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社会》读后感
张雪秋
说实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太学术性啦。这本书对于本科生来说果然还是吃力了,篇幅巨大,加上有过多的旁支的叙述影响了我对于主线的把握,就被带来带去没有方向。长久以来,我根本就不了解什么叫真正的“封建社会”,所谓的“封建社会”不过是一个故意被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概念。此书很写实地将封建社会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仅仅是教科书上所讲的起源、特点、兴衰等等,这才是现实,而不是纯粹发理论。
封建社会在我的印象里有好多概念是教科书式的,前些时间我阅读完了《封建社会》一书后,感受就不同了。此书很写实地将封建社会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仅仅是教科书上所讲的起源、特点、兴衰等等,这才是现实,而不是纯粹发理论。你就会隐隐发现一条从封建社会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脉络,就会看到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已经有了分权制、权力制衡和代议制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思想中就隐含了资本主义那套民主自由公正的种子。没有封建社会长期的积累,怎么能产生资本主义?因此,现在该是我们重新认识封建社会的时候了,没有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我们只能是一错再错。布洛赫扩大封建主义概念的关键在于将下层社会依附关系纳入进来。在他的定义中,依附农民居诸要素特征之首。如我们所知,构成狭义封建主义的两大基石是附庸与采邑。前者主要涉及的是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委身投靠,效忠臣服。这种臣服效忠只限于上层社会之中。其最底层为骑士,农民是被排除在外的。但是,布洛赫认为,"依附于他人的'人'并非仅见于以军事效忠制为典型特征的上流社会阶层。"他真正关注到了占社会大多数的农民阶层。因此,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是两个层次的:在上层为附庸,在下层则为农奴。为此布洛赫不仅讨论上层依附关系,而且探讨了社会下层依附关系在庄园制或者领主权的自然背景存在和运行。虽然,在一些史家看来,布洛赫对上层依附所做的描述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对下层社会依附关系的讨论,却体现了他作为农业史研究家的情怀和作为年鉴学派创始人的远见。
布洛赫的广义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类型。他从整体上来描述和分析作为一种封建社会类型的那些历史现象。他探讨封建主义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描述和分析中世纪西欧社会各色人等的集体心态,比较各地区封建主义的异同,研究社会诸组织和集团在封建主义下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分析它们作用于封建主义的功能,从世界的角度来比较封建主义有无统一性,等等。正是通过此类描摹与刻画,布洛赫向读者展示了欧洲封建社会的总体特征。这里,布洛赫很突出地实践了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因此《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作者对历史最为抽象的解释。作者所定义的欧洲封建主义的诸多特征,其实就是他建构的社会模型的诸要素。我们能够感受到同时代的社会学、人类学,甚至地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影响,也隐约感受到韦伯理想类型的某些特征。将封建主义看作一种社会类型,体现了布洛赫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各种因素的伟大综合。它冲破了传统狭义封建主义的藩篱,为封建主义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从此,在封建主义体系下,不再只有贵族,更有农民;不再只有法律政治,更有社会经济;不
再只有制度,更有精神;不再只有个人,更有集体;不再只有事件,更有总体;不再只有局部,更有整体;不再只有欧洲,更有世界。„„ 1.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