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鱼科 金枪鱼科


jinqiangyu ke
石首鱼科 金枪鱼科
金枪鱼科
Thunnidae;tunnas

   鲭亚目的1科。有9属21种。体锤形,肥壮;尾柄细,平扁,具1中央隆起嵴;吻尖圆;上下颌各具小齿1列;犁骨、腭骨具绒毛齿;鳃孔大,鳃膜条骨7;背鳍2,第二背鳍及臀鳍形状相似,其后各有小鳍6~9个;胸鳍呈镰状;腹鳍短;腹鳍间突分离,较小,尾鳍大新月形。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为大洋性洄游鱼类。
   中国产有金枪鱼科 6属11种。习见种有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见图[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是最典型的热带海鱼类,密集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半球扩张。适温(表层水温)27℃,如水温下降到19℃以下,则逐渐消失。在太平洋西部,以小型鱼的鱼群为主,随着移向东方,小型鱼的鱼群减少,而大型鱼的鱼群逐渐增多。黄鳍金枪鱼最大个体可达200厘米,重150千克。大眼金枪鱼密集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可分为5个群体,在太平洋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带状区,其一在北半球的北纬30°附近处,另一处在赤道海区。在大西洋上南、北半球各一处;在印度洋只有跨赤道一处。大眼金枪鱼索饵和产卵鱼群的分布截然分开,在北半球的上述两个密集分布区中,北纬20°附近为索饵鱼群,赤道区为产卵群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夜间出现于表层的习性,故以月夜渔况最佳。最佳适温(表层水温)为22℃。最大个体长可达 240厘米,重达200千克,一般体长为100厘米左右。渔期周年均可作业,以12月和1月为盛渔期。
   金枪鱼类以大型浮游动物和各种鱼类为食,食物中有30余科的鱼类和 9个目的无脊椎动物的代表。游泳迅速,以每小时3~8海里的速度在表层海中前进,在鱼群之后常伴随有大型鲨鱼来追捕它们,当鱼群受惊时,常会跃出水面以逃避敌害。
   热带海水中的金枪鱼类产卵季节较长,在一个季度里可能多次产卵。非常活泼好动,其体温可比周围水温高出10℃,富有皮肤血管系统与侧肌肉发达的血管丛相连,因之体侧肌呈深红色。
   金枪鱼类的资源以太平洋产量最高,占70%。大西洋次之,占17%,印度洋只占13%。南海有极少量出现。从事捕捞金枪鱼类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秘鲁和澳大利亚等。
                 成庆泰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金枪鱼科"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051/546643434794.html

更多阅读

浅淡黄唇鱼(金钱鳘鱼胶)收藏价值 金钱鳘鱼胶的功效

浅淡黄唇鱼(金钱鳘鱼胶)收藏价值黄唇鱼(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又称为黄鳘鱼、大澳鱼、金钱鳘等。是极危(IUCN3.1)[1]国际二级保护物种,最长达2米,最重达100公斤左右,是世界上石首鱼科物种中体型最大的。第一次被在

白姑鱼 黄花鱼 图片 炸黄花鱼图片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818597&fpage=1&toread=&page=2再发一种叫姑鱼的照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叫姑鱼:石首鱼科,按地理区系划分属于温带性,为近海中下层小型经济鱼类之一,其中一种皮氏叫姑鱼 俗名:小白

大黄鱼 鱼类的一种 大黄鱼 鱼类的一种 -形态特征,大黄鱼 鱼类

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小黄鱼 小黄鱼-简介,小黄鱼-基本内容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

黄唇鱼 黄唇鱼-外形特征,黄唇鱼-生活习性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又称为白花鱼、黄鳌鱼、大澳鱼、金钱鳘等。是一种中国的特有种,最长达2米,最重达100公斤,是世界上和南中国海石首鱼科物种中体型最大的。黄唇鱼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挑选的“海洋十宝”中其中一员,是当中最濒危,

声明:《石首鱼科 金枪鱼科》为网友南桥几经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