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今年起正式实施,很多家庭开始积极“造人”,而很多医院的儿科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一个月前,南京一家三级医院唯一的儿科医生病了,儿科被迫停诊。偌大的三级医院竟然只有一个儿科医生,医生一生病,整个儿科就得停诊,令人震惊。紧接着,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暂停收治急诊普通病号,只能收危重症患儿。
虽然儿科医生的普遍短缺现象已有多年,但近期多地接连出现的此类医院儿科瘫痪事件还是让人们的担忧再次升级。微信朋友圈近日流传着的《各大城市医院儿科纷纷瘫痪!中国医疗体系崩溃从儿科开始?》贴文,加剧着人们的焦虑。
虽然贴文标题有危言耸听之嫌,但《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却是真实的告诉我们:儿科医生的短缺真的不容忽视!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儿科人满为患。而在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1.46位儿科医师,是我国的三倍多。
由于儿科医生告急已不是新鲜话题,这几年地方乃至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或委员针对儿科医生缺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据分析,儿科医生稀缺,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是医生培养方面。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从1998年开始被合并到其他专业,直观上导致专业儿科医生的衰减。
其二是更现实的因素。在现有薪酬体系之下,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来自药或者医疗器械,相对而言儿科医生通过“以药养医”创收的空间不够大,因而整体收入偏低。再加上医疗对象的特殊性,孩子表达病情等未必很准确清晰,而家长比较容易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情绪激动,所以儿科也是医患冲突比较激烈的领域。“收入低风险大”,这在客观上也让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儿科医生。
此外,儿科医生少,导致每名医生的负担重,经常没时间吃饭、上厕所,每天超负荷接诊。而超负荷必然会导致停留在每名患儿身上的医治时间有限,医患沟通容易粗糙,而粗糙,又会导致家长不满,引发医患冲突……
就这样,儿科医生多年来陷入“收入低、风险大、负担重”的恶性循环。很多儿科医生不堪重负选择离开,而新毕业的医学学生,愿意成为儿科医生的也少得可怜。
现在,全面二孩放开,势必会迎来更多的儿科就诊需求,而如此告急的现实,不得不令人担忧未来孩子越来越多,儿科医生越来越少,孩子病了,谁给看病?
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这样的恶性循环,最核心的是薪酬体制改革,这也是整体医改的一部分。让医生的收入和他的专业劳动相关,跟看病的质量和次数相关,而不是和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相关,这样才能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和专业尊严。要发展儿科医生,关键是通过薪酬体制改革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收入是吸引人才的基础。
如此看来,要留住儿科医生,给孩子们一个充足的就医环境,医改必须再提速,医疗薪酬体制改革必须再发力。
延伸阅读:2016年卫计委深化医改的五大看点“十三五”规划和医改仍是重中之重2016各省医改政策大盘点医改提速 从试点向区域整体推进2015河南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完成医改要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根本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