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登记 免费领牛股点击登记10万免费体验
“四川造”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将申请临床试验 有望5年至10年内用于临床
本报讯(记者 熊筱伟)科幻片中才有的“打印人体器官”桥段,在四川已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12月11日,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和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3D生物打印技术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国首批“千人计划”科学家、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介绍,团队从恒河猴身体中取出约5克脂肪,提取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成3D生物打印所需的“墨汁”,再用特制设备打印出血管并置换该猴体内一段约2厘米的腹主动脉。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该技术将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
康裕建介绍,全球每年约1.56亿人,国内约1900万人有人工血管移植需求。传统人工血管存在内皮化问题,易出现堵塞,约10年就需更换。3D生物打印血管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终身使用,其成本将低于目前人工血管;移植传统人工血管患者需终身使用抗凝剂,而打印血管将这一时间缩短到术后5天,此后无需任何药物治疗。
蓝光英诺母公司、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2月2日发布公告称,将就该技术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主任托马森教授预计,该技术有望在5年至10年内用于临床。“未来还可能会打印肾脏、肝脏等人体器官。”托马森认为,上述探索为3D生物打印技术应用在更广泛医学领域提供了可能。康裕建表示,目前已在尝试打印胆管、输尿管、输卵管、食管等类似的管腔材料,对肝脏、心脏等其他人体器官的打印技术也在研发中。该技术还有望促进损伤器官再生,在人体器官出现问题苗头时即予以修复。
新闻链接
所谓3D生物打印,是以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等组成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打印出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它和工业3D打印的根本区别在于“活性”,是打印出含有细胞成分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品。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3D生物打印将在3D细胞培养、胚胎学研究等基础研究,细胞治疗、诱导组织再生、诱导血管再生等临床应用,用药预测、损伤修复、再生医学、修复替代病变组织和器官等产业化应用领域发挥突破性作用。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