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学校的歌咏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在课堂上的空余时间随口鼓励了某班的学生:“好好努力,争取在周末的歌咏比赛中取得名次。”结果三四个学生马上回应:“切,我们取得名次后老班就可以拿证书了,他就可以增加量化分了……”我无语了。
第二件事:一位班主任家里有事请假了,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让我站在他们班队伍的前面。学生一看老班竟然没有来,纪律方面明显出现了松懈,有说话的,有打闹的。升旗仪式结束时,学生七嘴八舌的问我:“老师,我们老班怎么没有来?有病了吗?”我说:“不清楚,大概等会儿就来了吧。”突然从学生中冒出来一个声音:“我想老班应该生病了,真是太好了……”引来学生一阵哄笑。听后我的心里感觉被什么堵住一样,又一次无语了!临班的几个同学说:“老师,他们班好多都是神经病……”
第三件事:教师在办公室里会不自觉的闲聊每个班的情况,尤其是刚在某些课堂上表现差的班下课后,会满腹牢骚。有任课教师在上完某班课后开始抱怨:“这个班怎么会这样呢?学生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上课了,还有人在后门追打呢?学生发呆的、偷偷说话的、桌下同桌手拉手的、照小镜子的、偷吃东西的、传纸条的、睡觉的……这个班真是没救了,我不能每节课都来说纪律吧。”而我在这个班上课时也是同样的状态。
第四件事:在第一次月考后的学情分析会上,这位班主任也特别提到了自己的心声:“付出的真的很多,早上几乎都是最先到校到班的,下班后往往工作到很晚,甚至上了晚自习才回家。”但为什么班级的学习成绩,以及好多方面的表现都是整个年级倒数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件事涉及到的“某班”是一个班。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差呢?为什么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会如此的差呢?为什么学生对于学习一点都不上心呢?我想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学生心中的那份努力、奋斗、学习的动机发生了不健康的扭曲。参加活动,是为了给老班挣荣誉;努力学习,是为了给老师、家长学习;老班请假了,学生感觉重见天日了……也就是说这群学生并没有从心里真正理解学习的目的,并不懂得老师在他们学习中的作用。
针对这个班目前的情况,我认为用强调纪律的高压政策去逼迫学生学习是无效的,甚至会引起学生大面积的“逆反”,也不能通过纯粹的鼓励、夸的手段来“诏安”,抚慰学生“消极”的内心。如果是我的话,我想班主任应该从下手段入手:
第一:想办法让学生接受自己这个班主任。虽然是从二年级就接了这个班,已经接班一年多了,但与学生间的隔阂好像并没有减少多少。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内心中真正接受自己,理解自己。比如:通过书信、便条、谈话、作业评语等方式来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也是班级的一员,会和大家一起走过初中剩下的三年时光,会看着大家一个个迈入理想的学府。
第二:在学生的头脑中明确学习的作用。通过班会、晨会等方式来传播学习对于自己未来的作用,对于初三的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未来了,毕业后准备做什么,有何打算,有人拿到通知书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了,而你准备去做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时刻的敲打学生的内心!网上有篇文章《致每个不想念书的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思路和素材,再加点其他的资源与自己的思想,整理为一个很好的幻灯片在班会上进行讲授。
第三,在学生的头脑中重塑班集体的概念。比如优秀班集体的特征、比较差的班集体的状态、同学如何去看待这两种班级,同时引进“家”的概念,把班集体作为自己的家来守护,看看同桌、看看其他同学,他们是会与你生活、学习、相处四年的同学,在这四年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你们与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该去认真的守护!最后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第四,关于自尊、自重、自爱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找些反面的典型作为素材,帮学生重新树立自爱和自尊,能够为了维护集体的尊严、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去不懈努力!
心不在焉的人是无法集中精力做事的,学生也是一样。想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他们内心中必须要有这种强烈的动机倾向,否则一切枉然。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心中的那份冲动和激情,引导其正确的动机向好的方面发展!
2013-11-18 12: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