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生活中,刘同有很多理由愤怒。因为父亲不同意他报考中文系,父子关系一度紧张到剑拔弩张,父亲几年不与刘同说一句话。毕业后,他曾因为买不起一件几百块的生日礼物,而落逃朋友的生日局,因为派发不了红包而不好意思回家过年。在职场上,刘同曾被同事在网上攻击,打电话给客户被骂。更甚的是在他当上节目总监时,老板并不信任他,骂他是骗钱的。尊严被如此践踏,刘同真的很生气,他一次次想把手里的台本摔到老板脸上然后愤然离去,但是他又想,在还没有任何成绩时就离开,正应了老板的话。刘同没有愤怒,更不会认输,他像只陀螺一样每天超负荷运转。身心的煎熬外人无法体会,半年后,他制作的节目已经与当时的王牌娱乐节目比肩。同时,他自己还出了三本书。刘同用自己的成绩单结实地回应了老板的质疑,而他决定辞职时,他享受了同事们英雄般的待遇。有实力从不怕被埋没,不久,他收到老东家光线传媒的邀请,重回光线。
刘同说:“把自己看得贱一点,所有的挫折就都不算什么了!”人的尊严是最珍贵又是最不值钱的,人不能因为尊严被蹂躏而愤怒,正如普京所说: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管理好自己易怒的情绪,如何化愤怒为实力。
别让坏情绪变成癌细胞 当我们心中升起某种情绪或某种念头时,我们常不愿意接受它们,并试图压制它们。然而,它们并未消失,只是被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了。并且,它们一定会寻求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通过身体来表达,是最常见的方式。
一个男孩,工作很不顺利,常被人批评,他没学会应对这种批评,也不愿意去直面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想逃避,他把工作不顺利的细节和别人批评他的刺耳语言全忘了。
但是,以前从不梦游的他开始了梦游,先是突然从床上坐起,说一些发泄性的话,接着会在宿舍里晃悠,盯着宿舍里的工友看,把他们吓得半死。
一位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控制能力,他会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满满当当,每天像钟表一样控制着自己的节奏,但晚上,他也会梦游。
身体的健康,不是想追求就能追求的,也不能仅在身体层面上追求,因为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前不久,和几名医生一起聊天,他们说,据观察,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可能是内疚,也可能是其他情绪。
我想,这或许是这样的道理:某种重要的情绪产生了,你拒绝接受,绝对地拒绝接受,并把它极力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你成功了,你似乎不再受这一情绪的困扰。
然而,这一被压制的情绪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或许,癌细胞便是身体对这一被彻底压制的情绪的表达。
我身边的男版简?爱 我永远记得阿洪那副满不在乎的神气,记得他蓬勃竖立的头发,他打着补丁的不合身的衣服,以及他桀骜不驯的目光。阿洪是我高中时候的同学,他来自偏僻的山区,家里极穷,穷得有时候一连几个月吃不上油,点不起灯。阿洪没有爹娘,只有一位瞎眼的老奶奶。这些都是与他同村的珊珊透露的。
阿洪又矮又小,但一身黑黝黝的肌肉还算结实。
阿洪从不上理发店,他拿把剪刀随便找个同学帮忙就了事。他说省那钱可以吃好几顿哩!
阿洪从不吃贵一点儿的菜,他要两毛钱的咸菜,有时还自己买生姜拌着盐吃。他分不清冰激凌、健力宝和椰子汁。
阿洪学习平平,但很投入。他常常学到深夜,一大早就又见他坐在教室里背英语了。他的作业是班里最工整的,尽管常常被老师画满大红叉。
偶然一天,班主任把阿洪从教室带了出去。此后好几天都不见他回来。
后来珊珊说,阿洪的奶奶突然病故,阿洪读不成书了。他还要还一大笔债,都是给奶奶治病和埋葬奶奶时借的。大家便有些怅然。适逢雷锋月,团支书正愁无事可做,便提议捐款。于是你三元我五元,转眼已筹集了二百多元钱,托班主任转了去。
几天后阿洪回来了,两眼通红通红的,依旧是一脸沉默。
谁也没想到的是第二个学期开学的那天,阿洪突然走上讲台宣称要将钱还给大家。他说大伙的情他领了,但这钱一定要还。说完他便把一个信封递给了团支书。
所有人都哑然。
后来据团支书说,倒出来的钱一团糟,有大团结,也有角币和分币。不难看出,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大家都要阿洪收回那些钱,班主任、团支书都来劝他,但他死活不肯。
后来我曾私下里问过他原因。
他说:“我知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是诚心关爱我,只是可怜与施舍,别人施舍的东西我从来不肯接受,虽然我是那样需要钱。”
望着他凛然的神色,一种敬重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但我还是正色告诉他:“也有许多同学是真想帮你渡过难关,而不是因为可怜你。”
“我知道。”他的眼里闪动着一种异样的光亮,“但一个人不能总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之中,能自己扛住的就尽量自己扛住。再说我也不想欠别人情,欠情多了,自个儿就活得不洒脱、不骄傲了。”
他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那手粗糙刺人。接着他兴奋地说:“我暑假拼命地给人干活,什么活都干,你瞧我这胳膊结实多了吧?”
我问他累吗。他说当然累,而且干的都是没人肯干的贱活:清理垃圾,掘坑,拖预制板,甚至掏臭水沟。他说他拉着一车水泥,汗流满面的样子还被班上一个女同学看见过,但他不在乎。
“不管怎么说,我是靠自个儿的劳动挣钱。”他昂起小小的脑袋,风吹起满头乱发飘飘扬扬。
我想起了简?爱的那句话:“我卑微,但我并不卑贱!”
我深知,对于一个不屈的人,一个内心坚定、丰满的人,无论他走向哪里,都是一棵不倒的树!
不再做yesbuter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说:“是的,可是……”“你不是总说很想学跳舞吗?听说你们学校的舞蹈协会不错,怎么不去报名学习一下?”“是的,我也听说了,可是,我都是成年人了,肯定跳不好,再说……”“不是一直觉得自己文笔不错吗?何不向报纸杂志尝试投稿?”“是的,可是,谁知道有多少人都在投稿呢,我不行的,再说了……”“经常听你说不满于现在的提升空间,还想继续深造,那怎么不去呢?”“是的,我觉得这样下去提升空间不大,但是,如果重新求学的话,考不上怎么办呢?还有……”
这种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感到熟悉吗?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拆掉思维的墙》把这种人称为“yesbuter”。真是贴切极了。书中说:我们其实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自己陷入一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变得好弱小好弱小,禁不起一丁点儿的失败。
读到yesbuter,我笑了,可是,自己不也是一个yesbuter吗?总是在犹犹豫豫,思前想后中放掉了很多可能。我们总是这样,有一个冲动,却有更多的理由来牵绊自己。我们永远无法投入仅仅纯粹地做一件事情。最后,无论怎样选择,我们的焦虑都不会消失,只会做着这件事情,却想着另一种可能,继续怀疑和后悔。
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我现在在一座小城市工作,工资稳定却很低,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像其他人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大城市里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那里找不到好工作。”她很痛苦,一边对现状不满,抱怨连连;一边却又做牛做马地挨着。
人生需要那么多顾虑吗?真的有必要吗?如果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穿了自己一直想尝试却不符合一贯风格的一件衣服,能怎样呢?似乎并没有太多人留意到。在最初的一点窘迫感之后,你越来越自然,你很开心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有一种打破常规的快乐感。如果放弃了自己不满意的工作,继续求学深造给自己充电。顺利通过,那么你成功了。如果没能达到标准,你尝试过了,收获了知识,当然,不仅仅是知识。你收获了经验,收获了阅历,收获了很多感悟。为何要后悔,既然尽力尝试了,便不后悔。有些东西,自己想要却不去尝试争取,那永远只能停留在“想”的份儿上。
最可悲的是,既然选择尝试一条路,却不用心走路,频频回望那个岔路口,怀疑自己的决定。最后,真的失败的时候,说:“我就知道……”你猜怎么着?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顾虑牵绊着,你无法用心投入当下的选择中,做好它。
如果你仍是一个yesbuter,就总也不会开心,也无法真正成功。来吧,不再做yesbuter,让我们追求想追求的,圆满想圆满的,享受我们的选择,快乐此刻的快乐。对自己说一句,Let's go, Just do it, and enjoy it!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一般人在生活中常常随波逐流,往往看到别人穿好、吃好、住好,就认为那是好的。其实,同样的一件衣服,胸前多一块牌子,价钱就差数十倍。
多年前,有位朋友常出国买衣服,我就问她:“为什么要到国外买衣服?”她说:“我的主顾若知道我去国外进货,店里的生意就会好很多。”我问她:“一件衣服能赚多少钱,跑那么远,来回旅费怎么够?”她说:“不好意思,一件衣服有的要一万多元。”
我听了吓一跳,那时候的一万多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问:“是什么样的衣服?是貂皮大衣还是什么稀有质料?”她说:“不是,皮草一件可能要上百万元。”
听了真是难以置信,一件普通的衣服居然要价一万多元。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老主顾来她店里逛就问:“这件衣服很漂亮,是港货还是台湾的?”她说:“那是我两个月前去香港拿回来的。”老主顾就问:“真的吗?怎么这么便宜?”
她开窍了,老主顾离开之后,她就将这件衣服的标价牌取下,多写一个零,变成八千元。隔天,这件衣服就被买走了。这只是反映出买者的一种虚荣心作祟。难道穿上这件衣服,逢人就向对方说“我穿的这件衣服是八千元?”穿衣不就是为了保暖、适礼吗?
有人爱戴珠宝首饰,全身挂得叮叮当当,在我看来好辛苦。
其实这些珠宝放在床上睡起来硌人,放在家里不放心,还需花钱请银行保管。倘若能转个观念,舍出去可以救很多人,让很多的人生活稳定,不是很好吗?
有人听我这么说,很有智慧地将那些珠宝拿去助人,再看到她时,她的神态就是不一样,问她:“有没有比较轻松?”她说:“有!轻松又心安。”
世间什么是宝?可用的物品才是宝,譬如没有饭吃的时候,珠宝不能填饱肚子;没衣服穿的时候,即使全身戴满宝石,还是会冷。所以,世间万物都有其功能值得我们珍惜。
只要有心,一切都在人为。因此日常穿着简单朴素,够用、适用就可以。重要的是,借由穿着表现自己的气质与礼仪,才是衣着装扮的最高价值。
房子很大,布置得富丽堂皇,却还是不满足。倘若如此,心会快乐吗?房子需要这么豪华吗?
常想,一个人躺下来,只要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稳;住的地方干净,能遮风避雨就足够;吃得饱、睡得稳、穿得暖,是人根本的生活需求,其余的生活物质都一样,是帮助人生活的工具。
我们要学会理家,物质足够的时候,必须珍惜使用,匮乏的时候,也不要计较埋怨。
人生并非拥有许多外在财富才会快乐,真正的富有在于内心,心若不满足,也不算富有。
所以与其追求住宅的宽大、舒适,不如拓展自心的宽大与自在。心念一转,自然能将钱财用于需要帮助的人群。时时能和他人结好缘、累积福报,就是最圆满的生活。
甲午海战前后 慈禧为过自己的六十大寿,不惜耗费重金扩建颐和园,为此挪用海军军费数千万两,致使早被李鸿章看重的最新英制巡洋舰被日本买去。而为了买这艘巡洋舰,明治天皇的皇后连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邓世昌舰毁人亡之际,有僚属将救生木推给邓,邓推辞不要。邓在舰上养有二犬,此二犬衔邓臂不令其沉没,邓亦将它们推开,但二犬坚持衔邓不放,邓只好抱犬同沉。对此唐德刚叹日:“末世友情,人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