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主任华扬教授提示
防卒中,给颈动脉做个超声(健康警报)《 生命时报 》( 2012年11月13日 第 12 版)在我们的印象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总是突如其来,在意想不到中夺走我们身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实际上,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而颈动脉血管超声能为提前干预提供重要信息。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跟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主任华扬教授义诊时发现,在她检查的11位中年人里,几乎每个人的检查结果都存在异常,使他们对此颇为担心。“这种紧张情绪在门诊中也很常见,不少人拿着报告单看不懂,担心自己离脑卒中很近。”华扬教授告诉记者,颈动脉筛查对预防脑卒中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临床上大约有20%—30%的脑卒中病人是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他们的脑血管血流供应异常。颈动脉狭窄程度如果大于70%,患者在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10.5%,5年内发病几率则增至30%—75%。此外,颈动脉超声筛查还是一项无创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斑块形成与狭窄程度评估以及闭塞病变的发现。“好”的颈动脉在超声上显示为血管壁光滑、血流通畅。一般来说,常见的颈动脉异常主要有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狭窄。
内膜增厚、有斑块,别太担心。导致颈动脉血管损伤的因素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大类。前者有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抽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拿年龄来讲,到了一定岁数,颈动脉难免会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这就如同人老了会有白头发一样,无需过分忧虑,但仍应严防高危因素,关注自己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保证它们在正常范围内。
狭窄程度不同,“战术”各异。颈动脉狭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要进行外科治疗,如颈动脉剥脱术或支架手术。颈动脉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出现讲话口齿不清、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头晕、跌倒发作、视力异常等症状,则多需手术治疗。如无症状,则可用内科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小于50%为轻度狭窄的,此时不建议手术治疗。此外,中度狭窄者需每年定期检查一次;重度狭窄或有溃疡性斑块者需每半年检查一次。若病情稳定,可延长复查时间。
7类高危人群要筛查。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长期过量饮酒、有缺血性眼病史、有慢性牙周炎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3种或3种以上者,要到社区医院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发现狭窄大于50%者,要到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发现狭窄大于70%或有闭塞,且有感觉、运动、语言障碍等脑缺血症状者,要到三级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生活方式要健康。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得了脑卒中,这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即便目前的颈动脉状况良好,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不吃高脂、高盐、高糖食物,限制热量的摄入,增强锻炼等。▲
1、降压药。很多中年人出现血压升高时,便将多种药混在一起吃,以便更快达到降压目的。这样的吃药方法极为错误,如在极短的时间里服用了大量药物让血压很快降下来,会使脑动脉硬化,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凝聚,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2、利尿药。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功效是用于治疗水肿,会促使体内电解质及水的排出。如使用剂量过大,尿液的排出太多,这会造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使血液更加浓缩,导致脑血管栓塞。
3、促凝血药。当中年人发生血性疾病时,常会使用止血敏、安络血等促凝血的药物来止血。而这些药物如使用过量,会促使血栓的形成。患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年患者,血液极易凝固,形成血栓,会发生脑卒中。
4、解热镇痛药。有的患者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进行退热,这类药会促使人体大量出汗,使体温下降。伴有呕吐、腹泻的中年患者,发汗后会致使机体严重缺水,使血液浓缩,增加黏滞性,致血栓形成。
4个动作防脑中风中风也叫脑卒中。脑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日常预防很重要,4个小动作每天练习,就能很好的起到预防的作用。近年来,患上脑中风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如何防患于未然,专家为大家介绍了4个日常练习的小动作,每日规律练习,就能为日后防治中风起到很好的效果。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脑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左右开弓空抓手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早晚都要耸耸肩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规律转动头部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双手巧妙按摩颈部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草药偏方治:中风” 草药偏方治:中风 方 1
〔组成〕山胡椒果3g,黄荆果3g。
〔用法〕捣碎,冲开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风不语。
方 2
〔组成〕半边风药9g,石菖蒲9g,马蹄决明9g。
〔用法〕水煎服。
方 3
〔组成〕鲜防风草30~60g,红糖15g。
〔用法〕水煎服。另用鲜防风草叶和蓖麻子仁共捣烂,贴麻痹侧。
方 4
〔组成〕阴石蕨干全草适量。
〔用法〕每次3g,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风口眼斜、瘫痪及气血虚弱、头痛头眩。
名医谈临证感悟---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 治疗中风后遗症,很多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在临床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会显著提高。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逍遥散方治郁,方证相合。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会不高兴。我们很少会见到整天乐呵呵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何况,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长期气郁不舒或剧烈情绪波动,得病后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劳人耗财,忍受治疗痛苦,加之疗效不尽如人意,患者气郁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治法当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后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法,或活血,或补气,或养阴,或填精等等。当然,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郁证也随时都有可能再现,及时、有效地治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确为临证经验之谈。
治郁方药甚多,首推逍遥散方。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以使用逍遥散方机会最多。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临证根据虚实寒热可进行适当加减。如阴虚加熟地,气虚加黄芪,郁热加栀子、牡丹皮,痰湿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姜黄通络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络走下。久病顽瘀阻络可加土鳖虫、地龙等活血通络。当然,加减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黄白偏腻,笔者也常舍逍遥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减治疗。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一则医案启发。李老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丝瓜络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郁金6克。7剂诸证大减,继服1月而愈。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证、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如治疗一男性患者,68岁,右侧肢体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变日久,与医生言谈间似很超脱,无丝毫郁闷之状,脉象偏沉偏细,并无明显弦象。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与人聊天交流。笔者仍从治郁入手,以逍遥散方加减。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薄荷(后下)6克,土鳖虫12克,地龙12克,炙甘草3克。7剂见效,接服7剂后改用补阳还五汤方加味,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七类人易患脑中风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为“中风”,指因脑血管阻塞或发生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结构损害的疾病。中风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几年来,研究发现有以下情况的人易患脑中风。
高血压病人 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高,只要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因此,血压很高的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心脏病病人 统计表明,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博器者,容易出现血栓,引发中风。
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血黏稠度高的人 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血液变的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起中风。
吸烟的人 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脑中风。但吸烟对脑血管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停止吸烟2年以上,就可以使脑中风发生率大大下降。
脑血管畸型的人 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他们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习惯性便秘的人 老年人动脉多硬化,大便多燥结。排便用力容易使脉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同时升高,这样就容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
除以上几类人易患脑中风外,平时饮食过咸、用药不当和经常酗酒的人也容易患脑中风。
早识别 早求救 早溶栓中风急救“三个早”专家小传王拥军,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组长。
“目前我国仅有16%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被送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远低于北美的10%。”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近日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患脑卒中的人数约为700万,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占60%~80%,是重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然而,一方面,很多患者和家属对卒中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低,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另一方面,由于脑卒中急救的流程规范尚未普及,不少卒中患者在入院前或进院后存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延误,错失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王拥军提醒,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特点是时间依赖性,治疗需要“和时间赛跑”,让患者更快地到达医院、更快地接受治疗。其中,一定要抓住脑卒中发病后180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分秒必争做到“三个早”。
第一早:早识别。虽然脑卒中发病急,但发病前期是有征兆的。我们可以记住“言语含糊没笑脸,胳膊不抬奔医院”(即国际通用的“FAST”口诀)这句话,只要出现以下三个症状中任意一个,家属就要考虑到脑卒中的可能。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看他是否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是否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是否出现一只手臂无法维持。
第二早:早求救。发现家人出现脑卒中信号后,身边的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或记下发作时间,并马上将其送往医院。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家人应保持情绪冷静、思路清晰;注意不要搬动患者,尤其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更不要用掐人中、摇晃身体等方法试图“叫醒”病人;尽量让患者原地侧卧位躺下,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急救医生可效仿美国,发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可疑脑卒中时,提前打电话给专业的卒中中心进行准备。
第三早:早溶栓。王拥军说,患者发病后,如不及时疏通堵塞的脑血管,发生缺血的大脑每小时就会衰老3.6年。为优化脑卒中患者的院内治疗流程,我国启动了“MOST”多学科规范化卒中溶栓项目。通过该项目建立的溶栓示范中心已从去年的58家增加到92家,覆盖全国的16个省市,近一年来累计有3800多位脑中风患者从中获益。
选择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是因为这些医院往往有绿色通道和卒中团队,病人入院后医生能快速诊断,并立即给患者进行急诊CT平扫,确保最快速度完成检验报告和CT检查。然后,医生阅读CT平扫结果,判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如适合,便立即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记者 田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