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介绍

  重阳节民俗活动介绍

爱华阅读配图

  一、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二、簪,菊花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介绍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爱华阅读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四、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五、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1871/542757101.html

更多阅读

浅析陕北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陕北民俗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习俗、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是民俗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负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

七夕诗歌中的民俗文化 七夕民俗活动

 七夕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积淀了许多丰富而深厚的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历代不少诗歌都记载和表现了古人在七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细细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中秋活动策划

第一部分 前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今年中秋正好是星期天,27日星期六――28日星期天晚是举办各种活动的黄金时机。如果籍此良机举办一些澳洲花园小区业主的

腊八节作文 腊八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呢?【优秀作文】

  我国民间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个农历腊月的名称,以及吃腊八粥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呢?腊八粥的含义是什么?  一.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

声明:《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介绍》为网友忘了就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