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到来,大学生群体作为献血人群的主力军,此刻正积极投入在期末考试之中,整个城市再次陷入了血荒。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医生最头痛的时刻,全城缺血,全城抢血。

根据各大城市输血科统计,估计用血量最大的科室就是手术科室,ICU和血液科。所以一闹血荒,这几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开始焦头烂额了。作为其中的一名医护人员,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随着医院的一些需要紧急手术和输血依赖的病人一样,开始骚动不安了。
每当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病人,因为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将希望直接寄托到医生身上。由此,一场由血荒开始,医德结尾的骂战就开始了。当从医生口中确切的得知血荒的事实后,病人及家属自觉希望渺茫,开始无理取闹——轻者眼泪婆娑、自怨自艾,绝不出院,将医院住穿到底。
重者当得知医生只有申请输血的权利,分发血的权利在总调度中心血站之后,一改往日亲和顺民形象,指桑骂槐,开始对医护人员恶语相加,并声称“医院没有血,人死了怎么办,就是直接把人送死!”最后,当患者及家属彻底死心后,自觉在医生身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和希望,转而将怒火和消极情绪发泄于医生身上。
作为一名临床小医生,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病人。那些恶言恶语就像一把把利剑插在我的心上,像一个个火辣辣的巴掌扇在脸上……一片骂声中,仿佛平时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和诊治都一笔勾销了,从此彼此是路人,仿佛医生就是见死不救的杀人魔王。
而稍微有点地位和广人脉的患者及家属,深知医生有难处无实权,自食其力,开始上下打点关系,疏通关节,只为一瓢“饮”,以博取“特供血”。
眼观这些人极尽之我能,展现人生之百态,每个人都为那400毫升的红色液体,表露出了人性的本质:有人善良而理解,有修养的听从医生的劝告;有人威逼利诱,从血荒这个导火索延伸到了医院丧尽天良、形同虚设。
血荒这件客观事实,在一些人的眼里却变成了“献血不要钱,我们每次输血却要那么多钱,医院都把这些钱贪到哪里去了”,“你们医生都要不到血,那你们医生有什么用?!”,“血那么少,你们医生怎么不献血,你们医生应该首当其冲去献血啊”。当我问他们“你们这些家属献过血吗?”得到的回复基本大多数就是“没有!”我说“你们病人的家属亲友都不去献血去帮他们,难道让我们这些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先去帮忙吗?那这样的话,我病人那么多,我是不是为每个病人都去献血!如果人人都跟你一样,难怪整个城市都是闹血荒呢!”得到的反应是,有人错愕,有人惊讶,有人醒悟深思,有人反咬一口,直接将矛头转向医生个人,好呀!说我不献血,请问你们医生自己献血了吗?“你们这些医生不就是救死扶伤吗,救死扶伤的本质都没有,连血都不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