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熟知《阴符经》中这十句话,方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地运行有其长存不易之道,察明此道,通透此理,遵天地运行法则而进退,自然出入无忧,来回无恼,可谓尽命了性。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熟知《阴符经》中这十句话,方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二、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阴符经》广说“贼盗”之学,但此“贼”非作奸犯科之贼,乃天底下亘古自存的五种侵害之意;此“盗”非偷鸡摸狗之盗,乃天地人三才消长盈亏之理。姜太公言五贼“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次贼时,其次贼功,其次贼神。”大抵言如果深知这天地运转间的五种侵害机理就可以趋吉避凶。而五贼的发挥和作用在乎人心,所谓“人心,机也。”

三、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得道之人,气质变化,迥乎不同,不染俗务,不入俗流,掌控万物生化,协理参赞化育,自然与道合真,归入真流,自觉与天地并生,与万化归一,其手捭阖,时空随之轮转,其心舒卷,宇宙随之荡漾。可谓一端开万有,毫末生大千也。

四、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地人三才有广造杀伐之权柄,上天如果大发杀机,则星斗为之偏转;大地如果大发杀机,则川海为之倒悬;人如果大发杀机,则天地失衡,运转失经;倘若天地人三才合发杀机,则天地万物从头流转,万化肇始。

五、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道推阴阳,阴阳反复,此消彼长,侵阳剥阴,故万物生死相推,盛衰相迭,刚柔相济,穷通相累,此乃天地阴阳所共理,懂此,则可安命知止,进可合道矣!

六、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盗取万物的精华以充沛天地;万物,则盗取人类的精华以长养万物。天地、万物以及人类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彼此共生、相互侵夺而又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只有这三大盗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天地人三才才能安定有序,不失伦常。

七、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寻常人每每惊诧于某某处灵异或赞叹于某某人圣迹,以这些有形有相之物为神奇,遂顶礼膜拜,焚香祝祷,不绝如缕,殊不知最真实最高级的神奇是以不神而神。春风秋雨不以神奇而均临万有,孔孟老庄不以神奇而广度群迷,且俗人多以不净心广求灵异,每每多有妖异应之,可谓舍本逐末,徒增妖妄尔。

八、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目不明者善听,耳不聪者善视,故痴者有善画,哑者有善音,此绝一户而他方倍利,诚可谓天地大仁存焉,亦是宇宙平衡之体现。

九、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仁”与“恩”同,天地大仁大恩,无偏无私,好似天空迅雷鸣闪,烈风倾巢,普降甘霖而均化万物,草木因之滋芽蠢动,鸟兽因之织羽成形。天地的大恩大德以无恩无德显现,故百姓日用之而不知,这正是道法自然最贴切的体现!

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死者,人伦之大定;恩害者,人情之大伦。生死永续,天地长存,亘古不易。恩本不恩,害本不害,有较有对,恩害并生,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死,恩害,祸福,本为一体,分而两面,以分别心对待则生是生,死为死,祸福分家,恩害两端,以道眼观之,天地尚且浑然一体,万物何分两家。故与道合真者不以二眼分别观察太一无极之图。

(文章为道山不老原创,由子补语先生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351/80999103600.html

更多阅读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老子道德经解析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损有馀而补不足”的天之道,“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馀”古人云:天机不可泄漏,老子在《道德经》中,接二连三地把天机泄露了出来。老子对神秘的天机的探索可以说是蓄谋已久了,早在少年时期,当商容老

《当我老了》 诗朗诵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当我老了,还能不能在老照片里,准确地分辨出自己年轻时的锋芒?当我老了,还有没有放心的食品,可细细品味,不担心健康?当我老了,还有多少事没有用心做,有多少话没来得及讲?当我老了,还想再翻一遍日历,再年轻一回,是否能回到童年的时光?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人宇宙观 佛学宇宙观

道分而为天地,天地分而为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灵,本与天地同体,然人所受于天地,有纯杂不同,故必见天之道,执天之行,则道在我矣。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教

声明:《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熟知《阴符经》中这十句话,方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为网友丆挽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