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与嗓音保健 28.真声机能是训练歌唱嗓音的基础

对于咽音的认识,有人纯粹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因为咽音有个“咽”字,就解释为'咽腔的声音',也有人解释为'咽管的声音',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咽音虽然发自会厌与喉口、咽壁处,并经过咽腔管道的泛音共鸣,但简单地把它说成“咽腔的声音”或'咽管的声音',就有其片面性,失去了咽音基音管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的实际意义。
  因为咽音不是一般经过咽腔的声音,它是通过独特,又具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前章已有详细说明),具有奇特金属般强度的明亮音质,当咽音与修饰过的真声机能及假声机;能结合为一体的时候,就是艺术歌声中极为珍贵的美声.
歌唱与嗓音保健 28.真声机能是训练歌唱嗓音的基础
  第二十八节   真声机能是训练歌唱嗓音的基础
  在艺术歌唱的嗓音训练中,如何让学员能意识地运用声带,是声乐教学中很重要、也很复杂的课题。
  关于人体喉的发声机理,文献记载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张力学说”,也称为肌弹力学说,认为:从气管内呼出的气流的压力可使声门裂发生节律性的开闭,而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另一种为“阵挛学说“,也称神经一肌肉学说,认为:声带振动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有效的神经冲动,使声带肌发生节律性的收缩而产生声音,并且认为音调的频率即中枢神经所传下的神经冲动频率。据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张力学说“虽不全面,但基本符合发声现象的生理实际。从歌唱者体会来看,发音机理主要也是依靠歌唱者的意识(念),而使声带拉长、缩短、变宽、变窄,变薄、并通过咬字器官的协调配合去获得高,低、粗、细、亮,强、弱的嗓音效果。由此可见,歌唱是不能离开声带喉器的基音振动的。
  总之,人类歌唱是依靠声带振动发出基音,又经过泛音共拟而获得美妙的歌声,这个原理,是毫无疑义的。在中、低声区,是要依靠真声机能发出声音,使用不使用真声机能,是美声唱法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女声在运用真声机能时很容易出现”大本嗓”声音,这种声音唱到高声就困难了,会出现喊叫声,难于和假声机能衔接。如若以假声唱出高音,下行衔接真声机能时,又会有极明显的真假声衔接的痕迹。所以一些歌者,尤其是女高音,为了保持高音的特点,就以空虚的假低声歌唱发音,完全丢掉了真声机能。一些教师在学员歌唱时出现真假声结合的现象时,却阻止学员使用真声机能,在他们的概念中,已形成‘真声机能即白声“的偏见。这种不敢用真声机能的歌唱是一种极不卫生、极不科学的歌唱,它会导致很多歌唱弊病及不良的歌唱后果。是某些教师对”美声唱法“的误解。
  真声机能,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发声机能,中、低声区是很重要的一个声区,中、低声区训练的规格准确与否,是声音训极为关键的因素。如果在歌唱训练中,人为地将真声机能排除掉,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和挖掘美好的自然声区,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去理解人声在自然歌唱中的基本原理,造成了”半个嗓子“歇唱的状态。再者声有些歌唱演员为了不使用真声机能,而采用所谓“躲开喉头”、“避开声带”歌唱的方法,这就完全违背了歌唱生理学的要求,是有害于歌唱发声的。在声乐教学中,低声区真声机能的训练(尤其对女声来说),比起中、高声区的训练是较为困难的。如何将真声机能修饰得响而不炸,圆而不包,亮而不尖,是要有一定的技法和手段的,但我们首先要让学员敢于发出真声,当学员发出真声以后,然后进一步教给学员修饰真声的方法。总之,应当充分发挥真声机能在艺术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出自己的本来具有的声音的漂亮质色,调动真声机能和主动修饰,训练真声机能,使其成为艺术歌唱大厦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6151/470085932461.html

更多阅读

咽音练声法基本知识与嗓音保健 科学练声和嗓音保护

一、前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声乐是听觉艺术,是一种艺术美。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娱乐,当你演绎一首歌曲表达内心的情感时,主要靠声音的传送,一个男高音嘹亮、高亢、富有金属性的歌声会使你感到震撼,一个女高音清脆

真声假声间如何转换 真假声的转换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与之不同的发声状态所发出的声音(如男作女声)为假声。没有经过训练的嗓音,由自然声区往高处说或唱,到一定的高度就感到困难,若再高,声音就突然改变,失去原有的音色,而变成又虚又弱又无色彩的声音,即所谓“假声”。中

真假声混合唱法 什么是真声、假声和混合声

什么是真声、假声和混合声――简介学唱歌的时候,都会碰到真假音转换,或者高音、尾音处理时需要用到假音或混合声,这些特殊的声音能更好的诠释歌曲的感情,提高声音的美观度和感染力。那具体什么是真声、假声和混合声呢?什么是真声、假声

声明:《歌唱与嗓音保健 28.真声机能是训练歌唱嗓音的基础》为网友梦她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