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画仙》讲述的是19世纪中叶,封建的朝鲜王朝在内乱外患中风雨飘摇。想要建立新政权的书生金柄文在街市里救下了一被人殴打的乞丐少年,这少年就是后来名满朝鲜的天才画家张承业……影片在视觉风格上严谨和唯美,集中体现了林权泽导演独创的以垂直分割构图为代表的韩国电影美学特征,带给观众的是“画和影像的完美结合”。换言之,导演借助张承业落魄坎坷但是却顽强奋进的一生,表达了他自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追寻。
醉画仙_《醉画仙》 -简单介绍
醉画仙
影片描写了朝鲜后期天才画家张承业的一生,其中涉及了不少十分珍贵的史料。 1850年代,在韩国青溪的一处乞丐聚居的地方里,2个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友谊─ ─张承业和他的朋友 KIM Byung-moon。这时候,承业亦遇上了他的启蒙老师KIM Seon-bi。Seon-bi虽然为人并不太有善,可是在艺术方面,特别是绘画却有不俗的成就。承业凭着自己的天份感动了Seon-bi,二人更开始了其后五年的师徒关系 。
五年后,承业凭着自己的天份和各方面的鼓励,学习了不少名画家前辈的风格。而年少的他亦开始学有所成,对他而言,他的学习之路可说是幸运的。可是,他却有1个很特别的习惯……
醉画仙_《醉画仙》 -重温
几年前年少轻浮时已经看过了《醉画仙》,但长久来一直道不出对这个屡获大奖的电影的感觉。影片的叙事主线是画家张承业的传奇生平,这个线索也是明线,所以很多人也就直接将这个电影叫做传记了;而暗线则是导演试图讲述朝鲜民族文化从依附到独立的1个成长过程。但是或许是电影长度局限,也或许是政治变化隐语比较晦涩,导致初看或者粗看时感觉叙事并不连贯。
汉武帝刘彻征服朝鲜后,设置四郡,从此以后,中国文化传播和盛行在朝鲜,而唐朝,贞观时期及开元时期中国文化的在朝鲜传播达到高潮(唐穆宗长庆元年,登科士子中竟有高丽人五十八名)。一直到清朝末年,朝鲜基本都是以中国的附属国的地位,谱写着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而影片则展现的正是19世纪末,朝鲜民族文化如何从依附最终走到独立的转变(在光绪十四年以前,朝鲜的外交和关税都是归中国管理的。影片开头部分点明朝鲜李氏王朝开始没落,也就是这一时期。这时候的朝鲜内外交困,著名的东学党起义就在这时候爆发。朝鲜的内乱爆发后,日本乘机用兵,企图控制朝鲜。日本的野心显然侵犯了清廷的利益,然而清廷上下对于是和是战的讨论却迟迟不能定夺。此时,袁世凯还使朝未还。清廷的软弱迟疑导致朝鲜的亲日反袁势力迅速掌权,在袁世凯的使署前架起大炮,直指使署。日军胁迫朝鲜国王发表声明,不承认朝鲜是大清的属国,宣布独立。在光绪廿年六月十五日,袁世凯下旗归国。三年后,朝鲜改称韩国。见郝岩冰的《那些作为文盲的影评人——从〈醉画仙〉说起》)。
整个电影中,屡次出现画家们或者达官贵人一起论画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将中国画的注释用高丽语言说出来而已,在我作为半个画画的人看来就十分浅薄了,孰不知国画的优劣是通过画面展现其中的意境来表达的。国画重意境、重气韵、重品位,重文化内涵,而太直白的讲述这些非朝抽象的概念,反而平白无故的让人感觉有些累赘,甚至画蛇添足了。据说拍电影时,男女演员也都专门学习了国画,韩国电影之所以进步,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就我看来,张承业表面上一生都在苦于突破自己,不断提升,从初期的白描勾勒练习,到工笔细腻的刻画,再到后来突飞猛进的写意随笔以及指图泼墨等。大致表达了中国画的独特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貌。其实就中国画的意境来谈,如同写诗,1个好的作品能反映1个人的品质,能反映社会的状况,能反映1个国家的兴旺。简单的说,就是人画合
一,用心去画;用笔传意。而伴随他成长的,正是风雨飘摇的王朝革命时代。仔细对比不难发现,基本上每处张承业和他的“伯乐老师”讨论画或者国家未卜的前途,实际上都是在进行历史叙述。到后来结尾,张承业自杀,对自己一生所创作的文化作了最干脆的结尾,却让人倍感人生蹉跎,到底什么原因走向极端,恐怕10个人有10个说法。
该电影画面唯美,光影具佳,每1个动静画面皆十分出色,看来导演和摄影确实有很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尤其是每次主人公心态变化间所展现的风景,更象一幅幅国画,有迷离空濛的雨雪、有摇曳多姿的花草、有宛转轻柔鸟雀、有刚劲削力的山川……真的可以说意境满乾坤。而电影中各人物所描绘的绘画技巧和效果,则相比摄影画面,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国画笔法或清丽疏朗,或意动韵飞,或工或写都因人而变,因景而异,电影中的国画造诣远远没有达到笔墨纵横,恣意挥洒所必须的境界(甚至墨色的浓、淡、干、湿、焦;笔法的勾、皴、染、點表现的都很拘泥),让人不禁想起多年前中国独领风骚的水墨动画电影,或许这个和朝鲜民族自己的审美又有关联吧,这又不是品画论诗,在电影中配以旁白足以……。
醉画仙_《醉画仙》 -点评
全片秉承林权泽一贯的电影传统,细腻而大气,林权泽又一次运用影像神奇展现韩国文化独特魅力。2002年的《醉画仙》为林权泽赢来了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一尊荣誉,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全片画面极美,空灵飘逸。不仅仅因为影片讲述的是朝鲜王朝时期大画家张敬业的一生的缘故,而与林权泽对画面刻意求工的美学追求有着紧密联系。
影片虽然极显林权泽的电影魅力,但更多的还是他丰富的电影积淀所致,而无更鲜活更跳跃的影像律动。张敬业坎坷而传奇的一生虽壮美而疏阔,而对其炽烈、纷杂的内心并无细致而周到的触碰。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空洞而异常美丽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