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之“对比论证”片段写作训练、学案、课件
《正反对比论证》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
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
一、预习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请说说本文论证的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二、课堂研讨。
1、明确手法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
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2、正反对比论证运用的基本思路
说出【论证格式】: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写入相应类型后面。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方法演练】:请按写出相应内容
【提出观点】:
【正面举例】:
【过 渡】
【反面举例】:
【论证分析】:
【结 论】
三、课堂练习
以《宽容是一种美德》依据唐太宗和慈嬉的事例分分析。
可用材料:
唐太宗: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秦王嬴政: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得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
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四、分析对比论证注意要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课后练习
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为下面的材料加上分析的句子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材料句)
1
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
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
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正反对比可以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
也可以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即列举两种情况:一种情
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
是,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
步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
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
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如:《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针对当时社会
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而写的一篇论说文,全文文笔生
动,见解精辟,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
运用。
先从局部来看,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就是因为这一段
2
用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
一是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圣人“从师而问”,而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作者“人必从师”的观点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是将一种人在从师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典型现象进行对比。爱其子”者为其子“习句读”而择“师”;“于其身”“惑之不解”,却“耻师焉”。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触及了当时耻师世风的深层病态,作者透过这个自相矛盾、荒唐可笑的事例,严肃而深刻地批判了世俗逆情悖理的荒谬价值观和畸型思想方式。
三是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作者通过士大夫之族自作聪明的自白,将其狭隘、迂腐的世俗偏见作了形象化概括,痛责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3
再从全文来审视,《师说》开篇就提出“古之学者必有
师”的观点,作者托古言事,增加了立论的力度。又从“长
少”“贵贱”的对比中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第一、二段正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和原则。而第三段紧紧呼应着前面两段的论述从正面论证
了作者观点。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重申了从师的必
要性,并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作者这段充满唯物主义思
想的精辟阐述,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
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
总之,《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
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
读者学习借鉴。
4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之分。“纵比”就是现实和历史对比,“横比”就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对比,美与丑,好与坏,高与低,深与浅,先进与落后等,正反对照,针尖对麦芒,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二者的相互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明。
5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第二是对比量的对应,正面的讲几点,反面的也要讲几点,否则互不相对,也就不能构成正反对照的对比论证了。
例如,《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前句后句的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来比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6
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这里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自然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7
设喻对比: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书》
8
假设对比: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那么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所以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论文对比论证写作指导
9
对比拓展
[点拨]这样的思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中一方面是正面
的,一方面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
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
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
A、方法: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
B、[例文]《说宽容(节选)》
宽容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往往可以获
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北宋有位叫吕蒙正的人,年轻时为
相,第一次上朝就遭到文武百官的嘲弄,大家认为他乳臭
未干,不像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对如此非议,他的部
下都愤愤不平。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正本人却满不在
乎,毫不计较,最后终于以才学识见赢得了大臣们的敬佩
从此,“宰相肚里好撑船”便成了后世称赞他以及其他贤良
者气度的习用语。相反,三国时期的周瑜,虽是一位文武
双全、多谋善断的重臣名将,但心胸狭窄。时至今日,只
10
要一提起他,人们就会说:“这位英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话语之间,不无惋惜的味道。可见,这一弱点给他的英名
带来多大的影响。
[点拨]这个选段由两个事例组成,一个是历史贤相吕蒙
正的宽容大度,一个是名将周瑜气量狭小,用周瑜来对比
吕蒙正,正反对比,突出了“一个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别人
的尊重与爱戴”的论点。这样的思路构成了正反对比的辩证
关系。如果这里只从正面来论述吕蒙正的宽容大度,当然
也可成文,但不但内容不充实,而且论点不突出,效果要
逊色得多。可见,文章的思路是为内容,特别是为论证中
心服务的。
11
例后比较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寒,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的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12
例后对比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波逐流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得、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13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
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
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
出论述的是非。
当我们针对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时,根据对
象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道理上的对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
正反两个方面:勤奋与懒惰,诚实与虚伪,
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自立与依赖,廉
洁与腐败,团结与分裂,坚强与软弱,节俭
与奢侈,创新与守旧……运用对比论证,就
是要找到道理的对立面,并进一步展开议论。
14
例如《给他人留点空白》一题,有篇文章进行了道理
上的对比:
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
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
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
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
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
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
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
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
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
15
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论述“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好
处,属正面说理;而第二段则反之,论说如果不
留空白,过分咄咄逼人,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属反面说理。这样正反对照,突出了“留点空白”的
作用所在。
但应该注意,如果观点是正面的,说理时要把重点
放在赞扬正确观点一方,谈其好处。如果文章要求
我们批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如“忌妒心是成长道路
上的绊脚石”,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论证“忌妒心对
成长造成的危害”上,着重批驳错误的态度,与之
形成对比的“宽容心的好处”,则要稍略。
16
忌妒是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不能达到对方的成
就,获得对方的荣誉,只好用忌妒来维护自己可怜
的自尊。忌妒心使人承受着双重痛苦:一方面为自
己的失败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为别人的成功
或幸福感到痛苦。看到别人的成就,他们想的不是
见贤思齐,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为别人
的进步而怀恨,想方设法去拆台捣乱。可见在忌妒
心的驱使下.人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
是卑劣的,诸如诽谤、中伤、挑拨、恶意伤害等。此时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
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宽广的人不会想到忌妒别人。别人的好,
他学习借鉴:别人的错,他引以为戒。这样的心
态,便于取长补短,更好地成长。
17
可见,运用这种论证法,在通过对比使观点
鲜明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某个方面:以赞
扬正确观点为主的,则辅以批评;以批评错
误观点为主的,则辅以赞扬。不能简单地一
分为二,让两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对比。即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正面和反面对比鲜明的多个事例,在两相对
照的同时,通过分析,来突出孰是孰非,使
观点更明确。这种写法需要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
实论据。例如《道德与学问》一题,我们的
观点是“学问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的”。可以选择这样两个事实论据:
18
(1)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
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
歪思想也装进去了。
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
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
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
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
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
论据(1)中的秦桧,是学问好但道德败坏的反
面典型,论据(2)中的孔子,则是学问出色,
道德修养也高的正面事例。一反一正,两者
的表现、结局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9
第二步:针对事例中的关键句,紧扣论点进行
分析。上文列举的正反两个事例,可以再进一
步展开论述:秦桧徒有学问,而道德缺失,使
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
点,被千秋万代唾骂。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
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可见,有
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
学问的增长,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并加以分析,两个步
骤完整,我们才能称之为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
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切勿简单罗列事例,
一定要扣住观点,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强调
正面事例的益处,才能把论证的问题谈清楚。
20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也叫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21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
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
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22
正确使用正反对比法: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例文借鉴. 例1、正反对比成段: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
23
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例2、正反对比成篇: 爱,走向未来
每当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年册,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历史的车轮越转越快,但终究是由我们来推动。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主宰。
不知从哪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未来世界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会使用计算机,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会开车。在我看来,其实这只是人才的一种外在的肤浅的表现。有一种特长,可以更专注地为社会的前进注入动力,但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
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所相信他们所崇拜的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
24
绝不会欣赏他们带来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伤害。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只能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没有爱使他们的才能偏离了前进的轨道,自己的野心竟然用世界人民的心血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残忍!
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及其生命,如此无忌,如此放纵,是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们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他们可以躲回内陆,任那洪水翻腾,他们没有;他们可以不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农的生命,他们没有。这些,只因为他们有爱。
25
也许大家还记得曾有人收养了十几个孤儿,本来不富裕的家更艰苦了,但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一颗慈母的心改变了十几个人的一生。或许有人要问,她也是人才吗?是。虽然她不是科技能手,也不是商业奇才,但她能够拯救灵魂;虽不是老师,但她和老师一样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不是医生,但她能治疗心灵的创伤。她的存在有着十几个人才的意义。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心永远融化冰山。无论在社会中的哪个领域,只要拥有爱心,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在历史的画廓上勾勒出一笔,哪怕只是淡淡的一笔
26
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
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
27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青苔布满了石阶,通向一间简陋的小屋。初春草木的新绿映入屋内。居室简陋,可这丝毫不减室主人的闲情雅致,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身居陋室,但室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在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但仕途失意,使他意志消沉吗?不,相反的,他看到这凄凉之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去了从前的浮躁繁忙的生活,这正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每天可以弹琴读书,和学识渊博的人一同交往,不也是人生一
28
件乐事吗?刘禹锡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静闲暇,二十三年后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与希望!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弘清澈的潭水在碧树映衬下更清幽。树林中偶尔传出的几声鸟鸣使四周显得格外寂静。柳宗元感到彻骨的寒意,悲怆之感涌上心头。是景色不够怡人吗?不,这里有幽静的潭水,迷人的花草,怎会不是放松身心的好场所?但柳宗元被贬到此,清静深邃的景色使他悲从中来,更添孤独寂寞,自然不可久居。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同样被贬他乡,他和刘禹锡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与态度。在永州,他每日寻幽探胜,但始终对自己的际遇耿耿于怀,以至在生活中“恒惴栗”。他真如自己所写的“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吗?从他谪居十年最后抑郁而终可以判断,他没有那么豁达。
29
一个积极乐观,因而在逆境中也能怡然自得,不失希望;一个始终对遭遇无法释怀,因而始终无法享受生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可以用它寻找光明。为何世上一片黑暗?其实世上本有光明,只是黯淡的心遮住了阳光。用积极的心态欣赏世界,用自己的光明的心照亮世界,自己会生活得更快乐,世界也会因此更精彩!
30
作文:
1、以“把握机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31
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一般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对比式结构
32
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
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住机遇。
33
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成质变,实现成功。
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黄海一战,清军败了。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上败了?都不是!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抓住机遇!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军偷袭了。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打得日军溃败而逃。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存实力。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而知。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
而牛顿善于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锲而不舍而发明了电灯;李时珍持之以恒而著成了《本草纲目》;苏秦抓住机遇游说六国而名垂千古。展望古今,有哪位名人不是先为机遇做好扎实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就迅速地把握住机会?由此可见,勤奋刻苦不可少,适时地把握机遇
34
更为重要。【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切勿机遇从身旁溜走时,才后悔莫及。【总】
35
正
点 深 联
反
总
【摆现象-----析本质
指危害-----找原因】
36
把握机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能创造机遇,但当
机遇来临时,我们都可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亮出观点]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不少人因抓住了一个难得的
机遇,而造就了辉煌的一生。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个掉落到他头上的苹果,终于发现影响
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或
许在牛顿以前,也有人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但只会
抱怨,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而善于思考的牛
顿却抓住了这个降落到自己头上的“机遇”,为力学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人抓住了,有人却失之交臂。
同样是物理学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
运,在研究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
37
发现“磁生电”的机遇。
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在上的每个角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了机遇的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中国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易,因此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育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38
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现于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国的快速发展。[联系现实]
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善于把握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国家,注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呼应开头]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