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火腿 繁华已千年的诺邓 盛产火腿的古镇

  诺邓,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因火腿而火了一把的前年古村,隐藏在红色砂岩里的仿佛不仅仅是味道.这里曾住着大理段世子孙,从汉武帝开滇,这里就因盛产优质井盐而专门设了"比苏县".在茶马古道上这里曾经是万商云集的通都大邑,其繁华达1000年之久.

诺邓火腿 繁华已千年的诺邓 盛产火腿的古镇

  红色砂岩里的诺邓古村

  诺邓是默默无闻的。在村口那间破屋里,如果不是写着诺邓井旧址的标志,你很难相信就是这样的一口井,为这个村庄流淌了1000年的富贵荣华。如今,这口井老了。我把头从那道窗洞伸进去看,除一屋子积水,水面飘着些塑料口袋外,这口西汉盐井,什么也没留下。我忽然想起一双盈满浑浊老泪的眼睛,这时的诺邓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如今的诺邓,几乎每户人家都养马,还有些依旧靠驮运货物赚钱。这儿三四百户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山洼和西北阳坡上。在西北阳坡,人们依几条弯曲干道,傍山构舍,层叠而上,那些“一颗印”、“一正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典型白族民居,就这样错落有致地堆涌到我眼前。诺邓人徐镒告诉我,“你别看这里房子破落,解放前,它可是整个云龙县唯一没草房的村子。”

  我沿阶而上,走进的第一户人家就是徐镒的家。徐大爷已57岁,一儿一女都在外面打工,他的家族一直住在这里,已延续20多代,他说他们这里都是白族,姓黄、徐、李、张、杨、段的多;地里只种玉米、麦子,几乎没有田,谷子都靠从外面买。

  徐大爷家里的两匹马正在院里打着响鼻,屋角堆满了南瓜,楼顶上晒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我问徐大爷日子算能过吗? 他说“挺好”。他蹲在屋门口,满脸微笑。离开徐大爷家时,他牵着两匹马儿出门,我听见了那种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是马身上系着的铜铃发出的。徐大爷说,他出去帮人驮点儿货,平时也就靠这个挣点零用钱。我站在山坡上,看着徐大爷跟马向山下走去,逐渐隐在逼仄的巷子里,留下清脆悦耳的铃铛声。

  诺邓村至今家家户户都养马,从这些马匹身上,依稀可见过去马帮的影子;那时,马帮云集诺邓,实在热闹。现在从村子北山到西边近雀城一带,被称为“古宗坪”(当时村里的人称藏族同胞为“古宗”)的地方是藏族的马帮驻足牧马处。村子东北山麓,有个场地名叫“回民坪”的是当年回族商队马帮、牛帮常驻之地。去时驮盐,回时驮米,还有现在出名的诺邓火腿、猪肝糁等土特产也被顺带运走。“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芒铃时鸣驿道里。”这曾是每个诺邓人都能骄傲说出来的句子。

 

 

(三联阅读配图)

  这里曾居住着大理段世子孙

  我信步在村里穿行,这里仿佛是一个博物馆,举凡中国大地上能见到的普通建筑:寺庙、牌坊、会馆、祠堂、府第,几乎全有。这里的人既有“本主”信仰,供奉他们自己的英雄人物,又信奉“诗礼传家”的儒家思想和“乐善好施”的佛家教义,而道家的阴阳五行也有一席之地,特别是道家的洞经音乐。我来到大青树下的“吃住店”,这里是当地大户黄家的一个老宅子构建的民宿。主人家是这儿祖传的中医师,也是当地唯一的医疗点。古拙的屋堂,藤椅,树凳,伴着熟悉的PU管,点滴瓶,有一种时空的错落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5851/463411985106.html

更多阅读

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 仓央嘉措一直被误读

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作者:赵炎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文/赵炎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无疑非南宋叶绍翁的那篇《游园不值》莫属,曾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5课,诗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

九月末的鲜人参——隐藏千年的美味食材 和食 千年美味传奇 bt

人参一直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也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但您知道吗?新鲜人参其实是非常好的食材,今天九月末的鲜人参带您认识一下这隐藏千年的美味食材。鲜品人参药性平和,尤其适用于日常保健

搜异笔记之黄泉神殿:商纣王雪藏千年的终极秘密!

基本资料搜异笔记之黄泉神殿:商纣王雪藏千年的终极秘密!作者: 谢迅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 29.8装帧:ISAN:内容简介一张诡异的青铜面具,牵扯出摸金校尉与发丘天官的隔世恩怨。生性淡泊的小保安无意间卷进了寻找黄泉神殿的惊险旅

冒顿单于:早了一千年的成吉思汗

馆友“wyk1014”:您好!您的文章“冒顿单于:早了一千年的成吉思汗”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4年9月4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历史钩沉”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冒顿(读modu,公元前23

声明:《诺邓火腿 繁华已千年的诺邓 盛产火腿的古镇》为网友高饮一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