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大举措促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这次的措施,总结起来就是降低社会办医的准入门槛,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具体到清远来说,虽然已有多家民营医院,但是实际上暂无一家影响力比得上市属三大医院,即便是所谓的专科医院,有的甚至都挑不出一两个主任医师。受限于医生多点执业尚未全方位启动,优质医疗人才仍主要汇聚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总体格局,大致可以用“半死不活”来形容。正是由于此,多个投资者曾跟笔者表示,很多投资者正蠢蠢欲动,准备将资本输入医疗行业,无奈种种束缚太多,暂时只能处于观望态度。
其实,早在2014年1月,国家卫计委等有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了两个医改文件,鼓励社会办医、放宽中外合资合作条件。不过,社会办医仍然稍有起色,这主要因为,上述“若干意见”强调区域卫生规划和设备配置规划,其实也就将社会办医纳入了行政规划,这实际上抬高了社会办医的门槛、抑制了社会办医的活力。此外,如果鼓励社会办医只停留在规划阶段,只有原则性的支持而没有具体化的举措,也很难转化成具体的推动力。
“降低办医门槛”,不能止于文件,而应该真正落实到实处。比如说,硬性规定办一家医院必须要有多少床位,一个区域内只能开办多少家医院,甚至连医院建在区域内的具体位置,也要由政府说了算。从本质上说,办医院有多少张床位,具体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要做的是,监督其是否非法行医,其他的应该交给市场,而不应做过多硬性限制。
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办公室就足矣。看完病,患者可以拿医生开的处方到药房购药;需要什么检查,可以到专业检验机构。换句话说,医院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只是负责诊疗过程中的一环,如此一来更为专业化,或者,民营医院正可以试水如此办医。
早在上世纪末,清远卫生系统改革就走在全国前列,为医院深化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如今中央再吹改革春风,清远能否趁势而上抓住机遇,再次擦亮改革品牌呢?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延伸阅读:混合所有制或成为社会办医突破口促进社会办医 需集中解决软硬资源匮乏问题解读社会办医发展 非禁即入拓宽渠道资源共享“社会办医”难于上青天 仍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 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解读社会办医发展 非禁即入 拓宽渠道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