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金石學肇始於宋代,在清代乾嘉之際形成學派,並於清代晚期形成高峰。其間經歷了較為緩慢的發展階段。清代以前的金石學以唐代的碑版為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們能見到的唐、宋、明時期的拓本多以唐碑和宋明刻帖為多,金文拓片佔有一定數量,其他若磚文、陶文則十分罕見。到了清代後期文人書畫篆刻家十分重視新出的資料,因此除了金、石拓片以外也開始蒐集甲骨、瓦當、磚銘、陶文封泥等文字的拓本。漢晉磚銘由於承載著歷史、書法、篆刻等重要信息並因其數量龐大而受到清代文人書家以及當代書家的青睞,因此磚銘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磚出土於西安市漢城建章宮遺址,西漢,42釐米見方。畫面採用均衡式構圖,正中左右分布篆書「益延壽」,四角飾線條粗獷優美的玄武紋,四隻長頸龜和多條長蛇,將雙「益延壽」銘文緊緊環繞其中,圖案莊重靈動,彰顯了氣勢宏大的漢代藝術精神,是畫像磚中的珍品。
此磚35釐米見方。畫面反映出漢代人們的信仰和觀念,畫面左側飾青龍,右側飾白虎,上方飾朱雀,下方飾玄武,空白處篆書刻「千秋萬歲 長樂未央」八字銘文,邊框飾菱形紋。整個圖案構思巧妙,疏密得當,堪稱畫像磚中的絕品。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得思義》。漢君子有九思銘文磚,山西夏縣禹王城遺址出土,磚長48釐米,寬33釐米,字篆而兼隸。君子有九思來自孔子之語,全面概括了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裡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範,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構成孔子的道德修養學說。漢代文字磚種類眾多,可銘文最多的有多少字至今沒有定論,而32字的「君子有九思磚「則是目前為止字數較多的漢磚。此磚出土較少,極為珍貴。
此磚漢代,磚上的文字內容為秦磚漢瓦中較為多見的吉祥話語,「祈福自身福壽安康,且福祉延及後世、綿綿不絕。」寄託了人們對物質、壽命、健康、幸福永恆的追求。
千秋萬歲磚
此磚側面落有正楷直書:"大隋開皇十二年作" 款,字外框邊。磚面銘文為正楷直書,凡五行三十字,銘文為陽文,陰刻於範上模印而成,每字落在方格內,其為"大隋開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隱化於舒之皖公山岫,結塔供養,道信為記。"禪宗三祖僧璨塔銘磚,上面的銘文是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親筆書寫,目前是四祖道信大師存世唯一書法真跡。磚銘筆畫精勁,結構舒展多變,饒有北碑遺意,又存南帖之溫醇爾雅,有諸家之長而自立,書風開朗,佈局參差有致,雖然只有三十幾字,字字入神,極其變化,可見四祖大師書法功力之深,書法之美。
“顥益觀延壽,萬歲世安樂”
漢代「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十六字方磚,根據出土地點的差異,其書風、結體、氣息亦不完全相同。總體上筆畫流暢開闊,雍容大度,是漢磚銘文中最富態飽美者,頗具金石氣。
此磚四字平分,間隔鈎紋,佈局嚴謹,章法穩重,是漢銘文磚中罕見的種類。「踐此萬歲」四字在漢磚里單獨出現的並不多,常見的大都是「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在漢代文字藝術中只有方正厚重的漢印可與之媲美,其文字線條勻稱,圓轉方折處兼有漢玉印之美。
漢字不僅僅是交流和記錄的媒介、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延續,帶著厚重的中國情節和精神。甲骨鐘鼎,石鼓青銅,磚瓦權量,處處可見文字的蹤跡。在珍貴的文物中,文字方磚以其兼具書法之美和文字之變尤其引人注目。
常見的此類吉語磚中多是「道毋飢人」,而「道毋飢僵」較為罕見
長生未央磚
此類磚出於內蒙古和林格爾地區,在盛樂古城遺址和新店子村漢墓中有發現。此九字吉語磚存世極少。
此磚磚長43.6釐米,寬34釐米。《題富貴磚詩》雲:「漢時此冢屬官家,知是英雄抑綰娃。寶劍已殘琴已斷,空留堅甓向誰誇」、「富貴如可求,尼叟願執鞭。今吾從所好,乃得漢時磚。上有富貴字,古意何娟娟。文採樸以殊,委婉似流泉。相見廑斯須,逖矣二千年。貞壽逾金石,清風拂微弦。皓月東窺窗,拓書人未眠。嘉陵江上路,藹藹堅蒼煙。」郭沫若詩高度評價了「富貴磚」的藝術價值和樸實文風。
富貴昌,宜宮堂;意氣揚,宜弟兄;長相思,勿相忘;爵祿尊,壽萬年
此磚長46釐米,寬22釐米。上述文字在王莽時期的銅量上有記。清端方撰《陶齋吉金錄》中有殘器收錄,銘文內容完整,但拓片較模糊,根據殘件可辨認與故宮所藏新莽同嘉量為同型。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