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成语出处是宋,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那么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您想深入了解的话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中文发音:jiāng xīn bǐ xīn。
成语解释: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成语辨析:~和“设身处地”;都表示“处在别人地位;像别人那样想”的意思。常可通用。但“设身处地”偏重在“处在别人的地位”;~偏重在“像别人那样想”。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与人相处
发音技巧:将,不能读作“jiànɡ”。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恩将仇报
英语翻译:put oneself in somebody else's position
将心比心造句:
1、将心比心,才能交到朋友。
2、由衷的说,用心的听,将心比心,自然可获得成功。
3、假如有良心的话,将心比心站在失主的角度想想。
4、多站在对方立场,将心比心地想,必定能更了解你的另一半。
5、一九九八年,香港邮政以“将心比心顾客称心”为主题,建立部门的服务文化。
6、我向父亲解释应该将心比心,想想那些在利刃下受苦的动物们,于心何忍?
7、落实"将心比心顾客称心"的服务文化,鼓励员工为顾客设想,使他们更感满意。
8、我衷心希望除了香港邮政之外,整个社会都同样能够努力做到将心比心,互相关怀。
9、你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aIhUaU.COM最终获得大家都期望的双赢结果。
10、因为那时候你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然后才懂得将心比心,用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让他们也感到舒适愉快。
作者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教学授徒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ò8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朱熹作品鉴赏: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关于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今天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全部介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