我撇撇嘴,笑着回她:那一次来厦门,在公园里看到在路灯下读书的人,觉得真心美,所以就来了。
她“哈哈”笑:果真是‘文艺至死’啊!
我“呵呵”笑着,有些心虚,笑容却是笃定而踏实的。
节奏太快的城市,每个人都在飞速前行,忙着升职加薪,忙着娶妻相亲,忙着赚钱养家……久而久之,连灵魂都丢在了路上,只剩一具空壳儿在不知疲惫地奔忙,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人活一世,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很重要,浸润在书香里的日子,再过五百年我都不会倦。
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人人都在朝钱看、往厚赚,即使自己慢半拍,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忤逆内心、负重前行,那种平静且充盈的快乐,大概永远都不会有了。
小时候的我,酷爱读书爱到骨子里。
那个时候,真切地体会到高尔基那句“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课外读物匮乏的年代,每一次去书店,我都怀着一种朝圣者的心态,仔细权衡、精挑细选。抱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简直能从心里乐开花。
吃饭的时候,是一定要看着书的,否则,就会觉得好似在嚼干饭,没有菜。而这时的书,就是我最好的下饭菜。
睡觉的时候,也是一定要看书的,否则,会失眠、睡不着。就连做的梦,似乎都没什么滋味儿。
高中的时候,在图书馆看书忘记了时间,因为没能按时回教室自习,被班主任在教室后罚站。
……
大学,有漂亮的五层楼的图书馆,近万册的藏书。读书,成为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我却似乎忘记了曾经对书的痴迷,没能读完百分之一的藏书。
现在,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本该好好读书的大学时光,蹉跎了最好的岁月。
找回自己,变成了一件最迫切的事情。
只有文字,可以担此大任;只有读书,能够承此使命。
我渴望,在书海中治愈自己,我希望,用文字的力量重新净化自己日渐浮躁的心灵。
再遇低潮,试试在书海中重获平静吧!
在文字中自省,用沉静的力量完成对于自我的救赎。
↓点击直达《成长日课》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