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增长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农家乐旅游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表现出很多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等。另外,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农业与旅游业脱节,甚至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事实上,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家乐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和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涉及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农家乐旅游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消除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多功能性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农业只关注最基本的农产品供给功能,而现代的理念则认为,农业作为一个多维体既包含物质产品功能也包含非物质性的服务功能。农业的物质产品功能除了最基本的食物供给和保障功能,还包括农业的生态功能、教育示范功能、观光休闲旅游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等[1]。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多功能性无疑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功能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只有当它们协调、均衡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农业的多功能性最早源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为了保护国内的稻米市场,在其“稻米文化”理念中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此后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在《21世纪议程》、《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等联合国文献中也相继出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强调,尽管农业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在下降,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也较低,但农业用于人们的现代消费、工业原料或出口创汇的农产品的生产,以及用于恢复和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保护遗产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明显。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解决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2]。我国农业多功能性的构成要素可归结为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方面(图1)。

1.1 经济功能

农业的经济功能在我国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功能。作为农业最基本的功能,高效生产并提供稳定的粮食和生活物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食品安全,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从而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1.2 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不仅能容纳劳动力就业,而且农副产品质量、数量及其安全性本身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涉及到社会发展问题。在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农业的社会功能作用显得更加突出。除了提供多样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农业社会功能还表现为理解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教育功能,供人观光休憩、维持身心健康的休闲旅游功能,以及其他保证稳定的社会保障功能。

1.3 生态功能

农业是生物与生物之间、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生产之间的系统,农业生产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农业的生态功能是农业给各要素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作用。农业的生态功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自然灾害、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等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具体表现为维持生态过程(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调节洪水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和水质、消除噪声、提供自然景观等)等。

1.4 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提供教育、审美和休闲等的作用。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发展到今天的农业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人类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塑造了具有多样性的农业景观,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农业就是保护文化及其多样性。另一方面,农业对教育、审美等有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农业多功能性的关联作用直接影响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多功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某一项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几项功能作用的发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谋求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农业各功能之间的有序化与整体持续运作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农业系统能否保持良性循环和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1.5 农业多功能性的时空分异特征

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不同阶段的农业表现为不同的农业主体功能。从农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农业是来源于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畜牧业,以农业的经济功能为主,进行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需要发展农业的其他功能。而现代农业一方面从商品和市场的角度扩大再生产,使其经济功能多元化;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健康、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投入,趋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

不同的区域承载相应的农业主体功能。以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单元形成农业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农业专业化分工、区域布局,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或优势农产品主产区,重点放在保护耕地、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等方面,充分发挥农业的粮食保障、原料供给等经济功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位于城郊的都市农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满足城市需求,又使农村获益。它们依托都市、服务都市,集生产、生活、生态、教育、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现代农业在城郊农业发展中的集中表现。城郊农田作为多种物种的栖息地,有利于维系都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都市农业也是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和都市农业科研、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城郊地区的都市农业,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愈发凸显,需求也日趋增长。

2 农家乐与多功能农业

在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支撑农业多功能的价值观,更多来自城市化影响下的以现代生活为主的城市居民。有益于生态、环保和健康的农产品,田园风光乃至直接接触自然的生产、生活体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生产成果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生活、文化等。农家乐旅游是对农业生产要素的调整和对生产方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改变农业再生产的本质,是农业社会和文化功能的体现。农家乐在多功能农业体系下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维度开展,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2.1农业多功能性奠定了农家乐旅游的理论基础

经济利益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基础。农家乐旅游既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又具有旅游经营的特点,具有生产经营的双重性。农家乐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是对农业生产要素的调整和对生产方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改变农业生态再生产的本质。农家乐旅游是在实现农业经济功能的前提下,对农业生态、文化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社会功能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农业“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本质特征,因此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以外,还具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多重社会功能。在非洲东部、南部、中部地区一些富裕的城市如加纳的Accra,仍然存在大量的城市贫民,在城市区域内一直有大量的农作物栽培活动,发展城郊农业无疑起到了解决城市贫民营养不良的问题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的旅游和社会功能[4]。由于农村承担着承载人口、解决就业、养老等社会责任,使得许多地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农业的社会功能成为农家乐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家乐旅游通过让农民在当地就业,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饭店、加工旅游纪念品等为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文化功能是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着力点。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动机都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和文化驱使的结果[5]。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有形景观:如村落和民居等。精神文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产生的礼仪、节庆、信仰、饮食、服饰、婚嫁、民间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无论是传统的农耕文化还是特色的农村文化表现形式都已成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卖点。

生态功能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载体。大气质量、水源质量、气候条件、植被条件等构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旅游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依托。由于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优良生态环境和悠闲生活方式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农业、农村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天然的自然景观,满足了现代都市人们对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宁静的环境、绿色的视野等方面需求的同时,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5]。

因此,农业多功能性奠定了农家乐旅游的基础。农家乐旅游是在实现农业经济功能的前提下,对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进行挖掘、整合、升华而形成的旅游产品。

2.2 农家乐旅游是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实践

农业多功能性不但有利于认识农业和农业旅游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而且可以利用其带来的新理论视角指导农业和农业旅游实践,促进两个产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发展农家乐旅游,壮大农村经济。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农家乐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利用多功能性所提供的理论基础,树立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观念,深刻理解农家乐旅游就是农业的延伸和发展,发展农家乐也是发展农业。农村拥有丰富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城市人来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享农家乐”,成本低收效快,是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2)调整和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丰富农家乐旅游资源。农家乐旅游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家乐旅游的兴起,为农副土特产品提供了很大消费市场,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强农业的生态、文化功能,要求合理规划和人工调控,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资源,对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合理改变农业布局,达到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文化功能的目的,增强农家乐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3)合理处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冲突。由于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也创造多方面的价值,一是由经济功能创造的私人价值,二是由其他功能创造的公共价值,两者一起构成农业的社会价值。要消除农民和旅游企业间由于利益分配而引起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补偿、补贴、横向转移支付等方式重新配置资源,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3 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2007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基于农民和市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民用于休闲观光农业消费(90.23亿元)已经超出了城郊农民从农业生产中收入(87.25亿元)。如果战略性地将农业的经济功能合理地向其他功能转移,财政上并未受到太多直接影响,而通过文化、社会和生态功能所取得的间接利益则是长期且无法估量的[6]。可持续发展的农家乐旅游必然是农业多功能性与可持续性旅游的有机结合。农业的多功能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确保以农业为基础的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3.13.1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农业的非物质性服务功能具有很高的间接价值,如农业的防灾、环境保护、旅游休闲等,这些价值由于不经过市场流通或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而难以衡量评估,这些间接价值一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而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估促使农家乐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促进并维持农业多功能性的平衡发展。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性会议上提出,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来衡量相互联系的经济、环境、社会成本和效益,以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保证农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和有机结合。具体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参照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变化引起的经济效益变化的评估,尤其要重视日益增长的乡村休闲旅游,在乡村景观美学价值等其他非物质性服务功能方面的评价还处于萌芽阶段[1]。现有的成本替代法和条件价值法等直接或间接地评估其生产和维护成本及经济效益,获取消费者对旅游项目的支付意愿。

3.2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吸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7]。旅游利益相关者就是在旅游活动中影响或被其影响的群体或个人[8],农家乐旅游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见表1。参与式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的真实拥有者积极参与并与其他利益群体进行协调下,对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支持能力进行研究,评价分析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同协商和决策旅游资源利用的方向、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方案,并加以实施、管理和再规划、再实施的过程。参与式规划强调以社区群众为中心。参与式规划认为规划既是一项以技术为中心的活动,也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因此,光有专家、规划师的案头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让群众直接参与到规划、项目实施中来。规划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同分析现状、共同制定和执行发展规划。参与式规划、管理和评估适用于农村小范围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管理。

除当地农民、资源拥有者参与规划外,整个开发过程还需要吸纳游客、投资方、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各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对旅游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准备情况如何。各利益相关者会根据各自的资源和切身利益提出实际存在的问题,规划者或决策者可以最大范围的获取参与式信息,更好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构建一个“规划-开发-管理监督-跟踪”参与式开发和管理体系,这种方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他们拥有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本土知识、本土技术和对社会的认识,应尊重本土知识的客观真实性,“本土元素”是旅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社区居民虽然不是控制旅游开发行为的决定性力量,多数开发项目由开发商、政府等经营,但获得当地社区居民的合作,在旅游发展中积极促成社区居民、游客、政府、开发商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规范性参与和协作是十分必要的[7]。在规划之后的环节,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观点会随着旅游发展的变化而改变,所以社区参与的过程必须是动态和积极的,使旅游规划与发展随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9]。

4 结论与讨论

(1)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态化

农家乐旅游一方面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收入多样化、生产绿色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城市居民就近提供了休憩、休闲、观光场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面临着生活空间狭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生活紧张、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需要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休闲场所,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各种物质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这种需求更加迫切。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的农家乐旅游能为人们提供新鲜安全的食品、优良美好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农业活动,为人们离开大城市,回归大自然,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业文明创造了条件[10]。

农家乐旅游可以让游客在工作和生活中改变传统思维和心态,让低碳、绿色、有机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政府可主导将绿色基金或绿色环保行动与农家乐主题相结合,将旅游项目中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回馈社区建设或贫困地区建设,促进农家乐旅游成为绿色生态、高效循环、可持续的旅游产品和消费方式,引导面向未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游客修养水平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2)教育功能的延伸

通过田间教育、亲子农家乐等项目的开展充分挖掘农业的教育功能,拉近城乡居民心理距离,缩小城乡差距。如已有的少儿或亲子农耕教育基地开展的学习农耕、体验乡村项目,发挥当地民情民俗特色,将学农具、种植、养殖等传统农活农事体验结合周边山、水、田,以“农俗馆”为依托,向孩子传播农耕知识,体验乡村文化,品尝农家菜肴,让孩子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田园实践中,体验大自然的快乐,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将农家乐旅游拓展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吸引新客源。

(3)农业多功能性与农家乐旅游

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不但可以缓解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日本应用替代成本法测算的结果显示,农业多功能性已经给日本的农区和山区、丘陵区分别带来550亿和240亿美元的效益[11]。农业多功能性既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首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农村的比较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推动全社会对农业的参与度。因此只有强调农业多功能性,才能充分发展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农家乐旅游还通过游客与农民的相互交流,提供有关知识信息,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了城乡的文化交融、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发展,形成了文明的乡村新风尚,进一步体现农了业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因此,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开发和管理农家乐旅游,是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小洁,蔡运龙. 发展农业多功能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30): 13436-13438.

[2] 李健,史俊通. 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投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5): 17-20.

[3] SENSOR-EU Project.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Tools for Environmental, Social, Economic Effects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in European Regions. 2009.

[4] 王勇,黄门福. 城市化区域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可持续发展. 广东农业科学,2007(7): 111-116.

[5] 李鹏,杨桂华. 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农业旅游. 社会科学家,2006(1):120-122, 129.

[6] 张晓彤,宇振荣,王晓军. 京承高速公路沿线农民对多功能农业不同需求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4): 782-788.

[7] 郭华. 国外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与启示. 人文地理, 2008(2): 100-107.

[8] 张伟,吴必虎. 利益主体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学刊,2002(4): 63-68.)

[9] Jamal TB, Getz D. 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 Annu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22:186-204.

[10] 王映雪. 城乡交错带多功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2008(6): 58-60, 64.

[11] 方志权,吴方卫. 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与借鉴. 生产力研究,2007(24): 90-91, 145.

[1] http://www.fao.org/docrep/meeting/X7073E.ht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251/512410678906.html

更多阅读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群进行深入广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城市群区域的规划治理、方针政策、原则、协调等方面论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和管治(Govern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反思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科特色化建设,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高三一轮复习探索可行的教学模式,高三年级在九月中旬开展了高三教师PK课。本节课的内容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大纲要求了解中国走

杭州铁路枢纽总图 浅谈杭州东站枢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枢纽建设成为各大城市争相借以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手段。在枢纽建设的同时,通过商业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周边土地的整合、出让,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来获得资金平衡,促进枢纽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杭州东站

3d火车危机2摩登时代 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 周涛(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 纽约股票市场开市至今一直存活的上市公司只有40余家,其中就有伊顿公司。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并一直强大地存在,伊顿靠的就是不断的快速应变和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植入到自己的业务,从自身做起,同时也为

2016年柴油机市场浅析 浅析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专业市场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和网络市场的冲击,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与创新。本文以广州大型专业市场为例进行研究,为专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技

声明:《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网友温柔撩人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