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原植物
夕阳下,村口道路上渐渐出现了三三两两背书包打闹着的孩童。有几个孩童们兴高采烈的吹嘘着一天的发生的趣事,引得路旁途径的老头在那憨憨的笑,气氛和谐美好。 就在这时,一个子很小的孩童惊恐地尖叫起来,引得大家纷纷侧目。原来——是一只大肥鹅正追着那孩童屁股后面,一阵猛啄,大有想扑倒这孩童的趋势。孩童身材矮小,大肥鹅一跳,轻松啄上其后脑勺。吓得孩童哇哇大哭,落荒而逃。这一幕,让所有人先是一愣,后是一阵爆笑……笑声,哭声,大肥鹅尖叫声,一时间热闹非凡。
▲网络图片
不知道你们如果亲临现场会不会笑,反正我不会笑,因为那个倒霉娃就是我。时至今日,我看见鹅就冒冷汗——当我发现,这类混蛋也有不敢吃的草时,我的兴趣就不是一点点的浓厚了。
说起这种草,它有一个我十分看好的名字叫“鹅不食草”。更可贵的是,它也算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草药。
据说鹅不食草这么给力的名字还有一点来头的。简略的说就是一个放鹅娃长期苦于鼻塞流涕的痛苦之中。有一次在放鹅的时候,恰好的发现他家宝贝鹅总是避开一种草不吃。这娃颇具求知的好奇心,就把那草拔起来闻。顿时发现这草有股刺激呛人的味道,打了几个喷嚏就发现自己鼻子舒服多了。于是多闻几次,鼻塞就通了。放鹅娃喜出望外,把这事宣传开来。后来……“鹅不食草”就出名了呗。
虽然故事很扯,但是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藏在里面。
我们就从这传说入手,扒一扒关于这品草药的一些真相。
▲鹅不食草饮片
首先,该草既然是被放鹅娃无意中发现的,那它长的不会太奇葩。其生长的地方的也一定不会太难找,不然还需要鹅特意避开它吗。
经过验证,还真没猜错。这种草就生长于稻田或阴湿处、广泛分布各个小路边。主产于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等南方地区。这样大致也能明白,还就是个大众草。这里稍稍引用本草文献上的描述:
《纲目》: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熏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也。
(注:石胡荽为鹅不食草的本草名。其他别名还有胡荽、野园荽、鸡肠草、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等)
其次,放鹅娃拔下来闻,治好了他的鼻塞。从这些要点可以略略推出鹅不食草的性味来。在中药里无非就是四气五味。(注: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
这草这么刺鼻,一般都有发散的功能,也就是辛味最贴切了。四气我们不好猜,就先放着不说。功效通窍那准是有的了,毕竟那放鹅娃的鼻塞是通了。这样再去查书考证考证——发现还真就那么回事!
《本草汇言》: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注翳障:指的是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等病症)
你们发现没有,竟然和我们想的差不多。(哪有,明明差很多……)其上重点就是说这草药通窍之力是最好的,尤其是鼻窍。后面补充说明,同时还有治受风寒感冒的头痛,痰喘啊,气滞胀闷不适等病症。
经过这一番推导求证,这鹅不食草也就被扒的差不多了。最后再加点有用的干货,让大家目睹一下这货的神奇力量——
治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良效。
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有时光机的话,我想拔一大捆“鹅不食草”带回到那一天,去孝敬那只啄人脑袋的大肥鹅……
本文由“中医同城”原创出品,作者泽兰。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zyto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