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成长
---王人平
儿童教育论坛 中学天下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每位父母会有自己的解读。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儿。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人文关乎是指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那自我成长又意味着什么呢? 撰文:王人平
一、自我反省
和父母的交流中常常被问道:孩子不听话、哭闹、自私、胆小……该怎么办,却很少有父母能自问: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些表现?我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更有安全感,更有爱心,更勇敢……当我们批评孩子缺少自律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放纵自己,约束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爱慕虚荣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常常拿孩子和人比较?当我们指责孩子缺乏担当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经常守不住自己的界限或逃避责任?……试问,孩子身上的哪个问题,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呢?
很多父母会说,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没经验,没有经验。可从孩子身上反观出父母的种种问题,真的是有了孩子才有的吗?不是,那原本就是我们身上存在的,只是借由孩子让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个人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他价值观、人格品质、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无需等到有了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好父母,看他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自己的工作、爱好,如何面对人生的荣辱沉浮,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所以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曾经的过失,就可以判定他的为人,他会如何教养孩子。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两千年就提醒我们,爱孩子却得不到他的亲近,教育孩子不能使他走上正轨,努力了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先自我反省,是不是不够智慧,是不是没有做好自我管理。教育子女,一定是先从诚实地面对我们自己开始的。只有当教育的方向指向内在时,教育的作用才能彰显。因为人的成长一定是由内而发的,把自己的心安顿好,才可能让万物得以安顿。
二、自我接纳
自省是自我成长的开始,然而,一些父母自省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为自己曾经不当教养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而自责和沮丧,而这时,我们需要的其实是自我接纳的能力。
自我接纳,就是接纳自己的过去。不论我过去做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不断地自责。接纳自己的现实。不论自己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接纳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不论我是何种性格,我产生何种情绪,我选择接纳、正视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父母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前提。只有当父母能够有勇气去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可能真正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局限,而不再苛求孩子完美,从而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有父母说,我能接纳孩子,但不能接纳自己,其实那是错觉。接纳不是技巧、方法,而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接纳的某一个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整体地接纳孩子,他一定也会接纳自己,接纳父母,接纳真实的生活,接纳整个世界的。
三、自我完善
做到自我接纳,会让父母进入一个平和的状态,积极地去完善和发展自我。比如去学习孩子生长发育规律方面的共性知识,去观察孩子天赋秉性方面的个性差异,去努力爱家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不要为养育孩子,迷失了自己。单纯抱着为了教育孩子,并以功利之用来衡量自己的付出,那注定会失望的,因为我们已远离了自我。反省、学习、践行,都是为了负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使我们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孩子受益是结果,不是目的。
自我完善就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我们可以从育儿书、专家讲座或网络上找到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决定我们对孩子教养方式的,其实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是我们的视野和胸襟、爱的能力、行为原则等。所以,我们最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该如何生活。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最该做的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多亲情交流、亲近自然、接触艺术、参与社会等,即使是读书,也多读些促进自我成长或让自己快乐的书,而不要局限于育儿术。父母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热情,才可能让自己尽力避免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问题的制造者。
四、独立思考
学习会使我们不断的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思想,然而我们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法无定法!所有的教育方式、方法都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作家毕淑敏曾有一句话形容婚姻,她说“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其实,这句话说教育似乎更贴切。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做父母的切莫因为自己的虚荣或不自信,去强迫孩子走一条不适合他的路。
我曾经给家庭教育总结了一条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否用心,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理念和思维方式才是根本,那是人自身心灵的能量与态度。前两者是从0分到100分,后者则从-100分到+100分。方向如果都搞错了,越用心,方法越有效,离教育的目标越远。先考虑去做对的事,再考虑如何把事做更好。
智慧的父母会从他人那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思维方式上的启示,让自己能静下心来,做出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况,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完成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中,父母最需要的是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把自己的心安顿好。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带来定力,从而产生智慧。我时常会担心,那些整日处于焦虑和盲从中,总想从别人那里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速效方法而一劳永逸的父母,孩子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对自己负责吗?
五、行动力
“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是我常听到父母们的感叹,可真的懂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还是未知。”如果真的懂,那这种理念,这种思维方式会刻到我们的骨子里,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那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所谓“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才是知。”
如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呢?态度是关键,能力是基础。我们未经孩子同意就给他带到这个世界,教养好他,是我们对他,也是对自己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更不是可以居功的事。而在能力上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完善,以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出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并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影响和熏陶孩子。
为人父母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至于最终成长到何等人生境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都一直走在各自路上,一直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自我成长不是为了包括孩子在内的任何人,那只是在负起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自我成长。这就如同静夜里我们所品读的那些喜爱的书,其实只是在借助别人的文字读自己。如果我们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客观上便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从2013年1期开始,王人平先生在《父母世界》杂志开设“父母的自我成长”专栏。作为专栏首篇,本文分别从自我反省、自我接纳、自我完善、独立思考、行动力5方面对于“自我成长”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