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调教皇帝贱奴 这位皇帝要南巡游玩,大臣简直要造反!

作者: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一:胡糟的皇帝出巡

古往今来,“皇帝出巡”这件事,在历史剧爱好者的眼中,从来都是精彩纷呈的。相关的一票艺术经典,培养了代代死忠。

但这件看上去很美的事,真要当历史一样深信,那就真叫信了鬼。

在古代的经济科技条件下,皇帝出巡这件事,不亚于一个正常人去挑战极限运动。中国俩大短命王朝:隋朝和秦朝,其直接败家子秦二世和隋炀帝,也都有这爱好,且闹得惊天动地。最后的迅速败亡,可以说是无节制出巡惹的祸。

即使是康乾盛世规模宏大且充满八卦的六下江南,稍微深挖一下,就是笔笔烂账:每次出京的阵仗,都是近三千人。用船就要一千多艘,马匹更要近万。仅乾隆六下江南,国库开支就有两千万两白银,且不包括地方官强行搜刮民脂民膏的数额。其严重后果,乾隆晚年临终前也总算认账: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

皇帝出巡这事,既然危害如此大,为什么一直没人敢管?

表面的原因,当然是皇帝君威无限,比如传说中很圣明的乾隆大帝,有敢给他说俩句民间疾苦的,不是抓就是打。降职罢官都算是从宽。还要当众斥骂,外带发动百官驳斥揭批,彻底把人搞臭才算完。

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扛好欢迎皇帝巡游的牌子,地方官就可以明目张胆压榨勒索百姓,巧立名目加税肥私,皇帝身边的宠臣们,也可以大摇大摆收贿赂。

这样好的龙皮,当然要往死里用。发展到后面更恶劣:常闹得大量民产民田被圈占,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血泪无数。但大多数官员,仍对这事日思夜盼。

以后来马嘎尼访华时的见闻:路过大清最繁华的地区,一路不是看到破败的贫民房舍,就是看到豪华的权贵宅院。

而那些底层百姓们,不但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生活更极没尊严。路上仅清朝官员征用底层百姓做民夫,给英国使团拉纤,就陆续淹死了好多人,看得这群英国人一头冷汗,清朝官员却连眼睛也不眨。那些明末西方传教士记录下,曾经勤劳充满自信的中国百姓,却是英国人亲眼看到的草芥。

这是一个已经严重病态畸形的社会。而乾隆的六次出巡,更为造就这样一个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然有一个事实,无论正史还是民间演义里,都是比较一致的:皇帝出巡的主角,君临四方的皇帝,在享受这件事的时候,大多都十分乐爽。

当然痛苦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明代传说中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当他也准备启程南巡,游览江南山水的时候,却未曾想遭到了大臣们的抱团反对。一批刚正臣子们前仆后继,风骨强硬的展开了悲壮阻击战。毫不退缩的铁血形象,几乎把他闹抓狂。

二,硬骨头的明朝官员

阻击正德皇帝朱厚照出巡这事,难度有多大?

这位史上著名的荒唐帝王,除了养猛兽更养美女。

又给自己起个封号“大将军朱寿。”拉军队出去跟鞑靼达延可汗开练,把这个打遍草原无敌手的煞星狠揍一顿。而后在北方边境轮流巡游,以《明史》上所说,几千里的山路,这家伙骑马狂奔,暴风雪满天时都不减速,以至于随从都累瘫一片,他还精神抖索。堪称极品玩家。

而在对待大臣上,这位极品玩家,更可谓整蛊专家:先后宠信过刘瑾钱宁江彬一干奸诈人物,借力打力把大臣们折腾的七荤八素,是个极不好伺候的人物。

在后世许多史家眼里,朱厚照这位“昏君”,堪称秦武王秦二世隋炀帝等各路奇特帝王的结合体,昏君之中,堪称恐怖魔兽级别。

但这位魔兽所面对的,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强硬的文官群体:大明文官。

如果说宋朝是士大夫集体幸福的年代,那么明朝就是士大夫集体强硬的年代。这一条更是与后来号称“承明制”的清朝,有着本质不同。

清朝官员的集体特点,就是一个“混”字。照清中期名臣曹振镛的话说,为官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所以不论皇帝多胡闹,一干文武官员,也只能奴才般的伺候着。

如此政治风气,也使得清朝官员,早早就没了责任心。哪怕后来鸦片战争,被英国揍得吐血割地赔钱。一干满族官员,还是成日喝酒抽烟打牌。气的名臣肃顺悲愤高呼:咱们旗人混蛋多。

而明朝的官员们却大不同,除了士风彻底沦丧的崇祯年间,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是极有责任感的一批人。官员不分忠奸贤愚,共同的特点就是骨头硬。发展到最奇特的年月,官员以骂皇帝为荣,靠挨皇帝揍来赚声望,最好被闹得充军流放,管保名满天下,人生追求全齐活。

如此硬的骨头,自然也是特殊历史造就:朱元璋创建大明朝的时候,废掉了有挑战皇权隐患的宰相制度。但出于政治平衡考虑,他还设计了以小制大的言官系统,品级小的御史给事中,有强大骂人特权,就连御史周观政狂喷朱元璋本人,素来凶暴的朱皇帝,还是憋着气陪着笑脸认了。著名铁面御史韩宜可,一生多次惹得朱元璋创造愤怒指数突破新高,但终究还是硬摁住火没开杀。一个行政权与监督权相互制衡的大明官僚制度,就这样咬着牙建好。

但随着明朝开国后重视教育,科举制度蓬勃发展,这个原本为配合君主独裁而建的官僚体制,却成为文官集团力量生长的温床。随着永乐年间文渊阁的建立,发展到15世纪晚期,明朝内阁制度彻底成熟,几乎完全扮演了昔日宰相制度的角色。尽管大多数明朝内阁首辅的权力,远不能与历代“权相”相比,但整个的内阁体制,则已经有了抗衡皇权的力量。

同时明代虽确立八股取士,但随着儒学的迅猛发展,各流派思想也高度进步,甚至更有了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比如十五世纪晚期明代儒学的重量级流派河东学派,其核心思想“实理,皆在万事万物,圣贤之理不过摹写其理尔。”这思想翻译成白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在今天,也十分振聋发聩。

另外还需要说的是,从永乐皇帝朱棣在位后期开始,明朝就确立了依法执政的原则。特别是死刑制度,更形成了谨慎的“五复奏”制。哪怕凶横如永乐大帝朱棣,晚年一次打算僭越法律杀人,结果被官员集体抵制,最后还是朱棣自己认错了事。自那以后,官员招惹皇帝的风险系数,一直大幅度降低。

后人津津乐道明朝的宦官专权,其实如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极品,一旦有乱说乱动惹了皇帝,立刻就会被皇帝轻松秒杀。从头到尾,他们也不过是皇帝制衡文官的工具。

尽管文官集团如此讨厌,但是皇帝潜意识里,却大多还是比较喜欢:这群人虽然平日顶牛,但明朝科学的政治体制设计,外加文官集团自身的信仰传统,足够保证他们只是顶牛而不是翻天。所以心智成熟的明朝皇帝们,对他们大多都比较宽容。

但明武宗朱厚照不一样,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十五岁孩子,外加性格十分叛逆。因此虽说政治手腕早熟,帝王心术不差。但一个特殊心态却贯穿始终。以他自己话说:文官中十个人,最多三四个好人。宦官中十个人,至少六七个是好人。这个特殊心态,他一生坚持。

坚持这个心态的朱厚照,作为昏君中的魔兽级人物,一直和文官顶牛,早期扶持刘瑾就是法子,但大杀硬打几年,却还是打跑偏了路,反而闹的刘瑾和张永俩个宦官窝里反,最后还是被文官们逆袭。

必须说的是,正德年间的明朝文官集团,与明末最大的区别是,此时的杨廷和李东阳杨一清等文官大佬,都是负责任的政治家,最典型的,就是权阉刘瑾倒台后的善后工作,作恶多端的刘瑾,生前做过的诸如反贪赈济之类的业绩,杨廷和等人非但没有否定,反而继续深入的做下去。明末党争中那种因人废事的常见事,在这年头是公认的傻事。

也正因如此,叛逆青年皇帝朱厚照,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手段成熟且立场坚定的对手。在刘瑾倒台后,他的捣蛋也在继续,从拉部队北上打鞑靼,到北巡边境,都是顶牛的手段。而双方的对掐,也在南巡事件中,到达了高潮。

三:南巡阻击战

朱厚照决定南巡,是在他结束了北方边境巡游以后。也就是正德十四年的事。

之间的几年里,他除了提兵北上,痛打了鞑靼可汗达延可汗一次外,也曾多次耀武扬威,在北方边境巡游。

他的巡游表现,跟后来乾隆下江南,好些地方都极有一拼。比如人还没到边关,心腹宠臣江彬,就已经给他在当地建好了行宫,走一路修一路,锦衣玉食十分舒坦。

但比起清代官员的唯唯诺诺来,明朝的文官,从中央大臣到地方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全力抵制,有流着泪哭着进谏的,有拦在车头进谏的,甚至就连他出关去草原打仗,居庸关御史张钦,也硬撑着不开门。最后还是朱厚照耍了小聪明,听说张钦遇事巡游后,才大胆从居庸关跑出去。

换句话说,比起乾隆走到哪里,热情招待到哪里,朱厚照则是走到哪里,官员就顶牛到哪里。

但朱厚照是个天生顺毛驴,越顶越来劲。他准备巡游宁夏的时候,官员们已经发动了一次阻击战:车队要出京城左顺门时,大学士梁储带头阻拦,朱厚照连哄带吓唬,拿着剑来回比划,梁储也横了一条心,硬顶着不让步。最后朱厚照还是不忍砍下,骂骂咧咧扔下剑从别处跑了。

明朝官员们之所以在这事上,态度如此坚决,首先是个人生观问题,明朝官员受正宗儒学教育,普遍认理不认人。为了维护信仰法统,天王老子也赶顶。这样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品质,是做奴才不可得的年月无法理解的。

而当时文官集团的主事者,如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兵部尚书王琼,虽然彼此也勾心斗角,但大事上不糊涂。只能皇帝这么胡作,祸害的是国家的元气。哪怕是打胜仗这样的好事,如果玩上了瘾,也迟早出大事。

最要命的,还是个皇帝形象问题。朱厚照一路巡游,其实大多数事,都还比较讲规矩。哪怕征用房屋和安排接待,也都是照价付钱。可最现眼的,却是他大肆猎艳这事,走到哪里都要找女人侍寝,好些地方的武官为巴结他,还把自己妻女都奉献出来。相关的段子,当时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皇帝的节操,十足碎了一地。

尤其值得一说的,还是明朝皇帝出巡的利益回报问题,这事在清朝是个财源,放在明朝就是祸水。明朝官员不是没有灰色收入,但打死也不会发这个财。首先是明朝户部赋税制度严格,地方官想借这事敛民财,在当时律法一关就过不了。能打着龙皮发歪财的,除了宫里的采办太监,就是皇帝身边的佞幸小人。对于普通官员来说,发得了这个财,也丢不起这个脸。

当然还有一个文官们心照不宣的原因:阻止南巡,争的既是规矩,更是权力。明朝自宣德年间起,双轨制政治体制已经成熟。皇权之下文官行政,宦官制约,就好比一个家庭,皇帝是丈夫,文官集团是正房夫人,宦官集团是丈夫宠的小老婆。

本来之前,大明这样的“家庭”,还是比较和谐。但朱厚照这样一闹,就全变了味。京城不常呆,常年在外跑。国家大事决策,更是踢开文官集团,只和身边宠臣决策。根深蒂固的文官集团,一下就给边缘化。

于是,就像失宠大老婆,要挽回花心丈夫的办法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把你留在我身边。

如上原因,也令文官集团的顶牛,越发的发力。一场剧烈的冲突,将在正德十四年的北京爆发。

正德十四年初,在北方玩腻了的明武宗朱厚照,终于返回了北京。一直卖力替他坐镇京城干活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总算小小喘一口气。

但一个恐怖的传言,却早已在官员们中间流传:皇帝紧接着还有一场更大的出巡计划,打算从北京出发,先到山东爬泰山,再经徐州到南直隶,在江南玩个遍后再去湖广,最后爬上武当山。

这是要穿越大半个中国的节奏!

当官员们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时候,朱厚照的旨意,让他们彻底信了:而且这个路线最恐怖之处在于,朱厚照一行人要穿越的,正是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的宁王朱宸濠的地盘。

当然这事的风险性,朱厚照不是没想到。他虽然爱玩,却不是个无脑昏君,国家大事还是明白的,之所以这样做,本身就是为了大军南下,震慑朱宸濠,让他不敢妄动。相关的目的,他圣旨里也透露了出来。可这么做的一个后果,就是这次南巡必然开支庞大,劳民伤财的程度,必然创历史之最。

大臣调教皇帝贱奴 这位皇帝要南巡游玩,大臣简直要造反!

因此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意识到,这次皇帝要玩大了。立刻迅速布置,自己和另一位大学士毛澄一起上奏折,提了三条反对意见:1.皇帝用“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南巡,不符合法统。2.所过地区闹过灾,容易出事。3.北方蒙古一旦进犯,难以防备。这三条理由,件件难以驳回。朱厚照倒也识相,口头上没反对,暗地里还在做准备。

但这次上奏,只能算是阻击战的试探火力。一看朱厚照躲避,下一招就是正面拦截,先是最擅长骂皇帝的团队——言官集团出动。三月十三日,全体科道官员在宫门外集体请命,请求皇帝收回南巡计划。这就是言官们的常规攻击招数:伏阙请命。

这次的攻击势头极大,一群人在宫外从早晨跪到天黑。饶是朱厚照脸皮再厚,这么个抗法也挂不住。只好先使出缓兵之计,派太监宣诏说暂时先考虑考虑,让群臣先回去。一看皇帝有了小让步,言官集团的这次攻击也就暂停。

没想到朱厚照反过手来,也使出逆袭:你不是请命吗?我闹罢工。接着俩天以后就宣布不上朝了,诏书里也解释说,这几天我很伤心难过,心情不好。国家大事也批不了,你们看着办吧。潜台词也很丰富,叫你们逼我,我就歇菜给你看。完全一副家里熊孩子不理爹娘的节奏。大学士梁储见势不妙,赶紧上书活稀泥。吏部尚书王琼也吓坏了,赶紧苦口婆心劝大臣们,说你们别这么逼皇上了,皇上就是个小孩子,上来脾气真能干拿刀抹脖子的事,真那样咱们谁担得起?

朱厚照这一闹,文官集团的这一轮阻击,也给轻松破解掉。你再拦着我,我就和你赖皮,看你咋办。

但万万没想到,文官集团真正的杀招,这会才亮出来。这次是敢死队。

这次是一百多个中下级官员,以黄巩和陆震俩个兵部郎中牵头,上书反对南巡,没想到这个举动,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三月二十日起,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员纷纷效仿,争先恐后上奏,起初开始反对南巡,往后就开始找后账,历数朱厚照上台后的种种错误行为,连刘瑾专权的老账都叫人刨了出来。雪片般的奏疏,好比敢死队的手榴弹,齐刷刷砸过来。

在这次行动中,大批中下层官员,表现出了勇敢的气概和敢扛事的勇气,都赌咒发誓说绝不串联,更信誓旦旦说和朝中大佬毫无关系。但如此密切配合的连番轰炸,真个心有灵犀到了极致。

朱厚照的愤怒也到了极致,随后也发了狠。为首的黄巩和陆震等人,给抓到镇抚司拷问,其他上奏的一百零七个大臣,全都拉动宫门外罚跪。先要跪个五天不吃不喝,然后再发落。

这事一办,北京城就热闹了,一百多大臣,相当于当时京官人数的八分之一,而且包括了京中大小各个衙门。谁家官府上班,都会发现少好些人。抓的如此狠,司法机关大理寺也看不下去,大理寺正周叙等十名大臣,也上书反对处罚,随后也给抓去罚跪。之后又顺藤摸瓜,陆续又抓了二十多人。

跪满五天后,朱厚照的凶暴惩罚也开始了:三月二十五日,先把大臣们集体拉出来杖责,当场打死俩人。四月十五日,又把带头的黄巩等十人拉出来再打一遍,铁打的汉子,也终难扛住这二遍苦。这几位再度受刑的官员,终于伤重不治而死。

但朱厚照万万没想到,他这样玩命的惩罚,反而激起了更大的众怒。正啪啪打板子的时候,又有二百多官员再次陆续上奏,既请求朱厚照放过涉事官员,更请他收回成命。连指挥使张英这样的武将,也愤然出头,他在宫门外愤然自刎而死,用生命来劝阻朱厚照。这样浩大的声势下,朱厚照终于退缩了。南巡的想法,总算暂时搁置。

尽管这年七月,宁王朱宸濠终于图穷匕见,扯旗叛乱。朱厚照也就顺理成章的找到了最好的南巡借口:御驾亲征平叛。这个理由借助了明朝的“祖制”,使南巡游玩的行动,也就变得合情合法。明朝历史上这场声势最浩大的南巡,总算得以启动。

当然整个过程里,朱厚照的痛苦依然在继续,所过之处地方官同样毫不配合,扬州知府蒋瑶骨头尤其硬,不但拒绝给朱厚照送钱送孝敬,连给朱厚照安排的饮食都十分寒酸,更讥讽朱厚照如果这样下去,必然会成亡国之君。就在朱厚照一面跟文臣顶牛一面玩耍的路上,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已被一代大儒王阳明轻松平定,在笑纳了王阳明送来的重量级俘虏宁王后,朱厚照总算过够了瘾,决定班师回朝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次回去的路上,朱厚照半道落水,捞上来后身体健康急剧恶化,回到京城后不久就病故了。如果没有这次南巡,他的英年早逝,也不会这样快。

但比这件事影响更远的,却是之前为了阻止南巡的这次苦谏。这是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次,在面对大规模杖责威胁的情况下,文官集团依然抱团抗争的经典战役。这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都堪称明代文官集团身份地位的一次大磨练。文官集团在顶牛皇帝的招数上,越发的驾轻就熟。类似的政治剧,会在之后嘉靖年间的大礼之争中再度上演。甚至在晚明年间的党争中演出升级版。当然那时的大明文官,已经变质,从大明王朝的支柱,变成了挖大明墙的蛀虫。

而且同样需要正视的是,在明中期的许多时代里,皇帝与文官集团顶牛的景象,堪称屡见不鲜。但顶牛最激烈的几个桥段,比如正德年间和嘉靖年间,后人在津津乐道皇帝大臣掐架的活剧时,却忽略了这时代繁荣的民生:正德至嘉靖年间,是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期,更是明朝经济的重要整合期。正德年间的大明朝,被后世普遍承认的,更有多次减免赋税和提高民生福利的举措。而嘉靖早期十八年激烈的“大礼之争”,同时也是大明王朝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嘉靖中兴”时代。

相反文武百官大多闭上嘴巴装乖的年代,即明末崇祯年间,却成了臣子各怀心事坑领导,大臣们蝇营狗苟找出路的末世。

打的热闹的时候,偏是大明朝开始提速发展的年代,个中的缘由,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深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051/55422406030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 团员年龄限制

感动人生,,,,,原文地址: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作者:千秋雪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近读一本“23军老战士征战散记”——《烽火忆当年》,这本615页的著作,以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为23军回忆录《雄师百战》作的序为代序;曾任我

主人的贱奴 主人我下次不敢了

我是主人的小贱奴,我喜欢穿尿布,喜欢排泄在尿布里,喜欢在陌生人面前手淫并且射出来,我是下贱的贱奴,喜欢主人的调教,主人的调教让贱奴好兴奋好舒服,我可以把自己的本性表现出来,我愿意服从主人的命令,我相当主人的狗,想舔主人的脚,舔主人的卫生

总结一下这位“杨根奎”吧 求这位av女主角是谁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各种证据表明,这位“杨根奎”自述的88师从军经历,与88师军史以及四行仓库战斗记录基本不符合,可以基本肯定这位不是淞沪会战时期88师的士兵。  但是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军的情况确实仍然

声明:《大臣调教皇帝贱奴 这位皇帝要南巡游玩,大臣简直要造反!》为网友情乱人未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