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_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

姓 名 陈嘉俊

院(系) 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 农林经济与管理102 学 号 201010914220 指导教师 张军

职 称 副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 2014年 5 月 25 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学生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研究做了任何贡献的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陈嘉俊

签字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环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物质资本的开发利用水平,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能填补物质资本的不足之处,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农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在数量的开发研究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主要的研究,在质量分析中,着重从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分布状况中,主要分析了各产业劳动力去向和劳动资源压力。

关键词:农业 人力资源 管理与开发 战略措施

目 录

1引言 .....................................................................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2研究范围、方法 ....................................................... 1

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 2

2.1数量 ................................................................. 2

2.2质量 ................................................................. 2

2.3分布状况 ............................................................. 5

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6

3.1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 6

3.2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 ................................................... 7

3.3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 ................................................... 7

3.4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 ................................................... 7

3.5组织落实上的分散性 ................................................... 7

3.6培训开发上的盲目性 ................................................... 7

4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 8

4.1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 8

4.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9

4.3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 10

4.4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 11

4.5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 12

5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4

英文摘要 ................................................................. 15

致谢 ..................................................................... 1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 17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力资源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者说未来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最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源。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还未开发出来。而人力资源的原始状态,生产率很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是正确的:未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只能由人力资源这一个因素去决定。

今天,几乎各行各业都在重视与探求经济生长点。要找到这样的增长或切入点是有意义的,但这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实施生长点方案的是人。任何高明的计划与方案都是要依靠相应的人力资源去支撑。因此,从根本上说,在任何一个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展开竞争的焦点就是科技。因为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改革开始,并取得成功,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进入九十年代后,国民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和繁荣市场经济,各种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农民的农业,使农业的情况比计划经济时代的更脆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农业问题总是数见不鲜、循环反复,但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我认为,我国农业飞跃过程中实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即人力资本短缺,所以影响对整体效果的农业现代化。因此增强农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化农业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投入并采取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第一要求,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

本文以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研究,意在系统而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为推动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开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2研究范围、方法

具体的研究内容:首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分析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思路和方法:具体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出于对实际工作的目的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政府角度实际情况的分析,基

1

于分析人力资源的农业发展问题的原因,特别是针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导致错误的政策,研究政府对于此的政策目标、政策思路与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在进行广泛的文献探索、数据分析和整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的论述,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府政策导向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我国人口和劳动就业的重点在农村,从我国实际农业人力资源总的情况分析,其显著特点是数量大而质量低。

2.1数量

(1)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增长迅速。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实有劳动力40506万人,占乡村人口的61.69%,占全社会劳动力的53.00%。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0一2012年,农村劳动力减少8428万人,年均下降1.57%。

(2)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呈低,劳动力参与率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较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低工作年龄与低入口一致。2005年中国于16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3%,2007年为27.8%,2010年为19%,属于年轻型人口。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男16一60岁,女16一55岁)在总人口中占56.7%,其中16一29岁的人口为26.5%,而农村劳动力中16一29岁的人口比重为35%左右。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比较高.我国劳动力参与率2000一2009年平均为83.12%、2010年78.51%、2012年77.36%左右,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正常保持在65%一70%之间,而且呈下降趋势。

(3) 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生产队来掩盖这多余的。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露出来。到目前为止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2亿人左右。

(4) 和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有关的人员数量少,分布不均,落后地区更少。2002年每百万人口的农业研究人员的数量仅为177人;我国在劳动力中中专教育水平只占10.3%的农村劳动力人口。

2.2质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劳动者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总和就是农村劳

2

动力资源的质量。它是劳动者素质的体力和智力水平的统一。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技能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等。其特点主要有:

(1)建立了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对农民专业中外技术许可制度,中国农业部1997年制定了《“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并以农业部令颁布实施.截止到2012年7月,在25个省,全国有4个县,自治区,直辖市(市)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约有1700多万农民参加培训,800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逐步提高。

(2)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死亡率从2002年的6.41编下降到2012年的4.37编。然而,与城市人口的身体素质相比,农村人口仍然是一个空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的生活水平,医疗保健也滞后于城市。

(3)中国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文盲、半文盲比例下降,但总的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仍旧很低,不但低于发达国家水准,与我国城市人口的科学文化本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初中及以下水平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8.72%,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4%。小学程度为31.67%,初中程度51.65%,高中学历8.63%,中专以上学历2%,大专以上学历占0.65%。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2010年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当年转移总量的比重为23.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62.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为10.2%,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为0.76%,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比重为12.7%。因此,农民工的第一份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体力气活,就业岗位选择太少了。

表1: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状况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1980-2012年统计年鉴(历年)整理所得

3

(4)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东部地区相比则较高。据调查,2012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东、中、西部分别为7.02%、8.10%和11.04%,全国平均为8.1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占东、中、西部比例分别为2.21%、1.84%和1.96 %,全国平均为2.05%。

图2-1:全国劳动力素质情况

数据来源: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5)农业科技人员科研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2012年我国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员中,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重分别为18.58%、45.86%和35.56%;研究生、大学、大专和其他学历的科技人员比重为5.37%、35.84%、20.82%和37.97%。科学的进步,中国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增长的作用所占比重是30-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

4

图2-2:科研人员职称学历比重

数据来源:2012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3分布状况

(1)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产业布局.农村劳动力的绝大多数仍集中在第一产业。从2000 -2012年农村劳动力的行业分布情况,分布在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由2000年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9.4%下降到2012年的68.4%,下降了11%,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由2000年的11.3%、9.3%上升到2012年的14.2%、17.4%,分别上升了2.9%和8.1%.尽管农村劳动力的第一产业的分布减少,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则增长,但是在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力仍超过需求。显然,农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农村第二产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农村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5

图2-3:农村三大产业比例历年变化

数据来源:2000-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压力和人口压力均超过中西部地区.2012年东部乡村劳动力占全国乡村劳动力的40.5%,第二是中部地区,占34.1%,最后西部地区占25.4%。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农村就业结构的差异化。

农业人力资源量大质低,和分布上的特点,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超过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低质量的工人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只有依靠大量的物质资源投入,所以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提高缓慢。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科学技术必须实物化,以人为载体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农业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使人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更新。近年来我国努力于建设农业人力资源,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但力度不够,还有一定的距离。 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对农村人才短缺的具体表现为:密度不足,结构失衡,分配不合理。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差距悬殊.2005年每百万农业人口中有科研人员数为77人;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37人)的56%,发达国家平均人数(2458人)的3.1%。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数是各州立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西欧国家要正式成为农民,除文化水平外,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领到“绿色证书”。但我国中学教育水平高于农村劳动人口只有2.5%的劳动力人口,这种现状对于将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新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推广使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构成巨大阻碍。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密

6

度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是特别低的。2000年美国平均每百万名农业人口中约有科研人员3400人,2002年日本平均每百万名农业人口有科研人员1020人,前者高于我国近40倍,后者高于我国10多倍。可见,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相对于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来说,规模是相当小的。

3.2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

近年来,资金有限的农业系统,最多只能支付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工资,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在经费上经常入不敷出,高精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有效实施,深入的发展和规模的农业经济运行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3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

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观念淡薄的现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特别是基层农民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过时作业模式,认为种田、种物等不需要培训,还有些人甚至担心技术培训推广以后,砸了自己的“饭碗”.这些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含量的进一步进步,难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经营和运作模式。

3.4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

特别是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错误,造成人员利用率不高。经过培训的村级干部,一些农村青年从农校、高中毕业,由于相关的待遇和优惠政策实施不够,同时也缺乏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体制,使部分专业人才处于闲置甚至是无用武之地的境地;一些农业高校毕业生很难回到农业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有的分散性的单体劳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知识技术,出现了人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现有农村人才的积极性。

3.5组织落实上的分散性

近年来,各级部门尽管联合开展了一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让人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农村和农业发展。

3.6培训开发上的盲目性

农村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需求。多年来,一方面因为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计划,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在展开培训开发工作时,经常头发胡子一把抓,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进行“一锅煮”,缺少培训的针对性;有时一哄而上,推广什么就培训什么,到头来相互竞争市场,销售没有出路,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投资。

7

4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4.1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Clark)的统计分析提示了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在农村劳动力数量增长的同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增长,出现了富裕劳动力。本文认为,建立开放式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更加实际。

第一,建立开放式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根据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城乡全覆盖的职业介绍机构和服务网络,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应该提供“公共产品”。国际劳工组织公约明确指出,国家已义务建立国家职业介绍机构网络。而且,应是“一个大众的、免费的职业介绍设施”,该设施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好方式把就业市场组织起来,成为旨在确保和维持充分就业的一部分,和国家计划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公约还要求占领的设施,应当在国家机关办公的职业介绍国家制度的监督下,应包括足够数量的当地办事处网络,分享不同的地理区域,并分设在对雇主和工人方便的地方。公约明确要求,“职业介绍设施的人员应由公务人员组成,他们的工作地位和条件使他们不受任何政府变动和任何不适当的外部干预的影响,而且只要工作上有需要,应保证他们职业的稳定”。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混乱,这种情况与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源行业的日益私有化,进入门槛低,人员素质差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创建开放式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进农村劳力转移情况,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就业,是目前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支持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有助于增加就业的社会环境。

因此,应该建立以下两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电子化户籍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健全就业咨询与培训服务网络。要快速高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定式,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开通的劳动力市场。该劳动力市场既包括统一的有形市场也包括统一的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就业服务网络和机构;给予农村青年同等的职业指导和培训。无形市场就是要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给予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与待遇; 提供相同的职业指导和对农村青年的培训;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政策,尤其是维护农村进城就业者应享有的

8

正当权利等。

第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达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而且还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数目和质量目标。

首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据调查,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本地农民带出去的占40%,外来招工、村集体输出、职业介绍机构组织的占10%,农民自发流动的占10%,外地亲友介绍的占18%。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真正通过正规机构有序流动的仅占10%。这种无序的流动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我国进出城务工农民群体的一种自发行为。由于这种行为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首先要明确进城务工农民群体的自发行为,而后再决策管理方式。 其次,培育劳务输出品牌

农村劳动力迁移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是脆弱的,如果劳务输出也处于无序状态,农民工是很容易被愚弄的。为此,可以利用品牌的效应来促进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最后,筑巢引凤,实施“回归工程”

鼓励早期移民工人和回家的农民企业家运用一定的技术技能,利用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机会,有效扩大农村就业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大中城市更容易给农民带来现代的观念。外出打工,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使不少农民转变了传统观念,学到了本领。这些承受多年的锻炼,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钱,学习管理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工人,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扩大农村就业,把它们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表彰他们的创业事迹和先富帮后富的奉献精神,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民工只要回去1/3或1/4,他们的家乡就会有变化。” 我省政府对待返乡办厂的企业家创办公司时提供咨询的义务,在土地,资本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通过他们的驱动器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

4.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间多方面的不平等,也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城乡不平等,这反映在城乡民众在养老、医疗、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差距。目前,在人均

9

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的条件下,而且城乡收入差距难以缩小、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楚: 社会保障建设要实现由以城镇为主转向兼顾城乡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为重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医疗救助、被征用土地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适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都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包括在所有类型的工人的当地和外地企业,很难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或自愿参与的农业人口的农村社会保障。

4.3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适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模范或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杰出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力量,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适用人才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增加对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国家应尽快组织实施“新农村适用人才培训工程”,创设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县乡一级的政府每一年可以根据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份额,从而加大对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可以特意划出一定比例的发展农业项目时投入的资金用于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人才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培养、培训条件和手段。对农村适用人才和在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技推广机构等的补贴制度和额度应该有合理的规定。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示范适用技术的项目赞助和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加快有关农村适用人才建设的政策制订与实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于农村适用人才的投资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政策扶持。在农村适用人才支持计划创业的实施,支持研究和推广机构创新能力好的适用人才,还有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信息服务、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他们培养成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企业家。指导金融部门对农村适用人才,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加大贷款额度,延长发放期限,从而提高贷款效果,减小贷款的风险;税务部门应该对农村适用人才创办的经济实体适当减免税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支持发达地区农村的实

10

用人才欠发达地区创业。农业、工商、税务、国土资源、金融等相关部门应该在创业培训、信息服务、科技立项、办证办照、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后援技术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4.4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居住及生活条件也比较差。这种状况导致农村难以吸引和留住各类顶尖人才,即使是农村培养出来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也大量地从农村流入城市。这种人才的单向流动难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要吸引更多的中高级人才回流农村,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评价激励机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鼓励奖励体系,加强农村适用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农村适用人才等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评定。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加速农村新职业开发步伐,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新农村的覆盖面,逐步推广面向农村人员职业资格评估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畅通渠道,鼓励和支持农村适用人才参加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进一步发挥“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中华农业英才奖” 的项目识别中的引导,鼓励农民种植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和提高奖励和政府认可、社会激励组合。鼓励各方面立足实际设立面向农村适用人才的表彰奖励项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适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优秀杰出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适当补贴。

第一,人才评价机制

我国应在人才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开展职称评定。放宽对农村适用人才技术职称评定的要求。如江苏省兴化市从2006年开始,就组织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通过职称评审的发展,可以给农村适用人才打造“能力名片”。具体做法是:将兴化市乡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业和农村管理方面直接从事科学和技术服务,实用技术推广工作,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各类人员,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科技示范户和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纳入职称评聘范围,不受档案、户籍、身份和年龄的限制,直接申报职称。对获得农民职称资格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参加技术培训,研讨会,交流,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相关的社会,协会,研究所,农业的项目和贷款优先发展宣言,对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优先纳入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选拔培养范围。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村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11

第二,人才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但其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是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的调节机制。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能力提高数倍。但我省在人才激励方面,政府的有效激励措施显然不够,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往往农村基层适用人才又具有巨大的带头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容易挫败农村基层适用人才的积极性。因此,我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优秀人才的表彰鼓励,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两点:(1)对农村适用人才工作成果显著的乡镇、村和优秀农村适用人才进行表彰奖励;(2)注重对优秀农村适用人才先进事迹宣传,特别是对那些充分发挥一技之长,带领一方百姓致富的先进典型代表,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农村适用人才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充分发挥在行业选择上的导向作用、在技术上的传帮带作用、在市场信息上的传播作用。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广泛的正面宣传,农村适用人才的社会地位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村适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4.5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图书馆、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扶持,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值得赞扬的是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提高硬件建设文化的现状与不足;与此同时各地文化部门还注意加强农村文化软件建设力度,提高了自身总体文化活动的水平。但总体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不能与城市文化建设水平在同一时期,但仅限于对相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消费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

12

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民在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标准也将越来越高。农村文化基础地位,如果不能抓住农村先进文化的地位,封建迷信,落后的文化将进入,造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只有站在固本强基的根本点上,重视农村文化的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改造落后的文化,以优秀的文化覆盖腐朽的文化,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能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结语

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其直接决定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在三农问题中,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不但与农民本身发展的目标相符,而且也是农村和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可以填补物质资源的不足。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质量开发就是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人员(农民)、国有的农业单位的职工、涉农企业与中介组织的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生产质量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制观念等进行开发。增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全体素质,必须建立一种农民自我教育的体系; 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提高城市和农村通信;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全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增加投入,巩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同时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无论是农村的生产发展、乡村文明,还是农村的生活宽裕、管理民主及村容整洁,都离不开文化的教育和支持。因此,一定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增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综合素质和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走上生活宽裕、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真正、高效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共同理想。

13

参 考 文 献

[1]陈文燕,范秀荣.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2):38-40

[2]陈俊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问题,2008(11):23

[3]汤慧芳. 中国传统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4

[4]丁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及其算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3):25

[5]苏志炯.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0(17):6-8

[6]陈俊星.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07)

[7]欧阳君君.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8(09):5-6

[8]张梅龙、郭少华.对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及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06(7):3-4

[9]贾或、邢方.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特区经济,2007(8): 66

[10]宋华明 王荣.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9(4):22-26

[11]陈忠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07:(4)

[12]李华.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比较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119-121

[13]张艳.新农村建设的意义[D].吉林农业,2007(2)

[14]周健明.论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J].研究与探讨,2009(4):48-51

[15]张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4-26

[16]聂明英.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1

[17]梅志是.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现代农业科技,2008(6):1-2

14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olicy discussion

Chen Jiaj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first resource of the decision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not only decid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hysical capital, human resources fully developed can also fill the deficiency of physical capital, s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more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is article, the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al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o analysis, China's agricultural human resources quantity,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_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number of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main problem of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research, in the quality analysis, emphatically from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 quality aspects are analyzed; In distribution, mainly analyzes the labor force to the industry and labor resources pressur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entioned appeals to the situ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agricultural policie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measures

15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张军老师的悉心指导才得以完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张军老师详细耐心地为我解答各种遇到的问题,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与鼓励。所以我在此衷心的感谢老师!除了指导老师,在大学四年里,学校的任课老师们用他们的勤劳的教学态度,专业的知识教授了我很多知识,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我都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还要感谢班主任老师和助班师兄师姐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指导,他们让我更加容易地融入大学生活,在大学各种方面都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意见。还有,很感谢与我一起度过这四年大学生涯的各位同学,有了他们,让我的大学时光过得很满足很充实,他们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谢谢大家!

1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17

注:1、论文(设计)成绩一栏中,折算分分别由指导老师(40%)、评阅老师(20%)、答辩小组(40%)给出的原始分乘

以各自百分比例所得。总评分由折算分相加所得。

2、“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

为“不及格”。

18

1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5851/457881047281.html

更多阅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经济与管理论文发表

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A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率和收入怎么样,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毕业班的情况?我是本校农林专业的第一批毕业生,总体来说就业不是很好。本科时主要以学习经济管理课程为主,中

2017电大行政管理论文 2017年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有些同学觉得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17年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2017年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篇一17春行政管理(专科)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年 级:2017年春学生姓名:专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着力于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国际承包商渗透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重要性1)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声明:《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_农业经济管理论文》为网友乌啼深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