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美国中医学院院长阐述中医教育“十观”

  在教育中,老师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和古代相比,今天教育的最大变化在于学生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已经远远超过老师的提供和传授。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美国中医学院院长阐述中医教育“十观”

  在这样一种信息时代,笔者想强调的是教育是一种理念的贯彻执行,一种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一种老师如何传授知识,学生如何接受知识,老师和学生如何共同创造知识的思维活动。

  中医是独特的,但中医和其他学科也有很多共性。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知识是海量的,医学知识的增长是呈几何级数式地快速膨胀的。如何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中并创新,这是医学教育的最大功能。在此,笔者从十个方面来阐述中医教育观。

  一历史观

  除了中医之外,很少有一门应用学科与历史的联系如此紧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是教科书。1800年前的《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必读书。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朱丹溪的“大补阴丸”、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吴鞠通的“银翘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都与一个学派、一个医家、一本重要的医著相联系,它们都在一个一脉相承的历史框架里。

  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如同英语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 《麦克白》;神学院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圣经》《忏悔录》一般。

  美国的中医教育中,对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很重视。

  二传承观

  在中医的教育问题上,现在强调最多的莫过于传承了。跟师是传统的传承方式。研读经典是中医药传承的基础。中医经典构成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涵,中医经典是医学理论体系、临证诊断体系、方药治疗体系的代表,体现了理、法、方、药贯通。

  中国的传统中医教育反复强调熟读经典是夯实中医基本功的有效途径,但中医经典著作浩若烟海,对现代学生来说,认真研读不易,我们必须让学生尝到“甜头”,才能让他们自觉地把阅读经典著作作为使命。几年前我曾带领学生用午餐会讨论的方式,举行过近三十次的中医针灸经典理论和实践的讨论。我们讨论的方式就是挑选某一部经典著作中的一章或者一段,我们翻译出来,我们一起阅读,反复阅读,一起讨论。

  三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连绵不断的、从古到今的一种活动,在中国,全民创新、大众创新正成为潮流。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创新。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也是创新。创新覆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盘尼西林的发现,心脏起搏器的发明,现代医学几乎天天发生着创新。

  中医的历史也是充满着创新的历史。就以针灸为例,古代的针灸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扁鹊的奇经八脉、王叔和的针脉相通、皇甫谧的理方穴术、孙思邈的以痛为腧、王焘的以经统穴、何若愚的子午流注、窦汉卿的八脉交会、徐风的飞经走气、王国瑞的透穴针刺、韩贻风的太乙神针等。

  近半个世纪来的针灸创新也是俯拾皆是:石学敏的醒脑开窍、贺普仁的贺氏三通、尹慧珠的针刺麻醉、唐由之的金针拔障、韩济生的止痛机理等。

  中医理论中,创新的例子也很多: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刘完素的寒凉攻邪、李东垣的升阳益气、朱丹溪的滋阴降火、成无己的医方义理、张介宾的命门火衰、叶天士的卫气营血、吴鞠通的温病三焦、王清任的活血化瘀、王泰林的治肝诸法、唐宗海的血症治疗、王怀隐的五轮学说等。

  中医在近代也是创新不断:曲焕章的云南白药、郑钦安的火神扶阳、丁甘仁的寒温汇通、承淡安的针灸复兴、陈可冀的活血化瘀、夏桂成的周期疗法、屠呦呦的青蒿治疟、张颖清的生物全息、王琦的体质学说、王永炎的通腑化痰等。

  把理论、方法、技术放在创新的框架里,让学生参与讨论,会让学生增加与时俱进感。

  四系统观

  系统论研究对象是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寻找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定量描述系统的功能,建立系统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

  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系统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性质。

  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处理,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发现理论,指导实践。从这一点上讲,系统的这一客观规律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从而使系统论的系统观能够普遍适用于各学科和各行业。

  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所谓“老三论”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候,中医方法论、中医哲学研究、自然哲学的学者们最早引起强烈的共鸣。用系统论的思想来重新审视经典的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针灸理论会让学生们增加对经典理论理解的深度。

  五双语观

  我们需要经典医学的语言和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解释针灸和中医为什么可以治疗相关的疾病。

  经典针灸学和经典中医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对任何病理现象,我们从风寒暑湿、气血津液、喜怒悲恐寻找病因,再从气机失常、阴阳失调、经络阻塞、营卫不和、冲任不调等去寻找病机。再从调整气机、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调和冲任来制定治疗原则。

  这是一个自我完备的、自我丰富的、自我发展的理论与临床体系。这个系统已经被历代医家学者们使用了几千年。现在仍然在使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751/170730329017.html

更多阅读

膏方进补 进补首选是膏方 道地药材最关键

     “秋冬进补”如何获得好效果,中医专家认为——  “秋冬进补”季节到来,人们该如何进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权威中医专家认为,膏方进补应当成为首选,而好膏方的关键,则在于选取道地的药材,这决定着膏方的疗效。  滋补首推膏方 

秋冬进补五大膏方 “秋冬进补”再调查

     十大省中医院长与国医大师惊人一致中医权威只认道地,东阿阿胶高居榜首  继向国医大师进行调查采访后,《中国中医药报》再次向中医药行业的权威人士——省中医院院长,发起有关秋冬进补问题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从全国省

声明:《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美国中医学院院长阐述中医教育“十观”》为网友所爱非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