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纷纷报道华东师大二附中又现“最牛班级”。回想2009年媒体曾报道过的长郡中学、成都七中,2008年报道的曲靖一中等“最牛班级”。笔者不仅喜不起来,更为各地应试教育的疯狂感到忧心如焚。
首先,“最牛班级”反映的是学校对应试教育的登峰造极。国家教育部2009年曾出台《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并三令五申不准各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培优班等。这些不断见诸媒体的“最牛班级”,不正好说明这些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办学行为不规范吗?不正好说明这些学校举办重点班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不正好说明这些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牺牲的是创造力吗?不正好说明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办学行为的文件、通知、规定等又一次被学校忽悠吗?这些学校违背的是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理应严肃追究。他们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皆因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精英教育思想在作怪。
其次,“最牛班级”反映的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粗暴践踏。2009年11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履新就提出要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重要工作来抓,这“最牛班级”又刚好暴露了学校内部教育均衡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各学校打造的所谓“最牛班级”的教育“神话”,不过是将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集中放在一个班,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组织起来集中教育的结果。这与上过世纪中国粮食亩产放出超万斤的卫星浮夸风同出一辙。由此可看出,这“最牛班级”成绩的取得,实质上是牺牲了大部分普通班学生也应享受的教育平等机会。由此可见,“最牛班级”是基础教育恶性竞争带来的必然恶果,是素质教育向精英教育让路的具体表现。这种“最牛班级”根本不值得社会各界称道。笔者但愿这种应试教育的疯狂到此打住。
第三,“最牛班级”反映的是媒体对教育报道的浅尝辄止。频频见诸媒体的“最牛班级”报道,一般都只是简单地肯定其成绩,很少有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背景,是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媒体没有深入剖析这些教育新闻背后的新闻,只是对教育现象作了事实上的陈述,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报道,往往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教育意义。相反,迎来的常常是铺天盖地的舆论讨伐之声。其实,这“最牛班级”教育故事背后的新闻才耐人寻味。可见,这种人为制造的“教育卫星”,人民群众常常是嗤之以鼻。因为这种耀眼成绩的辈后,剥夺的是的他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力,体现的教育的急功近利,带来的是不顾一切的恶性竞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人和发展人,可如今却把升学教育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并津津乐道,沾沾自喜,这是典型的社会病态现象。病态的社会产生病态的教育,病态的教育反过来又营造了病态的社会。但愿今后这种人为打造的“最牛班级”越来越少,也愿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真正能落到实处,更愿人人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不再是“真实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