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成国人最大不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近日公布的“2015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连续第四年位居该项调查的榜首,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2015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是11月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在历年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都会列出30多个问题作为选项,供公众选择出他们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今年的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以44.8%的关注度位居首位,排列其后的分别是医疗改革、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房价、就业问题、物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教育改革等。

  连续四年最受关注:食品安全为何“热”

  在此前的10个月里,《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即:消费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居住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教育指数、休闲指数和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经过对“2015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与2015年度发布的《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调查的加权综合处理,得出“2015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为79.2分,比上年度增加1.1分。

  “2015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以44.8%的关注度位居首位;位居第二位的是医疗改革(41.8%);位列第三的是腐败问题(40.2%);排名第四至第十依次是:贫富差距(39.7%)、房价(38.3%)、就业问题(38.1%)、物价(37.2%)、社会保障(35.2%)、环境保护(34.7%)、教育改革(34.5%)。

  食品安全,已经是连续四年登上“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首位置,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如此“热”?受访者们给出的答案普遍集中于两个字:担忧。在他们写出的本年度感到最忧虑的事件中,很多都涉及到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成为了2015年让人担忧的第六大问题。

  2015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中毒类事件偏多。仅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多达68起,其中仅在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这一起事件中,就有上百人食物中毒。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是因为一些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所致,安徽省临泉县一牛肉面馆非法使用亚硝酸盐致多名顾客食物中毒;广东省深圳市一家小吃店的早餐肠粉致32人亚硝酸盐中毒;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名六旬老人在早市买了一条咸鱼,吃完后就出现了口唇发紫的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发生在2015年的这些事件,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多了一份警惕。

  曾经一度,因毒奶粉、毒大米等事件的发生,让国人对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食品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而今年发生的“冷冻僵尸肉”事件,则提醒国人,食品安全与否其实并无国界,要想吃到真正安全无害的食品,还得从监管源头上下工夫。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今年6月23日,新华社记者《走私“僵尸肉”蹿上餐桌,谁之过?》,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这篇报道中提到,“70后”猪蹄、“80后”鸡翅等“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成国人最大不安

  7月,在“2015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中,七成(77.8%)人表示了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在“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中,食品也连续五年成为了中国人的最大不安。

  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到政治高度

  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之所以高,是因为它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拳严治,以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从今年的媒体公开报道来看,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关注着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今年6月17日,习近平主席乘车从遵义前往贵阳考察。在久长停车服务区的一家小超市,习近平主席在食品区拿起一包“沙琪玛”,询问服务员保质期。随后,习近平主席又走到超市外的两处食品摊,指着米黄粑、鸭脖子,认真地了解有关情况。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老百姓能不能吃得安全,能不能吃得安心,已经直接关系到对执政党的信任问题,对国家的信任问题。”他要求全党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从机制体制、法律法规、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全方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公众期待用严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对食品安全感到担忧的同时,公众最希望的是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真正地能够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守护住“舌尖上的安全”。今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施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10月出版的《小康》杂志“宏观”栏目中撰文指出: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首先是由生产经营过程本身决定的,但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管。食品生产的产业链长、环节多、影响因素复杂,对生产经营的投入品和行为必须予以规范并实施监督,共同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是保障食品安全重要和基础性的措施。

  但张永建也提醒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因素和表现的多样性,需要不同的治理对策和治理方式。仅仅制定和修订一部《食品安全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落实、落地,做好大量、踏实、“接地气”的工作,例如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地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等等。

延伸阅读:四川 建立全程监督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鞍山市严把食品安全关口 2万家食品单位“过筛”泉州市设立32个食品安全检测室广深珠佛中试点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湖北宜昌全民行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5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751/41268024706.html

更多阅读

形势政策论文-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每晚,我都会看新闻,当我看到新闻上一次又一次地报道令人触目惊心的食物中毒等食物安全问题,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并且深有感触。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曝光的有毒食品

每晚,我都会看新闻,当我看到新闻上一次又一次地报道令人触目惊心的食物中毒等食物安全问题,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并且深有感触。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无忧?

  正当农业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重大旱灾之际,软性大宗商品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另一大变化正在暗中涌动:中国今年的收成平平,加之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中国传统上的“粮食自给自足”构成了很大压力,推高了价格,并促使中国大量进口粮

转基因食品安全 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是全民族问题

环球财经特约撰稿 白益民  王维  中国老百姓历来吃的都是由祖祖辈辈几千年检验过来的放心粮,但20岁的转基因食品正在日益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三十才不惑,二十岁代表着还不成熟。转基因作物其安全性的检验需要多少年、通过多少生物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hina will not lead to problems of food safty  文/杨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党国英教授在第二期金融大讲堂上说:“如果对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我们还不满意,那是因为农业市场化改革搞得还不够。

声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成国人最大不安》为网友千里故人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