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接下来我们要阅读的书目是:
《白夜行》
《菊与刀》
《许三观卖血记》
《娱乐至死》
下周我们将一起读透《许三观卖血记》!想要加群一起读书的书虫,请移步第四条扫二维码入群!
提起日本,你都联想到了什么?
是和服、樱花、寿司?
是动漫、日剧、美妆?
▲日剧《Legal High》
还是它的残忍和极端?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和曾经的仇人,
我们对它的了解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
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就写了一本相对客观的《菊与刀》,
她在书中写出了日本人这样几个特点:
各司其职
即每个人应当确定与自己的职位、辈分、年龄、性别相适应的地位,然后按照这个地位,努力去做一个符合期望的人,不让其他人失望。由于一直背负着这种压力,所以一方面让日本在遭受原子弹的轰炸后迅速复兴崛起;另一方面也为个人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对报恩的执着
在日本人看来,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生存在日本社会中的人们,生来背负义务、还债报恩,并将报恩树立为极端的美德。他们第一个要报的恩就是天皇。他们认为自己有幸生在这个国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全是受到天皇所赐的恩典,因此必须要报恩。
耻感文化
作者把西方文化定义为罪感文化,而把日本文化定义为耻感文化。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罪感文化是犯了过错之后,会因内疚而有羞耻感。而耻感文化是以耻为基调的文化,产生懊恼的情绪,不是因为认识到错了,而是被别人发现或者批评了,才感到羞耻。这种文化造就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极为敏感。受到嘲笑的日本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化嘲笑为动力,不断自我完善,以此来消除外来的嘲弄;或者是在怨恨里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
矛盾性格的成因——儿童的教育
日本的人生曲线是一个U字型曲线,即允许老人和儿童存有最大的自由与任性,而成年人则需要背负起沉重的负担、承受生活的压力。也就是说,他们小时候是可以完全释放天性的。但是长大后,他们心里还存在着这种天性的,但他们的心中也植入了社会的约束,这两种观念在他们体内互相拉扯,所以才造成了这种“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的矛盾性格。
现在有请《菊与刀》的责任编辑来为书虫们揭晓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1、现在的日本已今非昔比,再看这本几十年前的,由一个没去过日本的美国作家写的日本学,是否还有借鉴价值呢?
编辑答:每个民族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一个民族思维和情感的培养是连贯的。虽然《菊与刀》一书是公认的经典之作,但仍有其局限性,不过我们仍然能从过去的日本、历史的日本中发掘不变的精神。
2、天皇是个怎样一个存在?又无实权又被神话。
编辑答: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是个讲究等级的国家,天皇处于最高效忠地位。虽然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天皇只是一个傀儡,但这并不能消减天皇的精神作用,天皇在日本人心中已然成为一个精神符号。
3、您是觉得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还是历史决定上层建筑呢?《菊与刀》里的日本有好有不好,但是来看当下日本的全民素质确实要比我国稍好,这是历史的延续?还是经济的推动呢?
编辑答:我认为是经济。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的根源,思想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中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国与日本在经济上仍有很大差距,提高全民素质依旧任重道远。
4、书成的时间是二战时期,很多日本人的观念还很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也经历了现在我们正经历的青年大量去大城市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当下的日本人特别是青年人是否还那么认为人情债很重要?如果是,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背井离乡没有熟人监督下还要恪守人情债的规则?
编辑答:本尼迪克特认为,“耻感文化”贯穿了日本文化,所以日本人会格外在意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即使到了新的环境也要循规蹈矩。中国人同样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这种在意是在”熟人”之间的,很多中国人认为亲友之间应该互相友爱,但是对于外人则不需要任何约束。所以会有很多人到了陌生环境,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
5、美国与日本、中国与日本同时都发生过战争,为什么美国人看待日本人和中国人看待日本人不一样?
编辑答:首先客观原因是美国与日本的战争没有涉及到美国本土,美国作为战胜国没有遭到重大损失。中国虽然同样是战胜国,但是遭受了残忍杀害和掠夺。其次从主观来说,美国文化更具有包容性,中国则民族性更占主导。相信中国经济文化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远远超过日本后会转变心态,更包容一些。
7个多小时,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菊与刀》,算是很有生命力也很有看点的学术作品了。作者在没有条件到日本的条件下,凭着资料收集和采访调查,完成了这本研究日本文化的书,而且生命力顽强,几十年过去了,书里有些东西并不过时,论述清晰,评判到位,勾勒出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化的特点。
说一说印象最深的几点吧:
1.耻感文化:无所不在的羞耻心,特别害怕被嘲笑和侮辱,异常强烈的自尊心,极度压抑的情感流露,谨慎克制的人际交往。
2.恐慌心理:由于资源匮乏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习惯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经常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这种匮乏,造成他们对外掠夺汲取,对内克制压抑的民族性格。
对外的掠夺汲取,比如他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便是掠夺,他们特别善于向强者学习,不管是古代学习中国文化思想,还是近代学习西方制度推行明治维新,这些学习都是汲取,这种汲取与掠夺的起因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对日本资源匮乏的恐慌和弥补。
对内的克制压抑,便养成了极度敏感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耻感文化,我想,他们讲究的修身自律、参禅入定当然是这种克制压抑的表现,那么他们讲究的忠心道义和他们放纵感官享乐,又何尝不是由于克制压抑?因为需要在压抑中寻找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所以他们为天皇效忠;因为他们需要在压抑中寻找规则,所以他们为道义束缚;因为他们需要在压抑后得到平衡,所以他们放纵享乐或者意志消沉。
3.强弱有别:同样,也是由于资源匮乏,极大刺激他们争强好胜之心,总体而言,他们对于强者的崇拜大于对胜利的渴望。不管是英国船坚炮利,或者是俄国的 ,还是美国的原子弹,如果日本败在劲敌手下,他们并不会想象中那样复仇记恨或者从此一蹶不振,而是拼命学习重新开始。但是,如果对手很弱,他们就会无情践踏,肆意暴行,残酷冷漠,他们的这一面,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感觉陌生。
看完《菊与刀》,我最想说的是,也许他们的世界并不难懂。他就像一个出身贫困又自强不息的少年,迫于生活必须追求上进,他天赋异禀却又自卑不安,于是他暴躁易怒他精明好学他谨慎克制,当然他也热爱美好喜欢洁净,当然他还会放纵自己厌世悲观——这些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集于一身,粗看很让人疑惑不解,细看很让人唏嘘不已,也许我们可以叫他花刃少年。联想起来,大到民族国家,小到我们每一个人,性格养成都是诸多因素造成,有天命有时运也有偶然。我们的个性,都有纹路也有缝隙,我们能做的,不过是顺应天命、理清纹路、填补缝隙,仅此而已。
以上,算是看完全书后,自己一点肤浅的观感和笼统的想法,缺乏严谨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不太在乎对错,只是想把这些粗略的想法都记下来,算是天空飞过留下一点痕迹,以后回头来看,可能一笑置之,又有什么关系。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事。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
(想要入群一起读书的书虫,移步第四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