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2期··237
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彭丽娟1,2,陈旭1,2,雷鹏1,2,邹荣1,2
(1.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
目的:考查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集体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719名
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良好,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以及变量各维度间显著相关,并且学校融入、学校环境、学校投入和同伴关系能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③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在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通过提高其集体自尊而促进学校适应。【关键词】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2)02-0237-03
中图分类号:R395.6
SchoolBelongingandAdjustmentinMigrantChildren:MediatingRoleofCollectiveSelf-esteem
PENGLi-juan,CHENXu,LEIPeng,ZOURong
ResearchCenterofMentalHealthEdu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schoolbelongingandschooladjustmentamongmigrant
children.Moreover,itfocusedonthemediatingroleofcollectiveself-esteembetweenthem.Methods:Sevenhundredandnineteenmigrantchildrenwereinvestigatedbyself-administratedquestionnaires.Results:①Migrantchildren’sschooladjustmentwassogood,butitshowedsignificantsexdifferences.②Therewasnotablerelationshipbetweenschoolbe-longingandschooladjustment,aswellasallthescalesofthesetwovariables.Furthermore,schoolinvolvement,schoolen-vironment,schoolinputandpeerrelationshipcouldsignificantlypredicttheschooladjustmentofmigrantchildren.③Therelationbetweenschoolbelongingandschooladjustmentwaspartiallymediatedbycollectiveself-esteem.Conclusion:Migrantchildren’sschoolbelongingimprovestheirschooladjustmentthroughenhancingcollectiveself-esteem.
【Keywords】
Migrantchildren;Schooladjustment;Schoolbelonging;Collectiveself-esteem
学校适应是衡量流动儿童城市心理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指标,对于正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流动儿童来说,关注他们的学校适应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很多研究认为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如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不如城市儿童[1,2],高危型学校适应流动儿童的比例相当高[3]等。而许传新的[4]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学习、行为习惯方面适应良好。这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破坏性因素,而应该从其内在归属感、身份认同等角度探讨学校适应的保护性因素。
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保护性因素来看,学校归属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5],学生感知到的学校气氛能显著预测其学校适应;国外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校归属感能够显著预测其学业适应情况[7]。此外,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还受到集体自尊的影响,流动儿童积极的集体自尊是其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社会适应的重要保护性因素。研究表明拥有高公众性集体自尊的个体
【基金项目】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6]
往往会因他人对自己所在群体的良好评价而认同自己的群体,从而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减少抑郁的发生[8]。而且学生的集体自尊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集体自尊较高的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9]。
与此同时,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集体自尊紧密相关,学校归属感高的学生,眼中的个体往往是集体中的个体,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成为与集体同在的人[10],拥有高私密性集体自尊的个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很好,较容易对集体产生归属感[8]。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集体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心理、行为适应间起中介作用[11],而且学生感知到的学校气氛与长时间内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紧密相联[12]。基于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学校归属感可能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有直接的影响,也可能通过集体自尊间接影响他们的学校适应。
1
1.1
对象与方法
被试
在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公立中小学校,从小
通讯作者:陈旭
··238Chines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Vol.20No.2
2012
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所有班级中,筛选出流动儿童820名,另外选取了300名城市儿童作为对照组。回收流动儿童有效问卷719份,城市儿童有效问卷264份,其中男生499名,女生484名。
相关(P<0.01),而学校喜欢则与它们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2.2.2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学校回避和学校喜欢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和集体自尊为控制变量,学校归属感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矩阵(n=719)
1.21.2.11.2.2
研究工具学校适应问卷
采用邹泓[13]修订Ladd等人的
采用徐坤英编制的中学
[14]
学校喜欢和回避问卷,共13个项目,5点计分。
学校归属感问卷
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共24个项目,包括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学校融入五个维度。
1.2.3集体自尊问卷采用薛松[8]修订Luhtanen等
人编制的集体自尊量表,共16个项目,7级计分,包括成员资格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和身份重要性四个维度。
注:1-学校回避;2-学校喜欢;3-学校归属感;4-学校环境;5-教师行为;6-学校投入;7-同伴关系;8-学校融入。*P<0.05,**P<0.01,***P<0.001,下同。
1.3研究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所
表2
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
有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
2.1
结果
学校适应和学校归属感的差异研究
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回避得
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t=-2.05,df=981,P<0.05),学校喜欢(t=1.82,df=981,P>0.05)和学校归属感(t=
2.3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以学校归属感为预测变量,学校适应为
0.88,df=981,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差异检
验发现女生的学校回避显著低于男生(t=-3.52,df=
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学校归属感为预测变量,集体自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同时以集体自尊和学校归属感为预测变量,学校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依次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在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的两个维度(学校回避和学校喜欢)之间,集体自尊的中介效应都显著,只不过是部分中介效应。
717,P<0.001),学校喜欢和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男
生(学校喜欢:t=3.81,df=717,P<0.001;学校归属感:
t=3.18,df=717,P<0.01)。此外,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
果显示,流动儿童对学校的喜好性得分显著高于学校回避性的得分(t=-23.92,df=718,P<0.001)。
2.22.2.1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关系
学校回避与学校归属感,以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2期··239
3讨论
23
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70-72
李晓巍,邹泓,王莉.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9,111
本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回避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且流动儿童对学校的喜好性得分显著高于学校回避性的得分,说明流动儿童的适应情况良好,这与许传新[4]针对成都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流动儿童不仅在行为上,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适应了城市的学校生活。虽然孙晓莉和谭千保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不及城市儿童。这可能是由于地域差异的影响,后两个研究的流动儿童来源于南京、台州和深圳三个城市,相比较于地属西南地区的成都和重庆,其城市化水平更高,城乡差异可能更明显,所以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
其次,从研究结果来看,学校适应和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这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5,7]。庞海波[15]研究也表明学校归属感强的学生更乐于与人交往,他们对学校有较高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容易对学校产生积极的情感,往往学校适应良好,反过来又会促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也因此学校归属感与学校适应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学校融入、学校环境、学校投入和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已有研究也发现学生感知到的学校气氛与长时间内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紧密相联,学校态度与同伴接纳水平、学生感受到的同伴支持有关,得到较多支持的学生往往比在这些方面处境不利的学生更加喜欢学校[16],而且流动儿童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其问题行为及躯体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反之则正相关[17]。这些结果表明,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有助于流动儿童认同自己的同伴和学校,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更加喜欢学校,反之则不然。
此外,在集体主义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国情下,个体的自尊可能带有更为强烈的集体性。本研究发现,集体自尊在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的两个维度(学校回避和学校喜欢)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可见学校归属感对学校适应不仅存在直接路径的影响作用,还存在集体自尊这一间接路径的影响作用。
参
考
文
献
[12]
[1]
[2]
(9):83-88456
许传新.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青年研究,2009,3:20-28,96
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心理学探新,2006,26(2):52-55
余益兵,葛明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95-97
7KupermincGP,DarnellAJ,Alvarez-JimenezA.Parentin-volvementintheacademicadjustmentofLatinomiddleandhighschoolyouth:Teacherexpectationsandschoolbelong-ingasmediators.JournalofAdolescence,2008,31:469-483
89
薛松,李永鑫.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57-58,61张林,徐强.自我概念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54-
56
10Kia-KeatingM,EllisBH.Belongingandconnectionto
schoolinresettlement:Youngrefugees,schoolbelonging,andpsychosocialadjustment.ClinChildPsycholPsychiatry,2007,12(1):29-43
11DavidLD,CarolBB,LancePS,HeatherDT,etal.Getting
bywithalittlehelpfromselfandothers:Self-esteemandsocialsupportasresourcesduringearlyadolescence.De-velopmentalPsychology,2002,38(5):822-839
12WayN,ReddyR,RhodesJ.Students’perceptionsof
schoolclimateduringthemiddleschoolyears:Associationswithtrajectoriesof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adjustment.AmericanJournalCommunityPsychology,2007,40:194-213
13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80-85
14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
15庞海波.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
科学,2009,32(5):216-219
16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学校适应的
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75-83
17程黎,高文斌,欧云,刘正奎,王文忠.流动儿童校园人际
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
1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1):58-60,63
(收稿日期:2011-08-29)
2006,12: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