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别 杜甫 杜甫:《无家别》、《垂老别》,“诗史”称谓由此出!

杜甫的“三别”,从三个不同主人公:新婚燕尔的夫妻、战败归家却无家的军人、暮年被迫从军的老翁入手,形象生动的将因战乱而引起的民生凋敝状况描述开来。

因为三吏三别,杜甫诗的“诗史”称谓从此流传开来。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前文已经讲过了《新婚别》,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的剩余二别,重新进入那段征战、凋零的历史......

图1 杜甫《无家别》原文

征战归来,而且是战败归来兵士,本来就是一身的疲惫与伤痛,然则“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熟悉的村落却没有熟悉的面孔,亟待抚慰的心灵再次得到沉重一击,何处是我家?何处有我家?战乱将平静的百姓生活撕的粉粹,何处都是家,何处都无家!

讽刺的是,主人公又一次被征去当兵,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图2 郑慕康、陆俨少绘画杜甫诗《无家别》邮政明信片

郑东甫在《杜诗钞》里说这首《无家别》“刺不恤穷民也”。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里说:“'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别》)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意思是:把百姓逼到没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样做百姓的主子呢?

图3 杜甫《垂老别》原文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在这里突然体会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涵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图4 郑慕康、陆俨少创作的明信片绘画作品《垂老别》,成都市邮政局在1985年前后发行

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谨严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此诗叙别妻,“忽而永诀,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垂老别 杜甫 杜甫:《无家别》、《垂老别》,“诗史”称谓由此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6451/120643823686.html

更多阅读

浅比较《薛刚反唐》与《呼家将》 评书呼家将刘兰芳

以全家被害,子孙复仇的书,有《伍子胥演义》、《薛刚反唐》、《呼家将》还有《曹家将》几部书,最有名的是《薛刚反唐》与《呼家将》。下面我想随便谈谈这两部书,依据的本子是刘林仙的《薛刚反唐》和刘书琴的《呼家将》:1、主人公:《薛》书

老千女主角金惠秀未删电影《无颜美女》 金惠秀 老千 完整

金惠秀《无颜美女》电影海报      姬苏(金惠秀饰)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人,脑海中经常浮现出诡异的图景,因此她到医院寻求帮助。但她主治医师锡权(金泰宇饰)却对她的症状无计可施。一年之后,锡权与姬苏再度重逢,他发现她依旧精神

杜甫三吏三别---垂老别 赏析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杜甫《垂老别》鉴赏垂老别杜甫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土门

声明:《垂老别 杜甫 杜甫:《无家别》、《垂老别》,“诗史”称谓由此出!》为网友蓝澈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