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影响

摘要: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解体,给全人类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其原因与其说在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度,不如说是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惨痛的、沉重的…

摘要:金帐汗国统治时期,东正教会作为罗斯社会的一个重要层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演绎着新的地位,诠释着新的作用,扮演着新的角色,深刻地体现着那个特殊年代所赋予的使命和价值,同时在思想和政策上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鲜明的双重性。关键词:金帐汗国;罗斯;东正教会…

中图分类号:K512.56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1-0092-01柴德坤同志翻译的《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兴亡》(21世纪出版社,2006年)一书在目前国内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译著中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作品。因此翻译此书…

  摘要: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解体,给全人类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其原因与 其说在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度,不如说是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 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惨痛的、沉重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超前理论;苏联
  中图分类号:D09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1-0085-03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上 ,作了可贵的探索。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一出现,就给旧制度 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 度,以及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个建立了 69年的世界性超级大国最终解体。
  
  一、发展阶段理论
  
  虽然苏共历史上有六位领导人,但就其对自身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而言,大致可分为四 个阶段。
  
  (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正向共产主义前进”和赫鲁晓夫“20年内基本 建成共产主义”论阶段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在国际共运史上堪称两位重要人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两位苏共 领导的任期内得到了无可否认的发展。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都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阶段 作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估计。
  1.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正向共产主义前进”论
  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下,从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决定把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党的中心任务算起,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为止,就胜利地完成 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 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政治对手的覆灭使斯大林对当时 苏联社会主义所处阶段作了过高估计。1936年11月25日,斯大林在全苏联苏维埃第八次代表 大会所作《论苏联宪法草案》报告中称: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剥削人的现象 已被铲除和消灭,所有的剥削阶级都被消灭了。因此,国内只存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由 工 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阶层。由此而出台的苏联新宪法实际宣布了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 完全胜利,宣布了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1939年斯大林又宣布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这就把 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这显然是脱离了当时实际的过 高估计。
  2.赫鲁晓夫“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论
  1953年斯大林病逝后,赫鲁晓夫经短暂的权力斗争即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自此直至1964 年10 月赫鲁晓夫下台的11年里,苏联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即是这一发展的明显标志。由于对建设成就的沾沾自喜 ,由于对传统马列主义教条式的理解,由于对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严重认识不足 ,这位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人却重复了斯大林过高估计自身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错误,而且赫 鲁晓夫实际把调子升得更高。1961年10月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了苏共二十二大,大会通过的新 党纲宣布苏联在20年内(至1980年)“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当今的一代苏联人 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中生活”。
  
  (二)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成熟期”论阶段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批判了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要求党的各项政策 都“立足于严格的科学态度上,立足于分析情况的科学方法上”,对赫鲁晓 夫的198 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冒进计划不再提了,对他的一些急躁冒进、高指标 、瞎指挥的政策和做法进行了纠正,在发展阶段问题上也相应做了修正,于1967年11月宣布 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调整是向接近实际前进了一步。但就“发达”这个 概念来说,不论从经济方面,或从社会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苏联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比如,就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来讲,1970年苏联仅为美国的47%和40%。很显然 ,“发达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超前论断。
  
  (三)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阶段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接掌苏共领导权的先后有两位时日短暂的总书记:一个是 安德罗波夫,当了15个月总书记便病逝了;另一个是契尔年科,仅当了13个月总书记也 与世长辞。苏共前三任领导在数十年历史中均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作出了过高的估 计,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左”的倾向。对 此安德罗波夫早有相当的认识,他说:苏联社会“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面临“完善发达社会主义,并随之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执 政后他深刻揭露了苏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进一步指出:发达社会主义本身将经历若干发 展时期, 而苏联正处在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起点”论的提出,为调整各方面政策,推进经济 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安德罗波夫的发动和支持下,苏联理论界开始打破教条主义禁锢, 大胆探索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敢于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改革设想。1984年2月9日安 德罗波夫病逝,苏共由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由于其在位时日短暂,且由于其在理论上与实 践上均较安德罗波夫弱,契尔年科在理论上并未提出什么新观点,而是坚持了安德罗波夫的 “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进而提出了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方针。
  
  (四)戈尔巴乔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阶段
  契尔年科病逝后,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1986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 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这显然较原先“发达的社会主义”甚 至“发达的社会主义成熟期”概念有明显区别。应当说,苏共从安德罗波夫到戈尔巴乔夫时 期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或提法是逐步向现实回归的。这本来对领导人制定 正确的发展政策是极其有利的,但却由于后来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鼓吹“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把所谓“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 性倡议”,进而放弃和瓦解了党的领导,终致苏联解体。
  
  二、影响
  
  从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历时半个世纪,关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几经修正,虽“超 前”倾向逐渐有所纠正,逐渐趋于客观,但长期以来这种脱离客观实际、与社会主义目标相 脱钩的超前理论,不仅对苏联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其他国家 的发展也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首先,这种超前理论只着眼于远大理想,而忽略了社会主义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社会主义社 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直接否定,它必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基 础上,因此,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苏联来讲,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之后 ,就必须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出适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综合国力,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但是苏 联领导人却没有正确认识和评价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实际起点或阶段,只着眼于共产主义的 远大理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级化,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而未能从社会主义的 目标和任务出发,制定出适应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果,经过70多年的社会主 义建设,苏联虽建立起了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大国,成了能与 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超级大国,然而经济结构却严重畸形,农轻重比例极不协调。消费品市 场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排队、抢购成了苏联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80年代中 期以后,随着苏联经济由低增长变为负增长,消费品市场供应状况进一步恶化。苏联人普遍 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与70年代相比下降了20%左右。理论与现实如此严重的反差,自然使人 民群众,首先是广大党员和干部产生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景的怀疑和对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同时也招致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最终使社会主义声誉遭受重大损失 ,苏联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历经70多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毁灭。这一点是很值得深 思的。

  其次,对发展阶段的脱离实际的认识,也导致了对民族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忽视。苏联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沙俄帝国遗留下来一些严重的民族关系问题。虽然在十月革命后苏俄宣 布废除民族压迫政策,并从法律上肯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地位,但是历史形成的根深蒂固 的民族矛盾却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民族矛盾和问题必然长期存在。苏联领导人和理论 界对社会发展阶段存在错误认识,盲目地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或进入发达社会主义,急于向共 产主义过渡,从而导致对苏联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错误估计,忽视了民族矛盾和问题的长期 性与复杂性。如1936年底和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上斯大林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后 ,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斯大林就认为“制造民族纠纷的主要势力即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培植 民族互不信任心理和燃起民族主义狂热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而且各民族 之间 的“互不信任的心理已经消灭”;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基 于此,在谈到苏联民族关系发展状况时,赫鲁晓夫也提出:社会主义在苏联已完全和最 终取得了胜利,因而已经“解决了人类世世代代所关心的……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甚至到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中也讲:“苏联已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 和国际主义共同体。”回顾苏联历史及后来在苏联剧变和解体过程中所暴露 出来的 民族问题,苏联历届领导人基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超前认识而形成的对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 的估计,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人为地掩盖了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问题。随之苏联所采取 的一些政策,如强制移民、推广俄语等等,也人为地加快了民族接近和融合的过程。苏 联轻视了民族矛盾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最终导致民族分离主义的恶性发展,民族分 离运动成了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次,苏联领导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脱离实际的认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也产 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依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大力推行苏联模式, 以至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亦步亦趋,完全不顾本国实际 国情,盲目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其中包括普遍接受苏联的这种“超阶段理论”。60 年代以后 ,东欧各国普遍受苏联的超阶段理论影响,不顾各国已呈现经济衰落、危机四伏的实际状况 ,提出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赶超战略”。“赶超战略”推行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经济生活矛盾重重。比如宏观经济不平衡,人民生 活水平日益下降,同西方的经济差距 愈来愈大,最终导致东欧各国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总结苏联领导人在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上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以及它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的建设事业所造成的危害,从中可得出这样的启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不仅是不可超越 的,而且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这个阶段还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过程。各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出发,正确认识所处的发展阶段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准备充分的条件,决不 可急躁冒进。急于超阶段过渡只能是欲速则不达,甚至会南辕北辙。
  [责任编辑:初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影响

摘要: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解体,给全人类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其原因与其说在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度,不如说是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惨痛的、沉重的…

摘要: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解体,给全人类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其原因与其说在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度,不如说是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惨痛的、沉重的…

摘要: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解体,给全人类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其原因与其说在于旧势力、旧制度千方百计地绞杀新生的制度,不如说是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直超前等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惨痛的、沉重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6951/260803856600.html

更多阅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何时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

在高中新人教版《历史③(必修)》的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中讲到1987年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在同页(第87页)的“学思之窗”中却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①]。学过本课后,可能有很多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A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企业体健康锻炼阶段理论

    题目:企业体健康锻炼阶段理论  来源:本人根据多年来在企业中的实践和体验并结合WBSA的知识学习总结而成。  应用:对于经营者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运作企业具有提醒作用。  内容:  企业体和人体一样是有生命的,生命在于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供应链管理--你躲不开初级阶段

   推行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最大阻力来自渠道:没有传真,也没有纸质文件,让我们如何相信我的订单已经收到?没有相应的单据,怎么对帐?   来自一线和渠道的抱怨   以下几种来自销售一线的抱怨,我们再耳熟不过了:   1.队伍大了,不好带

声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影响》为网友梦回旧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