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吃遍天南海北,最难以忘却的,还是故乡的美食。
川菜、沪菜,湘菜,吃到最后,都不如家里的自创小菜。
第一顿:自家家常菜
五道主菜:爆炒虾球、鱼香鱿鱼丝、笋尖炒烤肠
洋葱炒鳝筒、蘑菇炒肉
五道主菜,加上天麻野鸭汤、佐以清炒时蔬、湖里的新鲜莲子,就构成了回家的第一顿饭。
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鱼香鱿鱼丝,老妈自创。将干鱿鱼泡过之后,以鱼香肉丝的做法炒制。
已经炒得黄澄澄的虾球,剥开之后齿颊留香;新鲜笋尖,入齿即化。
比起饭店里坑蒙拐骗的鳝丝,大盘整段的鳝筒,吃到嘴里就是个实在。
第二顿:早餐
左:牛肉面,右:豆皮
杀气腾腾牛肉面:别看这碗牛肉面不起眼,但上面浮盖着的暗红色牛肉其实已经百煮千炖,香嫩易嚼,看不到一丝辣椒,实际奇辣无比。底下是超细的面条,因为细,所以最容易入味,上面香浓的牛肉汁渗入面汤,使得面条里也充溢着牛肉的香辣。这样一碗面,通常是每个小菜场角落里,面摊上镇场子的招牌。
图片三:面摊
名不见经传小豆皮:一口大铁锅,底上铺上白色的豆面皮,打一个鸡蛋抹匀,整张豆面皮就变成了黄色。圆圆的豆面皮上面,盖一层糯米。再撒上切成丁的香干、小葱,等到在锅里闷熟后,以薄薄的小铁片切成格子状,就成了外焦内糯的豆皮。
做豆皮的大婶
早上五六点左右起,与菜市场相邻的街角路边,往往形成一个个做早餐的聚落。豆浆、豆花,煎包、煎饼,烙馍、烙饼,油炸系列的面窝窝、红薯窝窝、油条、麻球,以及带有特色的面摊、豆皮锅,羹包、分布在各个角落里。据一位好吃的长辈统计,老家的早点有超过40种之多。许多被大城市搬到小吃街上的特色小吃,往往不如我们这里某个街角的不知名小摊来得有味道。
街口的早点摊
第二天早餐:糊汤粉(鱼汤糊粉)
糊汤粉
小城曾有专门的粉馆,但是20年前左右关掉了。做这碗粉的门面,在老街上开了超过15年。
做为水乡的一大特色早点。汤是以整条鳝鱼加各种调料特别是胡椒熬成的胡汤,粉是超细的米粉。后来笔者在大城市中吃到类似的细米粉,按台湾人的叫法就是“面线”。但是号称台湾名小吃的“阿宗面线”,不仅汤头有限,吃起来汤中总带着说不出的腥味,而在水乡小城的手艺人们,早在50多年前就已将最有味道的鳝鱼入汤,而且用胡椒等各种香料去腥。
随手一瓢汤垫碗底,抓一把细粉,放到滚水中筛两下,浇到汤上。手法简单,但门口却排起长长的队。吃的就是这碗浓汤细粉。
多少年来,创新从未停步。现在的师傅已学会,打一个蛋花浇到粉汤里,更有营养。而小城人民多年来更习惯的一种吃法是,吃完细粉后,再买一根油条,掐成小段,泡到剩下的汤中,捞起来再吃更有滋味。
红暑窝窝
红薯窝窝,俗称“苕窝窝”。将红薯切成丁,裹以面粉浆,填到一个圆形的勺子里,放入锅中油炸而成。
作者简介:
代路
21世纪网热心记者一枚;怠鹭,很懒的鸟人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