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故事:行佣供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行佣供母的故事

  行佣供母的故事原文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故事:行佣供母的故事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行佣供母的故事评说

  江革(?-535),字休映,南朝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江革幼聪敏有才思,学习刻苦,史载其雪夜秉烛,弊絮单席,耽学不倦,感动得吏部郎谢朓撕下自己的毡袍为之御寒。弱冠举南徐州秀才。渊博的学识和犀利的文笔为梁武帝赏识所赏识,屡被重用。长期在一品大员、郡王的手下作幕僚,“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还担任过尚书左丞、司农卿、御史中丞、少府卿、都官尚书、度支尚书等中央机构高官,三次任郡守。

  东汉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败,导致战争频繁,天下大乱。当时,临淄有个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从小失去了父亲,家里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那时各地战乱不断,盗贼四起。盗贼不仅抢财物,还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着他们入伙。江革为了避乱,干脆背了母亲弃家出走去逃难。母亲年迈,腿脚不方便,为了尽量减少母亲的颠沛流离之苦,江革整天背着母亲奔波。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江革背着母亲,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躲避盗贼。长途跋涉,一般人宁愿少带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亲虽然年老体重较轻,但走一段长路之后,江革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心疼儿子,要下来自己走,江革却说:孩儿背着母亲,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样,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孩儿心里很欢欣,感觉自己很有福,可以随时侍奉母亲,所以就会越走越有力气。

  走着走着,母亲渴了,江革马上到处讨水给母亲喝;母亲饿了,他竭尽所能为母亲准备可口的食物;天色将晚,他想方设法找住处,使母亲能踏实地安歇。在仓皇逃难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亲的安全,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饥饿和疲劳。

  在逃难的路上,许多人见到江革都肃然起敬,但也有少数人对他不理解,因为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中,一个人连逃生都很难,更何况背负着白发苍苍的高堂老母。无论是称赞还是讥讽,江革都淡然处之,在他看来,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头等大事是孝顺父母,别人的评价无足轻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难当中,江革多次遇到盗贼,想要把江革劫去。每当面临这种情形,江革便会在盗贼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泪,对盗贼讲:我从小失去了父亲,孤苦伶仃,是母亲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没有母亲,哪会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随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亲,兵荒马乱,举目无亲,母亲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过余生。恳请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没有人奉养,能放过我们。

  盗贼看到江革如此诚心诚意的哀求,无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所以也不忍杀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这样,江革屡次感动盗贼,化险为夷。可见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沦为盗贼也不是他们的本性,都是因为一时之乱,为环境所迫。如果能够唤醒他们本性里的孝顺,盗贼也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5551/64902238051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 鸭头丸帖高清

原文地址: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作者:太原书法培训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

苏州常熟 之行2 :翁同龢墓、黄公望墓、四高僧墓、兴福禅寺

苏州(常熟)之行(2):翁同龢墓、黄公望墓、四高僧墓、兴福禅寺与瓶隐庐隔街相望的,便是“翁氏新阡”,这里曾是翁同龢祖母、父亲、哥哥的长眠之地,后来,这里也成了翁同龢的百年之所。翁心存,字二铭,号邃庵,翁同龢之父,曾任工部尚书、吏部侍郎、兵

生命中的一次净化之行--刘友梅 刘志军和刘友梅

生命中的一次净化之行“菩提大分享”西园寺之行十班 刘友梅我的西园寺之行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进入书院学习是第一次接触佛学,第一次挂单在寺院,第一次参加早课等等,也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一进西园寺看到土黄色墙上的壁报栏,有很多

声明:《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故事:行佣供母的故事》为网友命样珍惜努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