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图拉真是古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98年~117年),将罗马帝国版图扩展至最大,其中,对达契亚的两次战争是其统治生涯的关键性事件。为纪念战争胜利,图拉真下令修建了一座广场,广场上竖起一根38米高的石柱,呈螺旋状绕柱的精美浮雕以155幅图景讲述了图拉真大帝如何击溃凶猛而英勇的敌军。世事变迁,这座石柱至今已屹立了1900多年,称得上是世上最恢弘、最不朽的‘绩效表’。”(关注微信号:NationalGeographicCN)
撰文:安德鲁柯里
摄影:肯尼思加勒特
图拉真大帝大理石雕像,身披通常在凯旋仪式上穿着的铠甲,罗马卡比托里尼博物馆藏。
公元101年至106年间的连续战争中,图拉真皇帝集结数以万计的罗马士兵,踏着古代世界最长的两座桥梁横跨多瑙河,在强大蛮族家门口的山地将其两次击败,然后逐步将其从欧洲版图上彻底抹去。达契亚文明位于今天的罗马尼亚,图拉真对达契亚的战争是他19年统治生涯中的关键性事件。掠回的战利品之丰厚令人惊愕。与他同时代的一名历史学家不无吹嘘地写道,征服达契亚带来了近25万公斤黄金,以及近50万公斤白银,更不用说罗马帝国因此还多了一个富饶的行省。
制图:JEROME N.COOKSON,ALEXANDER STEGMAIER,AND MATTHEW TWOMBLY, NGM STAFF
来源:IOANA A.OLTEAN, UNIVERSITY OF EXETER; JON COULSTON, UNIVERSITY OF ST.ANDREWS,SCOTLAND
战争所得改变了罗马的市景。为纪念战争胜利,图拉真下令修建了一座广场,宽阔的广场周围建有柱廊、两座图书馆以及宏伟的市民以及宏伟的市民集会场所乌尔庇亚会堂。“普天之下再无出其右者。”一位历史学家激情洋溢地评价广场。
赫然耸立广场之上的是一根38米高的石柱顶立着征服者图拉真的铜像。围绕柱身的螺旋状浮雕就像是今天的连环画,叙述了达契亚战争的经过:155幅画面中,数千名雕刻精细的罗马和达契亚士兵或行军,或搭营,或打斗,或乘船,或潜行,或商谈,或请愿,或悲惨殒命。石柱完工于公元113年,至今已屹立1900多年。
1900多年过去了,图拉真记功柱依然耸立在图拉真广场的废墟之上,是往日帝国荣耀的见证。
图拉真记功柱是罗马帝国覆灭后遗留下的最具特色的重要雕塑之一。千百年来,古典学者们一直把这些雕刻解读为记录达契亚战争的一部图像历史,图拉真是其中主角,而达契亚国王德凯巴鲁斯则是他的劲敌。考古学家对浮雕画面进行详细研究,以了解罗马军队当年的着装、武器、装备和战略。
由于图拉真给达契亚留下一片废墟,所以今天的罗马尼亚人对这根石柱以及曾装点在广场各处的败兵雕像也极为珍视,因为藉着这些雕像中的线索,他们才得以了解自己的达契亚祖先曾经的样貌与穿着。
栩栩如生的浮雕展示了战士们把一名长着络腮胡的敌军首领拖到图拉真皇帝身前的场景。
图拉真记功柱对后世影响至深,为后来罗马以及帝国各处的纪念建筑提供了灵感。数百年来,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标性建筑都已经崩塌,而图拉真记功柱一直矗立。为把这古老的遗迹神圣化,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教皇将柱顶的图拉真塑像换成了圣彼得。艺术家们坐着从柱顶垂下的吊篮研究柱身细节。16世纪时,人们开始制作柱身的石膏模型,可惜后来酸雨和污染蚀去了许多柱身上的细节。
关于石柱的建筑方式、个中含义,尤其是浮雕中所描述历史的真实性,各方争论不休。有时人们会感觉,柱身上雕刻了多少个人物,其解读方式就有多少种,而这些人物的数量总共有2662个。
在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的帮助下,我们今天基本可以得知石柱建造的诸多细节,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待考。
意大利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菲利波夸雷利说:“图拉真记功柱是惊世杰作。它就像是图拉真的回忆录。”石柱建成之时立在两座图书馆之间,馆中可能藏有这位骁勇善战的皇帝对战争的记录文献。以夸雷利的眼光来看,柱上雕刻象征着一幅画卷,图拉真当年可能就是以这种形式记下自己的战争日志。“那时的艺术家没有随意创作的自由,所以石柱的创造者一定是按照图拉真的意愿行事。”他说。
夸雷利说,雕塑家们在一名大师的监督指导下,按照计划在17块圆鼓状顶级卡拉拉石上呈现图拉真的画卷。皇帝是故事的主角。他前后共出现58次,被刻画为足智多谋的指挥官、成功的政治家以及崇敬神明的统治者。他有时向军队发表演讲,有时与幕僚商议谋略,还有的时候在主持祭神仪式。“图拉真有意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夸雷利说,“而不仅仅是个军事家。”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不管当初图拉真是以什么形式写下回忆录,如今都早已失传。实际上,从石柱上搜集到的线索和达契亚都城萨米泽杰图萨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这些雕刻画更多地是用于政治宣传,而不是记录历史。
记功柱下层是关于第一次达契亚战争的记述。原本的涂色在历史的侵蚀中渐渐脱落殆尽,这张插图则将其再现出来。
乔恩库尔斯对此则有不同的观点。他是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古罗马图像、武器和装备的专家,20世纪80至90年代对图拉真记功柱进行修复时,他有幸从围绕柱身的脚手架上对其进行近距离研究达数月之久。库尔斯顿称,雕刻画的背后并没有某个单独的策划者。风格上的细微差异以及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位置不合适的窗口常把画面打断,各个画面之间高度不一致,这些都让他相信,雕塑家们是根据自己听到的有关战争的信息而随性地进行创作。“美术史家们钟爱的故事模式是:某个头脑中充满无限创意的大师在幕后总导一切,”他说,“但实际上柱身画面的构图是由普通工匠在石头表面直接完成,而不是在工作室里的绘图板上。”
在他看来,这些浮雕并非“严格基于史实”,而是“灵感来源于历史事件”。来看看画面里的侧重点:对两场战争的描绘中,打斗的场景并不多,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画面展现了会战或者攻城的场面,而且没有图拉真亲身作战的画面。
在这幅于1939年至1943年间用大理石粉复制的模型画面中,两名罗马士兵向观战的图拉真(最左)献上敌人的首级。
柱身还着重展现了罗马帝国的广袤。图拉真的军队中有满头脏辫的非洲骑兵、使用投石装置的伊比利亚人、戴着尖顶头盔的黎凡特弓箭手,还有光着上身作战的日耳曼士兵,对托加裹身的罗马人来说,这些人看起来一定极具异国风情。所有这些人并肩与达契亚作战,说明任何人,不管他的发型多么狂野、时尚品味多么诡奇,都可以成为罗马人。有些画面含义难辨,关于它们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遭围攻的达契亚人手中举杯,是为了避免落入前来讨伐的罗马军之手蒙受羞辱而服毒自尽吗?抑或是,他们只是为了解渴?诸多场景中围在图拉真身边的达契亚权贵是前来投降还是谈判?就像柱身上的大部分画面一样,如何解读它们取决于你看待罗马人和达契亚人的立场。
在罗马政治家口中,“达契亚人”是“两面三刀”的代名词。历史学家塔西佗称他们为“永不可信任的民族”。据说他们一面向罗马帝国收取“保护费”,一面派兵洗劫罗马边境城镇。公元101年,图拉真开始采取行动,以惩戒爱找麻烦的达契亚人。将近两年的战争之后,达契亚国王德凯巴鲁斯与图拉真签署和平条约,但又迅速将其撕毁。罗马已经遭背叛太多回,第二次进攻达契亚,图拉真没有手下留情。从洗劫萨米泽杰图萨以及遭火海吞噬的村落的画面便可看出。
然而达契亚人一旦被击溃,就成了罗马雕塑家们钟爱的主题。图拉真广场曾经分布着数十座蓄胡须的英俊达契亚战士雕像,这支骄傲的大理石军队就屹立在罗马的心脏地带。
达契亚人用贵金属制成首饰、钱币以及艺术品,比如图中镶嵌了黄金装饰的银质酒器(左)与带有罗马图案的金币。
这些金手环每个重达1公斤。
图拉真记功柱可能的确是政治宣传手段,但考古学家称其中也透露出一些真实信息。在萨米泽杰图萨等达契亚遗址的发掘工作持续不断地揭露出,这一文明的发达程度远远高于罗马人给予它的蔑视性称谓——“蛮族”。
达契亚人没有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对这个文明的了解都是经罗马过滤后的。大量证据表明,他们曾是数百年里雄踞一方的一支力量,靠洗劫邻国来索取钱财。他们是技艺精湛的金属加工匠人,开采并冶炼铁矿、淘取黄金制作装饰精美的首饰与兵器。
在萨米泽杰图萨的宗教中心,进行了部分修复的庙宇立在一座圆形祭台旁。罗马战胜后,该城被夷为平地。达契亚成为罗马版图中的新行省。
萨米泽杰图萨是他们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古城的废墟位于罗马尼亚中部高高的山地上。在图拉真的时代,从罗马到这里的迢迢1600公里路程得走至少一个月。萨米泽杰图萨沦陷后,达契亚最神圣的庙宇和祭坛也都惨遭破坏。达契亚其他地区也都被摧毁。接近图拉真柱顶的画面让我们得以一瞥最后的收场:付诸一炬的村落,抱头逃窜的达契亚人,最后全境空无一人,只剩下牛和羊。
两场战争中战死的人数以万计,一个与图拉真同时代的人声称战俘共有50万名,其中大约1万人被带回罗马投入角斗场,角斗庆典持续了123天。
达契亚国王德凯巴鲁斯为避免被俘,刎颈自杀。
达契亚骄傲的统治者让自己免于蒙受投降的耻辱,他的最后结局就刻在对手的记功柱上。他跪在一株橡树下,将一把长长的弯刀刺向自己的脖颈。“如此一来,达契亚便成为罗马属地。” 古罗马历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在一个世纪后这样写道。
(文章来自微信号:NationalGeographicCN)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