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蜂蜜全球污染最严重。”近日一篇研究文章将不少人追捧的“天然佳品”推向风口浪尖。
发表在国际期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上的一篇研究对59份澳大利亚蜂蜜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41份样品中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的有毒物质。文章称,这种简称PA的物质如果被人体大量摄入,会损伤肝脏等器官,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患肝癌等后果。
对此,联合国注册专家、澳大利亚毒理学家埃德加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一研究发现几乎每种澳大利亚蜂蜜都被污染了。其中有机蜂蜜、百花蜂蜜、热带雨林蜂蜜和蓝花蜂蜜是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
不过,这一研究引发当地蜂蜜行业不满,斥责其夸大了澳大利亚蜂蜜的毒性。而澳新食品标准局告诉法晚记者,已经开始对此事进行关注,会继续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
蜂蜜有“害”
禁止作物中提取蜂蜜 致有毒物质混入
根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41个样品中发现含有有毒植物种子的毒素痕迹,比如蓝蓟(又称救赎草)和柳兰。这项研究收集的数据显示,相关蜂蜜消费者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PA的量为成人0.051微克,儿童0.204微克。这一数字虽然低于澳大利亚设定的1微克安全线,但大大高于欧洲一些食品安全机构提出的0.007微克的上限。
研究人员提醒广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定要谨慎选购蜂蜜,以降低宝宝发生器官损伤的风险。
其实,《澳大利亚食品法》禁止在人类食品中使用蓝蓟和火龙草等有毒植物,它们的花朵含有一种被称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化学物,这种物质被视为导致全球人类和牲畜中毒的最普遍原因。
对此,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近期发现,即使少量摄入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也可能导致与长期肺病及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但负责制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的澳新食品标准局,允许从这类禁止作物中提取蜂蜜,只要将其与其他蜂蜜混合稀释即可。
研究者说
“几乎每种澳大利亚蜂蜜都被污染了”
记者就此采访了联合国注册专家、澳大利亚毒理学家埃德加博士,而其也是这一引发争议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表示,通过饮食接触这种毒物可能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大诱因。他呼吁更好地监控这类毒物,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有更多知情权。
“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醒相关部门,在我们国家生产蜂蜜过程中或许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对我们整个国家的蜂蜜产业都是非常不利的。”埃德加说,从数据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澳大利亚食品法》中规定容许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安全摄入量比欧洲标准高得多,欧洲标准更注重该物质带来的潜在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