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44岁那一年,忽然怀念起过去自己那种刀头上舔血,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了;想起了打江山的不易,以及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哥们死得死,病得病,没死没病的好多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去日无多的夕阳晚景了。为了缅怀和表彰这些在干休所疗养,和还在政坛上发挥余热的开国元勋们为大唐帝国做出的不朽贡献,便在皇宫三清殿旁的一个叫做凌烟阁的小楼上,让宫廷画师阎立本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如真人大小,以便流连怀旧,供后人瞻仰。
这就是响誉后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份名单是如何出笼的?或者换句话说,评选的标准是什么?此并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经过帝国上下层层筛选审批,经政治局常委们大讨论而得出来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李二的个人意志。入选者大抵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李唐宗室以及亲属,且在革命初期做出重要贡献者。比如李二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表哥赵郡王李孝恭,亲舅舅高士廉,以及叔父长孙顺德,妹夫柴绍。二是心腹幕僚,足智多谋之士和治世能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萧禹等人,三是李唐旧将,首义功臣。如段志玄、殷峤、刘政会、唐俭等,四是战功卓著,军事指挥能力出众者,如尉迟敬德、李靖、李绩、程知节、侯君集等人。
这里面有一个人无论怎样分,感觉都有点不伦不类,而观其人平生言行,当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不靠谱者,真不知李二当时是看走了眼,还是脑袋被门夹了,或者是非要凑成双数,胡拉乱凑了这么一位,此人就是郧公张亮,这位张爷,一生文不成,武不就,且行事乖张,劣迹斑斑,最大的能耐就是告密。新旧唐书对其评价都不高,言其外表敦厚而内心实怀诡诈,而且此人伪装易容术极其巧妙,就连一代名相房玄龄和军事指挥家李绩都被他忠厚的外表所蒙蔽,而极力在李二面前推荐,可惜张亮却难当大任,有负重托。
张亮,郑州荥阳人,出身贫寒,世代务农为生,此人是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的部下,隶属于李绩,后来随李绩一块降唐。张亮人生中的第一次发迹得益于告密,在李密手下时,张亮仅仅是个侍从,类似仪仗队里的一个小官员,并未受到李密重用,李密第一次用异样欣赏的眼光打量他,是因为他揭发了义军中某位将领想要谋反,李密觉得张亮此人至诚至信,于是提拔重用为骠骑将军。张亮登上权力顶峰仍然源于他的告密,贞观十七年,张亮从京官调任地方长官,侯君集用言语相激,问他为什么会受到排挤?张亮反唇相讥说你都被排挤了,还替我抱得个鸟冤?侯君集说,你我都如此郁闷,不如一起拉杆子造反。张亮不置可否,返过身就把侯君集给卖了。好在李二是个明白人,说你俩私下里说得话,老侯怎么肯认帐?后来侯君集造反被诛后,李二想起了张亮先前的话,优诏嘉奖,提拔其为司法部长,入朝参政。
告密是其所长,而带兵打仗则是张亮之短,很难想像,出身于义军将领的张亮统兵打仗竟然完全是外行,白跟足智多谋的李绩混了那么长时间,张亮的人生哲学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大树了咱就逃,逃得越远越好”,李绩一身都在关照这位不学无术的手下,没料到后来张亮竟然爬到了他的前面,所认非洲人吧,正宗黑人一个。早在李绩让其守郑州时,王世充来犯,张亮一见之下魂飞魄散,撒腿就跑,亡命于共城山野湖泊。李绩领命讨伐刘黑闼时,让其守相州,时刘黑闼大军进犯,张亮一看敌军旌旗遮天蔽日,兵锋甚锐,再次撒开脚丫子,撇下一城军民,弃城逃跑。这样一个打仗稀松,老玩越野赛的老兵油子还屡次独挡大任,不知是李二还是李绩哪根弦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