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家长朋友沟通时,家长基本都会问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 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而我的回答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你注意到了吗?他有优秀的学习习惯吗?
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为艰难,但是大多数人不理解,很多家长问过我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从没有一个人问过我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难的不是提成绩!难的是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
(重要的话念三遍!)
请先自查:这10个习惯,孩子养成了吗?
1.认真书写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习惯,却往往被我们家长忽视!)
相当一部分同学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
其次,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学生,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2.预习功课时,圈点勾画的习惯
我们的童鞋也预习功课,但是家长你观察下,他的手里拿笔吗?拿笔是在转着玩,还是在乱涂乱画?老祖宗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绝对是十分正确的。
圈点勾画,是让孩子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3.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随着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孩子有没有整理笔记的习惯呢?
在课堂上,老师授课内容多,时间紧,当堂记的东西相对来说,也可能是零乱的,而课后的整理,不仅仅是使之全面、有条理。更是一个二次学习的有效的过程,更能够锻炼孩子的分析概括、归纳整合的能力。
4.知识周周清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复习是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一周左右基本忘光。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5.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自然而然的能够养成自己做题的习惯,考试时候即使没有人在旁边指导也不会害怕,能够独立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6.做错题集的习惯
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记录,既是警示,又是考前复习秘诀。
7.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进人高中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
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要思考并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促使大家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听说读写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方法,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有效方法。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自己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紊乱的书桌和卧室,要么是自己动手帮孩子整理,要么就以“成大事不拘小节”来自我麻痹。我们可别忘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所以,一定要从小告诉孩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有些孩子读到高中,连本厚点的工具书都没有,我们很难想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是视而不见?还是不懂装懂?想想后果就觉得害怕!
提示:
这10个习惯,有些可能是老调重弹,但是,你家的读书郎养成了吗?
如果还不够优秀的话,赶紧陪他(她)行动起来吧!
长按下图三秒,和杨哥儿聊聊你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