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考试或习题训练中,有些学生总能拿到高分或状态比较稳,有些学生却经常感叹自己“运气不好”,总是差一点,题都是懂的。学数学我们都很明白一个道理,即听懂不等于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那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从听懂到会做、做对,让我们在考试中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错误,一起来看看:
一、遇难不慌
数学试卷试题安排一般都是遵循选择、填空最后一题小压轴,解答题安排1到3题不等的压轴题,面对这些题目很多时候很难一下子想不出,综合题的题目内容长,容易使人心烦,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清楚压轴题所包含的知识、能力要求都在书本知识范围内,学会挖掘题干本身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点,理清思路。
下面以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数学中考选择题第10题为例:
分析:此题包含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综合问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那么此时只要在解题过程中按题干步骤进行分析、推断,就可以解决。
二、看清题目
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大量体现在我们的数学题目中。往往很多学生解决此类题目时候,经常没很深看透题目,对题目一知半解,忽略实际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丢失很多分数。读题时,一定要看清楚。例如:到x轴的距离为3点,那么这个点有可能在x轴的上方或下方。或者问点在坐标轴上,就要考虑到X轴和y轴。
我们看下面这道题目:
三、计算稳中求快
计算失误是很多学生考数学时候最大的“伤痛”,造成分数莫名丢失。造成计算失误很多都是打草稿时太潦草、答案抄试卷上抄错,很少学生会在计算过程列出详细的步骤,直接在试卷上画画涂涂,很喜欢跳步。很多学生只要试卷没法“画”,才会想到用草稿纸。数学证明或计算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我们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做对题目,熟能生巧,解题速度就快,自然效率就高。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牵扯到较“烦”的过程和计算量,需要我们稳扎稳打,一步步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