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必需品 爱情和婚姻是必需品吗?是什么让女人对单身忧心忡忡


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乐观坚强且不依靠男人

不装可爱不撒娇,直率简单不耍心机

这样坚持下来

不光嫁不出去还找不到男朋友


很多年前,我也曾经是这么一个动辄因为自己有一点看得见的成绩而陷入精神困境的单蠢女子。这不能怪我,比起指着朴槿惠、蔡英文说“单身导致了行事风格的种种问题”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论调,散发着寂寞味儿的心灵毒鸡汤更容易让人不加提防地喝下去。



什么时候,我们没有了单身而快乐的权利


我曾经非常沉痛地自我反省:为什么我找不到男朋友?总结原因如下:短发大眼镜,不会化妆,没有女人味儿;做事风格过于独立,上自习吃饭居然都独来独往也不找个同伴;说话风格太简单,缺乏女人的风情,不会撒娇卖萌;笔记本电脑坏了竟能自己拆开修理,不向男生求助,简直是大写粗体的不解风情和毫无魅力……照这样下去,果然是连男朋友也找不到,还想嫁出去?“优秀有什么用,没有男朋友、嫁不出去就是失败透顶”,可不是嘛,学习成绩常年第一,可是我觉得自己真是活得不如狗,每每在餐厅、教室、宿舍楼下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就会悲从中来,顾影自怜。


有热心小伙伴给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种种路径,总结起来不外乎两条:一要好好打扮,修饰自己,从外貌上吸引男人;二就是学会撒娇和示弱,在男人面前要傻一点,别显得太聪明。这两条建议的依据也非常充分:男人都是视觉动物,好看是第一位的;男人不喜欢强势的女人,示弱和撒娇能让他们有成就感和保护欲。




在求偶期的坎坷征途上,没有人提醒我,你其实并不那么需要男朋友,或者婚姻。毕竟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到了年龄该有个男朋友是自然之道,婚姻则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就好像每个人都真的像那个鸡汤传说里讲的,是被神劈成两半的半片人,终生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于是到了年龄,或者超过年龄还没有恋爱和婚姻的人,就成了众人心目中的异类,也就是所谓的“单身狗”。




“单身”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和“贵族”这样的字眼相连,而变成了“狗”的修饰语。有人用“单身狗”来自我调侃,无伤大雅;有人用来表示自己受到了伤害;还有人,用这个词来提醒无数的单身者:你们应当感到缺憾、受伤、失败、低人一等。


我曾经近乎虔诚地努力改变自己,并且成功地成为虐狗大军的一员。然而摆脱单身的过程对我来说基本上就是个自我放弃、按照男朋友的喜好改造自己的过程。放弃取悦自己,放弃学习感兴趣的技能,放弃职业理想,放弃健康,放弃自由……冒着腰椎间盘过早凸出、脚趾拇外翻、扁平足、过敏性皮炎和胃溃疡的高风险来妆扮自己,换取别人认为的“美”;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掐死在萌芽状态,代之以“家庭才是第一位的”,“培养孩子是人生的第一事业”的信念,做一个预备役的贤妻良母。


放弃了这么多,而我却必须感到快乐,因为我不再是悲催的单身狗了。为什么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获得的满足感不是快乐,有男朋友才是快乐,即使真实状态并不能让我感到快乐?


单身狗原来是没权利说自己快乐的,单身狗的不快乐,是由别人说了算,别人说你不快乐,你就得不快乐。语言有控制人的思想的魔力,当你无数次地随大流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你的思想也会随之潜移默化地改变。明明是个每天都很开心的阿宅,偶然一语“单身狗默默吃一把狗粮”,立刻觉得自己好生凄凄惨惨,酸酸楚楚无人怨。


人有爱的需求,有情感需求,这无可厚非。但没有遭遇爱情的人,并不都是一副破落颓唐的模样,他们还有自己的学业、赖以生存的糊口技能、职业发展、兴趣爱好、亲朋好友,这些和爱情比起来,就那么一钱不值?遇到了能与自己契合的人,当然是好事,可是谁规定了每个人必须遇到一个能让自己快乐的伴侣?知己难求,没有遇到爱情的时候,独立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积极生活,难道不正是自己应该做的吗?再退一步讲,遇到了爱情,就有资格依靠男人,消极生活、悲观软弱、装可爱撒娇耍心机?这样的爱情,还不如没有的好。


 

结婚、生娃=人生赢家?


我们的时代正在发展起一股“虐狗”文化,网络秀恩爱、晒幸福的行为伴随着单身者“吃狗粮”的自我调侃;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生子,被当成了“人生赢家”的正面典型大力宣传;晒完幸福晒娃,晒完一胎晒二胎,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热恋中,只有单身狗们苦哈哈地上自习上课一头扎进小山似的文山书海学习资料中;仿佛拥有和谐家庭的每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在全心全意享受天伦之乐,只有单身狗朝九晚五工作挣口粮讨生活;又仿佛,非单身的人们,一天有48个小时可以用,一个人能赚三人份的薪水,只有单身狗还在业余时间加班学习连轴转。




其实只要很简单地算一笔账,就知道单身和非单身各自的付出和回报都是差不多的,大学期间生育的女生,必然以牺牲大量的学习时间为代价,甚至都还没有体会到大学校园生活丰富的可能性,就迫不及待做了母亲,开始了作为母亲的生涯。生育并非完成一件任务,它是制造了一个和自己同样的、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照看的生命。把生育当作完成任务,把成为父母亲当作人生必经的阶段,对这条被轻松创造出的人命来说未免过于简单草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父母。


但是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人,都是在自己成长尚不完善的时候,将自己的问题和困境投射给了孩子,让孩子的成长中携带着父母投下的阴影。单是从经济层面上看,成为父母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支出,更多的育儿和家务劳动,硬要说这些家庭生活的辛苦中蕴含着比单身者更多的幸福感,也是不大能令人信服的:如果奶瓶尿布的世界如此美好,为什么会有许多年轻的父亲宁可在外加班、应酬,找各种借口,也不愿早点回家给婴儿换换尿布呢?




单身狗们在努力、在奋斗、在投入的事情,非单身的人们一件也不会少做,否则就意味着被技术信息日新月异的社会淘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校期间生育的女生天真地认为有了孩子用人单位会更欢迎,然而2015年毕业季的招聘中,多家用人单位拒绝这些已婚已育的女生时已经明确表示:有了一胎可能生二胎,有了二胎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女性哪里还有精力认真工作?


过于理想化而显得完美的古典爱情,只在传说中延续,一见钟情的故事专属于从内到外都无可挑剔的才子佳人。世俗的普通人,若不慎想要效仿,就会发现,你不在意的东西,就真的难以得到,比如经济地位的平等,比如精神世界的共鸣,比如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任何一个在感动了自己的爱情里奋不顾身的人,都会像故事里一样得到好报。


现实中的神仙眷侣,白头偕老的法宝是自我的成长而非自我的失去。人生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漫漫长路,并不会因为摆脱了单身状态而变得稍微好走一点;以为有了依靠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单打独斗,结果会发现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为爱情保鲜,或是小家庭的运转上,而爱情和家庭能给女性提供的安全感,甚至不如一份有丰厚收入的稳定工作。

 


爱情、婚姻:谁的必需品?


我们的文化和传媒里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向而且自身形成了完美的逻辑链条:


单身狗是失败和有缺憾的群体,单身是值得同情的生活状态,为了不那么失败,每个人都要摆脱单身状态。一定要趁年轻摆脱了,年龄大了就会变成剩男剩女,没人要。尤其是剩女,没人要,或嫁不出去,是人生最大的失败,是生命的残缺和不完整;


婚姻不是必需品 爱情和婚姻是必需品吗?是什么让女人对单身忧心忡忡

摆脱了单身状态,你会自带幸福美好光环的加持,因为爱情是幸福甜蜜的,不但甜美,还可歌可泣,爱情是超越现实利益,甚至超越生死的伟大情感;


婚姻是了不起的,能生育子女、成为父母是让你伟大起来的途径;


还在等什么?单身狗们,想要更美好的生活吗?快去恋爱/结婚吧!不论你在职场、学业上多么失败,恋爱/结婚都能让你瞬间伟大!瞬间幸福!成为人生赢家!走上人生巅峰!


经常逛街的小伙伴都知道,真的好东西是用不着嘴上抹蜜的导购促销站在路边软硬兼施把行人往店里拉的,而这样使劲浑身解数哄人掏钱的店往往卖的都是坑爹货。也正如促销手段一样,我们的社会文化同样是一边给人灌输一套设计好的规则,例如“单身狗很悲催”,“没谈过恋爱的人生不完整”,“结婚生子才能让生命完整”……让你相信单身是可悲的,爱情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享有且可以持续一辈子的事。


世间确实有甜蜜美好的爱情,也确实有情感需求强烈到没有爱情就没法活下去的痴男怨女,但是我们的文化处心积虑地要把每个人都变成这样的痴男怨女,其动机就相当可疑了。稍微研究一下婚姻法,就会发现法律制度集中处理的是婚姻里的经济问题,也就是说,结婚不得不面对的首先是经济基础,婚姻双方需要利益合作并计算收益率,实现双赢是理想的目标;而文化导向则是用爱情作为婚姻的唯一底色,结婚时无论男女双方交换了多少嫁妆彩礼,为房产加名和装修婚宴打了多少仗,婚庆司仪们都要深情款款地渲染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无暇一尘不染,生死相许,超越金钱和一切物质利益。




文化、媒体、民俗仪式在向人们全面普及爱情的美好和易得到,处心积虑地将爱情和婚姻捆绑起来,仿佛爱情的结局总是美满的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总是以爱情为开始;却避而不谈爱情和婚姻在根本上的不同,天真的人只看到了爱情的纯粹却忘了面对婚姻的现实。爱情是利他的,可能不计得失,奋不顾身,婚姻却不得不计算,因为不计得失跳入婚姻的人会发现法律强制规定了他们在婚姻里的经济地位,由不得爱情做主。文化展示了婚姻中最光明的一面——纯美爱情,来吸引单身狗们趋之若鹜。进入婚姻的人们则一边忍受着华美的爱情外袍下无数虱子的咬啮,一边欣慰地想,终于不再是单身狗了呢。


社会环境塑造了我们对两性的看法,规定了男性和女性分别应该是什么样子,两性之间也以类似的方式相互塑造。男人不能再像先秦时代的汉子们一样动辄伏地大哭,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了;女人不能像花木兰那样孔武有力,因为“女汉子”会找不到男朋友。


塑造的过程中,女性被定义为温柔的女友、贤惠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一旦女性超过了这个范围,没有依靠一个男性而得到了自己独立的身份,她们立刻会被审视:长相漂亮吗?有男朋友吗?结婚了吗?


单身的女政治家或女科学家,随时可能遭遇这样的审视,因为缺少了一个男性作为她生命的坐标,人们甚至会认为她的社会成就恰恰意味着她个人生活的失败。而男性在父亲、丈夫、男朋友的角色之外,也可以是成功人士、政要精英,可以是社会各个领域的主导力量和精英人物,即使他还是单身,也少有人认为他是个失败者。在这样一个塑造两性角色的陷阱中,很多女性自觉自愿地放弃了她们在形形色色的职业领域提升自我价值的可能,而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家庭的维持和子女的养育事业上。爱情和婚姻这些本该由缘分随机发放的东西,被误认为是每个成年人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单身女性。


“缘分总会来的”,“每个人都会遇到适合自己的人,都会遇到自己的缘分”,多少单身女性带着这样的错觉,生怕错失了“生命中总会遇到”的缘分,生怕年龄大了生育能力遭到质疑而“没人要”,终于心甘情愿走进并不美好的婚姻。一面奉上自己的家务劳动和生育能力,一面说服自己“这也是一种幸福”,就为了让自己被所谓的“爱”圈养在一个家庭里,显得不那么像一个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就是为了在好友闺蜜疯狂晒娃时,自己能够如同大考结束的学霸晒分数一样,骄傲地晒出自己生育的成就。即使婚姻生活一地鸡毛,为了不被当成异类,为了保护这份被主流价值观盖章认证的归属感,她们也要坚毅顽强地支撑下去,并且自我暗示:“这样才是正确的,是正常的,是大家都有我也有的。'




这个世界是多元而丰富的,生活得幸福快乐并不是只有一种标准,婚姻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是幸福,单身或不婚者的自由自在同样是幸福。婚姻、生育都只是人生的选修课,跳出了“必须摆脱单身状态,否则生命无价值”的怪圈,摆脱了“没有伴侣好生寂寞冷清”的设定,自己的价值由自己的事业或学业决定,单身状态反而能让自己更加专注地做事情。


结婚的人和单身的人,各自面对不同的生活烦恼,大家都正视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许更能把生活经营得让自己满意。不必带着满满的优越感为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生活粉饰太平,也不必跟着媒体消费“单身狗”标签去恶意地讽刺贬低单身者“嫁不出去”、“找不到对象”,要知道,这种论调的潜台词不外乎“找到对象、结了婚就万事大吉一帆风顺”这种自欺欺人的拙劣谎言罢了。




作者文匪,女权主义者,博士后,学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5551/907483115491.html

更多阅读

檀蜜的肉体不是终点 爱情不是终点

同时还看了檀蜜姐姐的"做你的奴隶",虽然电影的卖点是檀蜜姐姐遭受sm的美好肉体。但实际上,她和调教师之间的心 理关系却更令人深思和胆战。是什么可以让一个成年人甘心放弃理智和思考,在陌生人对自己肉体的责骂中获得无上的存在感和快感

移动硬盘是不是必需品 人格魅力不是必需品

风里  不少领导者自认为不具备人格魅力,因而感到自卑和焦虑。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人格魅力吗? 在我看来,人格魅力并不是领导者的必需品。 曾经看到一个总经理岗位说明书,里面提到一条标准:具备总经理应有的气质。原文是英文:Has the de

爱情可以培养吗 时间不是培养爱情的最好方法

  在爱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男人征服女人,其实更多地是女人在征服男人。这种征服无论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其实质是男人更需要女人尤其是女人的身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疑在恋爱阶段或者婚姻的初期,女人无疑都是胜利者。但是,正是这样

不是为了爱情 只是为了更爱你

   他叫林越,她叫方怡,他们同在某市的第一中学学习,都上高一。因为一次失误,他们相识了。爱华阅读配图  一、相遇  那是暑假,方怡去学校门口的唯美咖啡店打工 ,林越和朋友们进来喝咖啡。  一个不小心,她把咖啡倒在了他的

声明:《婚姻不是必需品 爱情和婚姻是必需品吗?是什么让女人对单身忧心忡忡》为网友我爱他全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