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文学什么?
许多学生面对语文这门课程,常常显出超乎寻常的迷茫,不知学什么及如何学。有的甚至说,语文课上与不上其实没有什么两样。这实在是个大问题。
语文到底要学什么?语文要学的东西很多:认字、写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阅读、作文、文化民俗、历史人文、伦理道德、情感价值等等。但其根本在表达,语文要学的几乎都包含其中,渗透其中。先看看“语文”这个概念,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语文”之“语”是口头表达,“语文”之“文”是书面表达。学语文就是学表达。再看看事实,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无非就是学习一篇篇涵盖古今、兼顾中外、文体各别的诗文。由此可见,语文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学会阅读,学习别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思想、认识、愿望、情感的。此外,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语文课还要学习作文。作文训练实质上是训练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愿望、情感,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语文要学习什么,说到底就是要学习表达。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会读,会写,会说。现在的高考也说明了这点。拿湖南为例,2011年语文试卷七个大题,归结为三大部分:一是“古诗文默写”和“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衔接等,共17分;二是“阅读”,大致包括两古(古文、古诗)两今(文学类和非文学类),此外还有“选做题”,共73分;三是写作,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共60分。很显然,语文要得高分,关键在阅读和写作。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考毕竟考的是能力,能力强,高考才会有好成绩。此外,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环节还考查学生是否会说,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点阅读,多点写作,多点交流,努力提高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此为语文学习之“道”,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二)如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试题怎样才能拿高分?
这是不同而又紧密关联的两个问题。高考阅读试题拿高分须赖较强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较强却未必一定拿高分。此话怎讲?高考阅读试题的命题目的就在于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强,高考阅读题拿高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高考阅读试题及其答案的设置往往带有命题者较强的主观色彩,命题者也未必一定参透了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该选文的写作技巧,但评卷是以命题者给定的答案为标准的,这就有可能造成阅读能力强、读懂了文章却拿不到高分的情况。
下面着重谈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
高考阅读能力的考查大致包括四类作品:古文、古诗以及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的现代文。其中,古文和非文学类现代文侧重考查考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包括词语、句子以及文章主旨、作者态度等的理解;而古诗和文学类现代文则侧重考查考生对于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于这种思想情感的表现方式的欣赏,要求更高。但是,不管是哪种文体,也不管是古代诗文还是现代作品,都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为此,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文的题目。
诗文总是有题目的。题者,额也。它或是作品表现的对象,或是作品的线索,或是作品精神之所在,或者兼而有之。考生务必要注意诗文的题目。
2、抓住诗文的主旨。
主旨是什么?就是作品的主题、观点或作者的意图、情感和态度。一般而言,诗文总是遵循一条思路构筑而成,即点题——扣题——结题。开头一般总要点题,或明点,或暗点;或开门见山,或“开门见水”,水边是山,山水相连。开门见水,实则欲擒故纵之法。点题之后,诗文即进入正文。正文部分无论几个层次或几个方面都必须紧扣题目展开,否则就视为不合文法。正文之后,一般都要收尾,有一个尾巴,但有时也可能是正文完了之后即自然收结,无须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关于诗文思路的展开,还可以借用古人评论近体格律诗的说法(见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即“起承转合”之说。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略加说明。“起”是“开头”之义,要求点题。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即是“起”,其中,“空山”、“晚”、“秋”四字,点出此诗题目中的三字“山”、“秋”、“暝”,显示起笔不枝不蔓、开门见山之意。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承”,紧扣诗题,写山居自然景物之美。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转”, 仍然紧扣诗题,但意境翻进一层,由写山居自然景物之美进到描摹山居生活之美。这“承”“转”的两联构成了本诗的主体内容,构成了山居生活的总体面貌。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为“合”,即本诗的结尾,在前面三联描写基础之上,顺势推出,表达诗人欣赏山居生活之意,并传达出诗人隐逸田园的思想倾向,卒章显志。
这种“起承转合”之说既可概括近体格律诗的构思特点,其实也适用于散文创作。很多典范的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都遵循这一重要的结构规律,如苏洵的《六国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
找到了作品的思路,顺藤摸瓜,我们就能抓住诗文的主旨。如上文对于《山居秋暝》的分析就是例子。叶圣陶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路”是什么?就是诗文的“点扣结”,就是诗文的“起承转合”。这“真”是什么?就是作品的主旨,就是作者的意图、态度或情感。
总之,就阅读而言,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懂得了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也就读懂了文章。
3、注意诗文的写法。
所谓诗文的写法,指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表达作品内容的形式、技巧,包括作者采取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详略处理等。写法最能看出一个作者的匠心。对考生的诗文鉴赏力的考查,主要就是这些内容。
关于诗文的欣赏,必须辨明几个概念: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指的是表示内容的方法和形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不同的表达方式,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叙述和描写,要求形象生动;议论,要求准确严密;说明,要求清楚明白。但是,不论何种表达方式,它们都要求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不论何种文体,其表达方式都不应该是唯一的。
抒情方式,指的是表达感情的方式,属于“表达方式”的范畴,它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其中直接抒情常被叫做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叙述抒情、借描写抒情、借议论抒情、借说明抒情等。由此看来,从某个意义上说,好的文章,无论是何种文体,都蕴含作者一定的情感、态度。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和生动有力而采用的表现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显然,我们在谈修辞手法的时候是有一个适用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文字词句,而不是段落篇章。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这几个概念提法不同,本质一样,是欣赏艺术和文学作品必用的概念,指的是艺术或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技巧和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白描、工笔、倒叙、插叙、象征、抑扬(欲擒故纵)、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烘托、伏笔和铺垫、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有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有关而不同。比如描写,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我们习惯称为素描(白描)和工笔(或工笔描写)。素描和工笔,实际是对描写的细分。又比如叙述,它还包含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几种特殊的叙述方式。文学作品中,平常的叙述往往不被看作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而几种特殊的叙述,由于它显出特别而常被看作是艺术手法。
总而言之,做阅读题要遵循以下环节:读懂文章→读懂试题→准确答题。要拿出相当多的时间读文章。平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大家有必要挤出时间重读先前学过的课文,课文毕竟是难得的范文。阅读能力提高了,考试阅读才有可能拿高分。
(三)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写出自己对于所写题目的感受、体悟、理解和认识,要求做到“五有”: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前三点是基本要求,后两点是较高要求;前三点是写清楚,后两点是写精彩。
为了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我以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积极生活,多阅读,多思考,多发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悟。
二要多练习。多写勤写才是硬道理。
三要明道理。作文本质上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不是写给别人看的。
四要懂章法,即“起承转合”之法。打此地基,方能灵活。
五要勤修改,在修改中提高。修改,是作文训练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一个题目写作失败,如跑题、空洞,就要重写,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