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重视门。
门代表边界。城郭有城门,宫殿有宫门,街有坊门,庙有山门,村有寨门。其中宫门设石碑提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仪式感很强,象演戏。
门分割空间。“侯门深似海”,最深是故宫。沿中轴线,从前门到神武门,排列十九座建筑,门竟占十二座,称故宫是门的世界,应不为过。
翻《辞海》,涉及门的有几十条:
门脸、门面,比作脸面,可见门的重要。王侯门槛高,门前有影壁、仗仪、匾楹等等,零碎太多。商家显示实力,门作得夸张,甚至高过建筑。北京的垂花门最华贵,却设在四合院里,含蓄内敛。
门人、门客,说的是人与门的关系。显赫时门庭若市,衰败时门可罗雀。战国时孟尝君门客三千,多为鸡鸣狗盗之辈,失意时只有冯驩跟随。站在门前,能阅尽人间冷暖。
门庭、门望,涉及到精神层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为改变家族命运,只有通过读书入仕、联姻攀亲。要光前裕后,也不容易。
门第,与血亲相连,更为看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一人触犯龙颜,满门抄斩。早年间认门不认人,思维方式太过简单。
门前是个舞台。记得幼时家乡过年,穷人舞狮到阔人家门前,送上吉言,并求得一点赏赐,有热闹也有辛酸。要说惊心动魄,还是在高层。唐初李世民策划兵变,在玄武门设伏,杀兄逼父,登上皇位。明代英宗复辟,在东华门前,夺门即夺权,又演了一场篡位戏。
门还寄托期盼。阙是最高等级的门,形制如同午门。岳飞想“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他一心“迎回二帝”,得罪了继任的皇上,借秦绘之手,把他送上风波亭。老百姓离皇帝远,更关心自己的日子,在门上贴年画,有“肥猪拱门”、“鲤鱼跳龙门”,最简单的贴“福”字,年年盼望好日子。
古戏台上两个门,“出将”“入相”,生旦净末,演尽人间悲喜。翻开史书,前门后门,旁门左道,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热衷于门前的排场。北京某镇政府,门里挂着“为人民服务”,门外的石狮怒目圆睁,不知是冲着谁?
但也不都如此,刚看过新闻,英国首相府在唐宁街10号,很不起眼。出入这座小门的,有我们熟知的显要,不知他们如何管控曾经的大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