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将主治医院与两家药厂告上法庭,索赔48万元
大学入学体检是1.71米,4年过去,大学毕业时身高却变成了1.63米,整整缩水8厘米。重庆籍乙肝患者冉金发,在广州读大学期间为治病,一直服用医院开具治疗“乙肝”的药物。出现不良症状后,他中途辗转广州几家大型医院治疗,结果确诊为骨质疏松,甚至患上肾小管疾病(范可尼综合征)。
2014年12月,一份由国家食药监局通报的“乙肝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让冉金发怀疑自己“身高缩水”与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有关。于是,他将开具药品的花都区人民医院与两家药厂,一并起诉至法院。13日下午,该案在花都区法院开庭审理,主要进行法庭调查中的质证。原告服用了什么药物?用药经过如何?身高变矮,果真是“药祸”所致?
服药治疗乙肝大三阳
冉金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07年9月19岁的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入学体检时,体检报告显示他身高1.71米。也是这次体检,他被查出患有乙肝大三阳,入学后不久,他便前往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治疗。
结束前期的保肝疗程后,医生表示,他需长期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代丁,每天一片,主要成分为“阿德福韦酯”。2008年6月30日,他开始服药并回校上课,生活逐渐恢复正常。1年多后,冉金发称,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服用天津另一厂家生产的药物贺维力,主要成分同样是“阿德福韦酯”,药量也还是每天一片。
不过,从2010年11月起,冉金发称,在经历2年4个月的药物服用后,常感到双肩痛、双下肢无力。治疗不仅没有缓解病情,疼痛面积反而增大,腰部、膝关节开始出现不适。到2011年2月临近大学毕业,他因身体严重不适,已行动困难。之后辗转广州正骨医院、中山医三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2011年8月,冉金发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称医生在仔细询问了病史后,怀疑是服用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建议停用阿德福韦酯。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报告显示导致身体多处疼痛的原因是:肾小管疾病,骨质疏松,被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停止服药后,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但2011年8月出院,出院体检报告把他吓了一跳,身高一栏显示其只有1.63米。
查到“药品通报”起疑心
冉金发称,今年4月他无意中上网发现,自己曾长期服用的药物“阿德福韦酯”,曾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列入了2014年12月8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低磷血症、肾功能异常、骨软化症、范可尼综合征等。
在起了疑心后,冉金发进而回查曾经服用的药物。他发现在2008年到2011年服药期间,所服用的两个厂家生产的“阿德福韦酯”,代丁的生产药厂为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约在2005年上市;贺维力的生产药厂,为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上市时间为2007年左右。
冉金发称,在不良反应的说明中,两家药厂的药品均未提醒有可能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等病症。直到2014年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出炉后,该药物被通报可能导致“范可尼综合征”和“软骨症”等病症的提醒时,才被写上药品不良反应说明。为此,他怀疑自己变矮是药物所致。
今年5月,冉金发将当初为其开药的医院与两家药商一起告上法院,索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抚慰金在内共计超48万元。昨日,开具药物清单的主治医院、两家药厂三被告,与冉金发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