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硬配粗大 短软配细小
巧配竿线钩,是手竿搏鲢鳙的第一个环节。应当注意两点。第一:“长硬配粗大,短软配细小”。竿长在5.4米以上为长,适用于大水面或深水搏较大的鱼,4.8米以下为短,适用于小水面或浅水钓稍小的鱼。软硬是指竿的调性,二八调为硬,四六调为软,三七调为偏硬。软硬又指扬竿的手势,扬竿较猛或力度过大,.鱼的刺痛感会造成窜逃力的瞬间爆发,容易切线,扬竿动作标准或较温柔,鱼不知不觉,晃晃悠悠就被遛翻了,因此,手硬线组应偏大,手软线组可偏小。粗细是指钓线,主线2.0、子线1.5以上为粗,主线1.5、子线1.2以下为细。大小是指钩,以新关东为例,1号以上为大,0.8号以下为小。举例说明,在池塘钓3~5斤的鲢鳙,我通常用3.6或4.5米的软竿,主线1.5,子线1.0—1.2,钩用新关东0.5号,这样,竿轻不累人,竿软上鱼后手感也好。如果钓6~8斤的鲢鳙,我通常用4.5或5.4米的竿子,线1.5~2.0,新关东0.8号。在1 0斤以上的大鲢鳙常出没的大水面,竿子5.4—6.3米,线2.0—3.0,新关东1.0号。当然,用竿长短还需根据个人的体力量力而行,小钩细线还得根据个人的手法和技术。第二:钩距遵循“大钩大,小钩小”原则。比如,0.5的新关东双钩钩距5~8厘米即可,1.0的新关东钩距应在8~15厘米之间。因为在实际垂钓时,下钩通常不挂饵,拉大钩距可以有效降低鲢鳙的警觉性,更便于鱼儿张口吸入下钩,从而提高钓获。二、空钧调漂肩 挂饵有5目浮漂的选择与调钓,以及挂饵的方式,是必须把握的第二个环节。第一,选漂遵循“浅短小,深长大”。即钓浅宜用小钩小漂,钓深要用大钩大漂。长短是指漂型,“钓深选长尾,钓浅用短尾”。钓大于2米的深水,选用1 5目以上的长尾漂则行程长、鱼讯更醒目,钓1米左右水深甚至钓水皮,选用短尾漂,则到位迅速且不缠绕线组。夏秋季节,鱼儿活跃,活动范围大,劲道足,我通常用大佛手3号或大讯狐4号配大线组钓水库等深水。初冬或者暮春等温暖而又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我们江南水乡的池塘,如果鱼的密度还好的话,照样可以钓鲢鳙。今年三月下旬,我用1.0—1.2的线组,芦苇小佛手3号钓底,当发现有鱼蹭线时,遂改用广谱加花白鲢各半钓半水,钓获2尾3斤多的白鲢和1尾5斤多的花鲢。第二, “空钩调漂肩,挂饵有5目”。挂饵调漂主要有三种,单饵调漂、双饵调漂和铅坠捏饵调漂。选用何种挂饵方式是个人的习惯,关键是挂饵后的目数。不管怎样,挂饵抛竿入水后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应不少于3目,最好有5目左右。调目多少不必计较,可能在漂肩,也可能在漂肚了。我常常是上钩挂单饵调5~8目,留有余地,因为每次挂饵的重量不可能一样。三、重窝诱鱼群 配饵求雾化布窝,与配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欲取之,必先予之”,此谓“诱”。钓鱼诱当先,诱不来鱼,一切无从谈起。鱼来了,饵不对路,或不在状态,也难有理想的收获。第一,重窝诱鱼群,交叉定钓点。开钓前必须手抛打窝,由远而近,从左至右,形成一个“十”字形布窝阵,然后在“十”字的交叉口即钓点,抛下重窝。慢慢地,钓点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上下的立体雾化区.,剩下的只须等待鱼群进窝了。第二,配饵分主次,调饵求雾化。基本公式是:基础饵40%+主攻饵30%+味型20%+状态l0%o基础饵主要有菜籽饼、麦麸、豆渣一类。主攻饵主要有各种鲢鳙饵,如化氏的“花白鲢”,龙王恨的“鲢鳙大餐”,老鬼的“挡不住狂钓鲢鳙”,钓鱼王的“疯鲢鳙”,众信的“鲢鳙剑”,天元的“浮钓鲢鳙”等皆为名品。味型主要是指“酸、甜、腥、香、臭”等口味的调节,从蒜粉、臭豆腐、韭菜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香精或者添加剂,根据“白鲢喜酸香,花鲢好腥臭”的特点适量添加。状态饵主要是调整比重和雾化的一种添加剂,从以前的面粉、玉米粉,到商品饵中的雪花粉、白粉、化氏尺上一类。1 995年前后,本地市面上专钓鲢鳙的饵料还不多见。为了降低成本,那时候我钓鲢鳙的饵料是:50%菜籽饼提前用水泡开并发酵1—2天,使其变酸,然后再加30%的东峻鲫鱼饵,富含雪花粉又有浓烈的草莓香,有时将几个大蒜头或臭豆腐捣碎拌入当添加剂,再加20%的面粉控制雾化,使饵料入水后能在“1—2分钟内”均匀化尽。现在,我比较喜欢用化氏鲢鳙饵,如老款的广谱饵、化氏鲢鳙、花白鲢以及新款快攻鲢鳙和大胖头等都具有诱食性强和溶散性好的特点,按其说明书单用就行。如果觉得单用还不够的话,可将广谱或超级综合诱作基础饵,再做添加与搭配,适合钓“猾鲢”。如:广谱饵5份+花白鲢(或快攻鲢鳙、大胖头)4份+鲢鳙香精适量+白粉少许。四、早晚有深浅 鱼层在于找由于风向、水温、气压、水中的含氧量、水的透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天之中,鲢鳙在水中的泳层在不断变化。一般规则是“早浅晚深中钓中”, “水浑钓浅,水清钓深”。当然深浅是相对的,水深的上三分之一为浅,下三分之一为深。比如,池塘1.8米的水深,钓60—70厘米为浅,水库3米的水深,钓2.5米左右为深。其次,泳层找对还不够,须得找准才是关键。如果发现有鱼蹭线,甚至泛起涟漪,但就是不咬钩,说明钓深了。如果鱼星四起,鱼在下面涌动,但不咬钩,则可能钓浅了。应不断地调整钩饵深度,每次上下来回调整10—20厘米,直至找准并且有口为止。另外,季节不同、泳层不同。比如,夏季闷热,有时能看到鱼群隐隐约约地在水面下闲游时,钓浅甚至钓“一漂深”。春秋季节,鱼通常在水深的中层游弋,到了深秋乃至冬天,水温较低,鱼可能在水底游动,,此时应“钓底”或“钓离底”。总之,灵活应变才能找到鱼层,找到鱼层才能与鲢鳙“相会”。五、鱼讯有强弱 抓大须放小鲢口绵,在于“抓”。这是手竿钓鲢鳙最重要的环节。鲢鳙入窝前,可以连续抛竿拉拉白鲦,边钓边诱边等。忽然间, “小鱼不闹,大鱼必到”。鲢鳙入窝时,会以大小不一的气泡预先告知。泡大鱼大,泡小鱼小。此时,应全神贯注,手不离竿,眼不离漂。心中默念“小口要放,大口要抓”。鲢鳙咬钩前,浮漂会出现半目一目的升降但入口较柔弱,不必提竿,此谓“放小”,但要格外小心,此时一级战备。通常情况下,连续的绵口之后会有一个明显、有力的下顿,幅度在2目,甚至3~4目,应立即扬竿,此谓“抓大”。此时,定会竿如弯弓,几番“你来我往”过后,就能和鲢鳙“亲密接触”了。天气比较闷热或冬春气温较低时,鱼口更是微弱,表现为浮漂绵弱的升降半目甚至一线,要放。随后若出现短促有力的下顿半目或1目,应果断扬竿,正此谓“抓住机会,方能相会”。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五环节只有巧妙相扣才能智取鲢鳙。以上是自己多年来手竿钓鲢鳙的一些体会和总结,不一定全面,也不见得正确与科学,希望对休闲钓或初学者能有些实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