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91-02
森林火灾绝大部分是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的,再加上特殊的高温干旱、大风天气,所以森林火灾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气象灾害,也是一种自然灾害。要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只有了解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采取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
要扑救森林火灾,只有了解森林火灾的燃烧原理和蔓延规律,建立严密的指挥系统,组织有效的扑火队伍;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扑火装备和方法才能及时发现和扑火。
凡是失去人为控制的森林内自由蔓延和扩展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都称为森林火灾。
一、森林燃烧林火行为
林火行为包括从着火、蔓延、直至熄灭整个着火过程的现象。
林火行为狭义上主要指林火的蔓延、火强度、火焰高度、火烈度、对流柱、火旋风、飞火火爆、高温热流等,通常将林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度作为火行为的三大主要指标。
(一)地表火
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所指的是沿林地表面扩展蔓延,燃烧林地上的
枯枝落叶、杂草、灌木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被物、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下部的树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地表火可分为两种:
1、稳进地表火:它的火焰蔓延速度较缓慢,一般每小时几十米,火焰高度为1—2米。因其蔓延速度慢,停留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燃烧较彻底,对森林的危害严重。
2、速进地表火:其火焰蔓延速度快,每小时为几百米,如遇到大风时,时速可达1公里以上。火焰高度0.5—2米以上。由于蔓延速度快,通常只烧掉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灼伤幼枝及乔木树干下部的树皮和树桩,燃烧不均匀。因为燃烧时蔓延速度快,对于扑救工作困难。
(二)树冠火
树冠火又叫林冠火,一般由地表火延烧引起。当地表火在强风作用下,火焰变得非常猛烈,这时如遇到针叶树的幼树群、枯立木和低垂的树枝时,就能烧到树冠,使火焰沿着林冠层顺风迅速扩展前进。这种火灾多发生在针叶林幼林中,因其蔓延速度快,对森林的破坏性大,扑救也较困难。树冠火又可分为两种:
1、稳进树冠火:它的火焰移运速度较慢,顺风时每小时1—5公里,火焰高度1—8米以上。这种火灾对森林的危害最为严重,不仅能烧毁树枝、树叶、枯立木和风倒木,而且火灾之后树木倒下带有毁灭性。
2、速进树冠火:这种火灾蔓延速度很快,其火焰呈跳跃式前进,顺风时每小时可达8—25公里,能形成带状向前伸展有火舌,将燃烧的地表远远摔在后面。它能烧毁树叶和小枝,烧焦较大树枝和树木的皮层,危害程度比稳进树冠火轻得多,但由于蔓延快,特别是风大时,难以接近,不易扑救。
(三)地下火
指林地土壤中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的燃烧,有时在地面可以看到烟和火舌,大部分时间只见冒烟不着火。地下火蔓延速度较慢,在一般情况下,一昼夜只能蔓延近百米,但是温度很高,破坏力很强,能持续燃烧几天,它能燃烧到树根木质层,烧毁树根,使林木死亡。
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的互相转化,火的初发阶段往往是地表火,地表可燃物在十分干燥的情况下,又遇到强风,火焰变得非常猛烈,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展为树冠火。在地皮物丰富、腐殖质层厚的林地就可能转为地下火。
引起森林火灾的起因很多,通常按其性质可分成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两类。
(四)人为火源
森林火灾绝大多数是人为火源引起的,人为火源包括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两种,生产性火源指农业、林业、牧副业以及工矿、运输企业等生产性用火。主要有烧荒、炼山、烧田埂草,烧砖瓦、狩猎炮火、爆破开山以及林区高压线失火等,非生产性火源指群众的生活用火,如:野外吸烟、烤火取暖、放炮仗、上坟烧纸、烧火驱野兽和小孩玩火等。
天然火源指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火源。如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泥炭发酵自燃、山上岩石滚落撞击发生火花、林地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发酵生热自然等。
总之,森林火灾绝大部分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用火不慎所造成的,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段,森林火灾产生的危害性就较大,应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另大防火巡查力度,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控制火源。
森林火灾扑救原理:就是阻止森林燃烧三个要素之一,使燃烧终止。其基本方法是:
1、隔离可燃物,使火无法蔓延。
2、隔绝空气,或使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14%。
3、使可燃物的温度低到燃点以下。即利用隔离、窒息、冷却的原理。
二、组建森林消防队伍
(一)森林消防队员的条件
扑救森林火灾同打仗一样,是一件非常残酷,情况紧急,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当、指挥不善、队员素质不高,往往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所以扑火队员的选拔十分重要,必须符合条件,严格把关。扑火队员应具备以下条件:遵纪守法、热爱森林防火工作、身体健康、能适应艰苦的环境、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年龄在20—50岁。经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扑火技能、熟练掌握扑火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在山中的活动常识、具有一定的扑火经验和应变能力、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具有独立的处置能力。
(二)森林消防队员的任务
1、开展消防队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2、进行森林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险隐患,制止违章用火行为。
3、熟悉责任区内的森林和地形情况,开展无火演练。
4、定期维护,保养森林防火器材,保持性能良好。
5、接到火情报告后,按预案迅速投入扑救,火灾扑灭后要安排人员看守火场,防止死火复燃,并协助调查火灾原因。(三)森林消防队伍的装备要求
装备质量是森林扑火队强弱的重要标志,现代精良的装备是提高扑火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就目前情况,森林扑火队的装备主要有:
1、队伍装备:扑火车辆、风力灭火机、对讲机、二号工具、柴刀、水枪、油锯、割灌机及灭火弹等器材,有条件的应配备账篷、卫星定位仪、高压水泵等。
2、队员的装备:安全帽、阻燃服、通讯工具、腰带包、水壶、手电筒、毛巾、防火手套、防扎鞋、袖珍急救包。
(四)森林消防队员的培训
及时开展森林扑火队员的培训,是提高扑火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对扑火队伍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1、扑火知识培训。要学习与森林防火有关基础知识,对森林消防队员进行扑火技能和安全避险知识培训和扑火演练。熟悉森林火灾的种类,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火灾扑救和火场清理的方法及要求等。
2、组织纪律教育。扑火如同战争,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每个队员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服从调动、听从指挥、维护公共财产、不损坏扑火机具和物资。
3、安全常识教育。在扑火、行进、乘车及渡河中,应注意到安全事项及一般急救常识。
三、常用扑救工具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一)直接灭火法
适用于弱度、中等强度的地表火
1、打击灭火法(扑打法)
⑴在灭火现场就地砍取常绿阔叶树或松杉木枝条(一号工具),或利用旧的汽车内轮胎,剪成2-3厘米宽的胶皮条,扎成拖把形,或者是用钢片灭火拍(二号工具),从山下往上沿火场边缘不停地扑打至扑灭为止。
⑵操作方法是:扑火队员应站在火线外侧,就是在火烧迹地上。扑打时要做到轻举重打,一打一拖,切忌直上直下或猛起猛落,以免助长火势或火星四处飞散,造成新的火源。最好是2-3人组成一组,轮流扑打同一点,这样较容易将火扑灭。扑打法灭火的主要机理是:驱散可燃物气体的浓度,降低燃烧性;驱散燃烧热,降低燃烧温度。起到短暂的隔离和窒息,达到灭火的作用。
2、用水灭火法
现在采用的灭火水泵又称灭火水枪,往复式喷雾器,是一种森林消防专用的手动喷水灭火工具。它共有两部分组成,即背水袋和水泵。水泵自重0.5公斤,水袋一次可装20公斤左右。水射程可达八米,使用时的喷水灭火距离为3-5米,为适应扑救各种林火的需要。可分为远射型、半开花型、喷雾型三种喷头。
一般林火适宜采用半开花喷头。只有在大风和对付个别树干火时,采用远射程,主要用途是配合其它工具压低火势,扑灭小火,及用清理火场的暗火余火。其工作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不能再次快速燃烧,可以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在水源近的地方,利用高压水泵扑火效率极高。
3、化学灭火法
喷洒化学药剂扑灭森林火灾,具有灭火效率高、劳力省的优点。常用的有化学灭火、灭火枪、灭火弹等。灭火弹是用干粉灭火剂制成的。干粉灭火弹是靠空中爆炸的压力驱动干粉喷出,形成一般的粉雾射向火焰,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能迅速减弱或把火焰扑灭。
其原理有三点:(1)对燃烧物有抵制作用。(2)对表面燃烧的灭火作用。(3)干粉灭火剂的粉雾与火焰相混合可以降低燃烧物表面热幅射。也就是热能灭火弹。它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对人畜低毒或无毒,对环境不会产生危害。(4)1.5公斤装的干粉灭火器,可扑灭地面火的面积为3-4平方米,使用时取出灭火弹。它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对人畜低毒或无毒,对环境不会产生危害。(4)1.5公斤装的干粉灭火器,可扑灭地面火的面积为3-4平方米,使用时取出灭火弹、撕开塑料装、揭开拉线封皮,然后一手抓住灭火弹,一手快速拉出引线,迅即投入火场,拉出引线到喷撒药剂的延期时间3-5秒钟,拉出引线后不必慌张,只要在3-5秒钟时投入火场,可确保使用者安然无恙。
4、用土灭火法
当林地枯枝落叶层较厚,杂草杂木又多,火的蔓延速度较快,而林地土壤结构疏松,可挖掘土覆盖火焰,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也可以在火头前方选择适当的地点,用覆土法开辟隔土带,以阻止地表火的蔓延。
5、风力灭火法
⑴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
风力灭灯机的灭火原理是利用强风将可燃气体释放出来的热量吹起,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可燃物和可燃气体达不到燃烧的温度。风力灭火机只能扑救弱度或中等强度的地表火,不能扑灭树冠火。
⑵风力灭火机的基本使用技术
风力灭火机的基本使用技术可概括为六个字:“割”、“压”、“顶”、“挑”、“扫”、“散”。
①“割”: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使燃烧物质与火焰断绝,并使部分明火熄灭,同时将小体积的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熄灭。
②“压”:在地表火火焰高一米左右时可采用二机灭火,用其中一台压迫火焰的上部,改变上部火焰的方向,使主机能将可燃气体和可燃物吹进火烧迹地中熄灭。
③“顶”、“散”:当火焰高度超过1.5米时,需用多机配合灭火,除一台灭火机顶住火焰上部,另用一台吹散主机手上身和头部的温度,改善作业环境,并使主机将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
④“挑”:在地被物较厚地段灭火,副机手挑动地被物时,主机手将可燃物和气体吹进火烧迹地内侧。
⑤“扫”:用风力灭火机清理火场,可用强风如扫地一样,将未燃尽的物质扫进火烧迹地,防止死灰复燃。
⑶风力灭火机的编组
有单机灭火、双机灭火、三机灭火和多机灭火之分。
单机可吹灭50cm以下的燃烧物火焰。实际作业时可用一台吹明火,一台吹余火。
火焰在1米以下可采用双机灭火。副机手在前吹压火焰上部,使火势降低,倒向火烧迹内侧,第二台主机在副机后50cm处将可燃物吹向火烧迹地。灭火机距可燃物越近灭火效果越好。三机编组,在火焰高度1.5-2米左右时,第一台灭火机在火线外侧1-1.5米处,用强风直压火焰上中部,并强行改变火焰方向;第二台将可燃物吹向火烧迹地,达到熄灭明火的目的;第三台主要是吹散主机手(前二台)身上和头部的温度,改善作业环境。
在灭火过程中,应掌握灭火时间、风向、火的种类。林火种类有树冠火、地表火、地下火之分;按着火方位不同有下山火与上山火之分;风的方向有迎风、背风之别;时间可分白天、晚上。相比之下,地表火比树冠火容易扑救,背风比迎风容易扑救,晚上比白天容易扑救,下山火比上山火容易扑救。为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灭火目标,做到迅速高效地扑救林火。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丘陵与山峰此起彼伏,流水与沟壑纵横交错,山林火灾发生发展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
在山顶、山脊线上,土层较薄,砂石量多,植被覆盖较低,可燃物数量少。一旦有火灾发生也多为地表火,火势也较弱,扑救比较容易。在山的中下部,多有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布,植被繁茂,林相整齐,可燃物数量多,加至多有人为开垦耕作的梯田梯地和经济林作物;一旦发生火灾来热猛,速度快,损失严重。因此,在组织火灾扑救时一定要区别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灵活有效地扑救。
四、指挥员、扑救人员对火势观察、判断
(一) 火场指挥在森林扑火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灵活的扑火指挥是扑火战斗取得胜利的基础。扑火指挥员在扑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熟练地掌握灭火的技能,同时还必须有手勤、脚勤、眼勤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在艰苦复杂、激烈紧张的灭火战斗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扑火指挥员是灭火的组织者、指挥者,对灭火效益负有直接责任,所以必须英勇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掌握林学、气象和扑火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其它有关知识,懂得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和战略战术,了解本区的地貌、地物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动自如、指挥有力、灭火有方。
1、指挥员要掌握当天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连续干旱的时间。
2、要侦察周围地形,依托条件,可燃物的数量、配置、性质、分布状态。
3、要调度火线灭火的进度,及时向上报告。
4、要考虑到火势的变化,要有几个扑救方案准备。
5、要关心扑火队员的生活、保障供给。
(三)扑火指挥员、队员对火势的观察。
1、观察烟雾对地形的判断。(1)黑烟升起风大为上山火;(2)黄烟升起风大为草塘火;(3)白烟升起风大为下山火。
2、白天观察烟雾对火势的判断。(1)白色断续的烟为弱火;(2)黑色加白色的烟为一般火势;(3)黄色很浓烟为强火;(4)红色很浓的烟为猛火。
3、耳听对火距离的判断。(1)草沟火嘎巴嘎巴的响;(2)上山火轰轰的响;(3)岗上火呼呼的响;(4)下山火呼尤尤的响。
4、夜间火光对距离的判断。(1)黑夜光就亮、光带烟就近;(2)发白光就弱、光无烟就远。
5、火势发展快、慢的掌握。(1)上山火要比下山火着的快。(2)草塘火要比林内火着的快。(3)阳坡火要比阴坡火着的快。(4)顺风火要比逆风火着的快。
扑火指挥员要灵活运用灭火方法和战略战术,我们扑火的指导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它的战略是“火猛我阻、火弱我歼、火灭我清。”是实现“打小、打了”的目的。
五、火场自救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1、点火解围
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强行顶风冲越火线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3、卧倒避烟(火)
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的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4、快速转移
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确保扑火队员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