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一少”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共有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同时有易于疲劳等表现。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其显著的病理特征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量显著下降或缺失。1型糖尿病起病迅速,一般发病年龄小于30岁,“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典型,体型多消瘦。由于身体内部胰岛素缺乏,容易出现酮症(胰岛素缺乏时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或酮症酸中毒;同时可能合并其他与免疫紊乱有关的疾病。尽管1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但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
2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通常中年起病,其显著的病理特征为胰岛素调节葡萄糖能力的下降,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与年龄增长、肥胖和某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起病多隐匿,“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不明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也可出现皮肤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视力模糊;肾脏功能受损;双下肢无力及有踩棉花感等。部分患者有餐前明显的饥饿感,或餐前出现低血糖反应。一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体重有可能轻度增加。
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状态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包括:孕妇在围产期的病变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孕妇生产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等。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内分泌疾病、胰腺外分泌疾病等因素所导致,相对少见。
临床上如何诊断糖尿病呢?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加上任意时间点(不论何时进餐、是否运动等)的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者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一次结果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还不能诊断,需要重复检测一次,依然达到诊断标准才能确认糖尿病的诊断。在诊断糖尿病之后,要根据其临床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分型诊断。
很多家庭有便携式血糖仪,能用手指血糖诊断糖尿病吗?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目前应当采集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血糖,根据其数值进行诊断或排除。不建议用手指末梢血糖值诊断糖尿病。但是,手指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了解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被用于检测抽血前两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2010年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就可判断为2型糖尿病。如果在5.7%—6.4%之间,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前高危状态。由于我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没有统一,目前尚未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所以,糖尿病确诊目前还是需要检测静脉血浆血糖。
延伸阅读:移动互联网重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糖尿病患者取药不再绕远 社区能拿医院“同款”研究显示长期饮用咖啡有好处降低患糖尿病风险抗糖尿病药物可降低帕金森病风险已得到验证糖尿病和脂肪肝治疗新策略糖尿病预防更新 鼓励对人群进行饮食运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