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孟元老《东京梦化录》。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旧时,祭墓、烧纸钱和纸衣(彩纸剪成),表示给亡者送衣物、钱币。今民间仍上坟烧纸。”--引自河北《河间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