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银杏叶”事件继续发酵。昨天(25日)是食药监总局要求“21家采购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企业必须完成召回工作”的截止日期。问题产品召回情况如何?相关行业信誉危机能否挽回?
在北京复兴门附近的几家药店,记者发现,目前国产银杏叶片、胶囊等产品都已下架,只有进口产品在市面可以看到。
药店1:银杏叶提取物,国产的没货,就在最近。
药店2:保健品没有。
药店3:只有进口的;
药店4:所有的国产都出问题啊,被检查出来的。只能买进口的。
“银杏叶”事件,源于食药监总局的一次突击检查。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降低药品疗效。该事件被曝光后,在90家自查药企中,有近六成存有问题产品,引发行业信誉危机。而同时曝光的,还有包括汤臣倍健、无限极、如新等知名保健品企业。
汤臣倍健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特军:我们汤臣倍健本身是没有销售这个产品的。 仅生产过一批下属公司三千瓶这样的产品,这批产品经检验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鉴于国食药监总局对于供应商的调查信息,为了确保消费权益,我们是在17号就已经对产品实施主动召回,目前已经完成。同时我们也给药监部门汇报了这个情况。
据了解,非法银杏叶提取物,还流入了云南白药、康恩贝、仟源医药、方盛制药等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朗生医药全资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同样存在上述情况。
为何这么多药企陷入“银杏叶”事件?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没有发现提取物存在质量问题?一位制药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常规看,这不太可能。
业内人士:常规的理解,能够用原料的企业都不是一般的企业,他自己一定会有实验室的,拿到时候他一定会检验的,是个什么情况,他会不清楚,绝对不可思议。
多家上市药企负责人表示,后期产品质量把关环节出现问题。涉事企业表示,出于对合作企业品牌及其质量管理的信任,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核审计程序。
小小的银杏叶把太多企业拖下了水。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行业来看,药品改革后,市场定价使得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倾向于改变提取工艺、降低生产;更主要的是,由于监管空白,改变工艺后无法保证提取物的品质。因此,彻底解决类似问题,还需要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延伸阅读:90家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自检关于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自检情况的通告21家涉银杏叶案的保健品企业已召回产品关于做好不合格银杏叶药品召回及相关工作的通知21家涉银杏叶案保健品企业名单 多家知名企业吉林将开展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监督抽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