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内地的行驶证管理方面,轿车特指区别于货车、皮卡、SUV、大巴、中巴的小型汽车,俗称为“小轿车”。在香港,轿车又称私家车。
按照中国大陆标准划分为:微型轿车(排量/1L以下)、普通级轿车(排量为1.0~1.6L)、中级轿车(排量为1.6~2.5L)、中高级轿车(排量为2.5~4.0L)、高级轿车(排量为4L以上)。
轿车产业在中国的诞生、成长、徘徊和新一轮的活跃,其本质的决定因素是市场,而市场发展的优与劣、快与慢,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汽车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消费群落构成、国民所得水平、市场消费导向、经济景气程度等复合因素构成经济型轿车消费的市场内在条件;改革开放进程、行业发展法规、商品消费政策、利益分配制度等复合因素构成市场的外在条件。从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整体状况和发展走向来看,可谓机会与威胁同在,机会日益发展,威胁不可小视,总体来看机会大于威胁。
在2002年的时候,国内有117家汽车生产商,这一年有三1/3的企业出现经营亏损,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不算很糟,而且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尽答厂商很多,但是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却是销量前五名的几家大公司.片抓着,中国四大汽车厂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也拥有着全国62%的市场、可以看出,中国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既是分散的又是集中的。除了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还受到来自国外进口车的威胁,尤其是入世后的这些年来,我国逐步履行成员国的承诺、使得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出现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巩固市场地位这此企业经济行为同时存在的局而,汽车企业也只有采取战略组合、准确定位市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战略集团分析
战略集团指行业内部在专业化程度、一体化程度、价格、质量等方面采取相类似战略的厂商群,它们具有可比的生产线宽度,利用类似的分销渠道,给买主提供类似的服务和技术帮助,面向相同的客户层面,依靠相同的工艺技术方法,并且按相同的价格质量比进行销集。
1、战略集团的划分
四大集团的增速呈现倒序排列。东风表现最突出,其09年名列第三,而今年已经上升到第二位,呈现低基数、高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汽集团增速较快,但较东风的增速稍慢,上汽增速平稳。长安由于背负09年第二大集团的包袱而增速压力沉重。

四小集团的广汽、北汽的增长压力较大,奇瑞的表现较强,而重汽增长也较好。目前看整合的主角的四大集团的增长好于四小集团。江淮、华晨等地方集团的表现突出,而民营企业的长城等表现较强。
今年四大集团仍处于激烈角逐中,总体看东风表现最突出,一汽、上汽表现较好。
一汽的表现较稳健,狭义乘用车中的SUV 、MPV表现较好。卡车中的重卡表现突出,微车表现平稳,客车表现较弱。
东风的增长特征与一汽基本一致,轿车、MPV表现较好,卡车全系列走势较强,微车的微客和微卡均较好。客车表现较弱。
上汽的各大类车型增速较均衡。狭义乘用车表现最强,SUV实现突破,而其客车的表现尤为突出,大客和轻客的表现均较好。传统的微车亮点依旧保持。
长安的卡车表现较强,微车较弱。江铃SUV 亮点超强,而卡车中的长安跨越的轻卡也是表现突出。长安的客车市场取得突破,轻客和中客均表现较好,微车中的微客表现较好。
2、竞争形式对行业获利的影响:
行业内的竞争形式主要有价格竞争、广告和增加对客户的服务。价格竞争很容易导致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仿效,其结果是降低行业内所有厂商的收入。广告战会充分扩大需求或提高该行业内的差异水平,从而有利于该行业的所有厂商。
现在国内汽车行业少用广告展开竞争,但是国外汽车广告的竞争已经很鲜明了,各类广告层出不穷。在2011年1月25日的NBA扣篮大赛上,来自快船队极具潜质的大前锋布雷克格里芬高高跃起,飞过停在篮下三秒区的一辆起亚远舰K5,以一记爆扣结束了比赛夺得头筹,这一刻,除了格里芬怪兽级的弹跳能力得以淋漓体现起亚新远舰K5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镜头聚焦。而电视广告等,各大国外汽车厂商也在创意上不断比拼。
而国内市场主要通过降价,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厂商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中,这不利于提高国内所有厂商的收入。
3、退出障碍对行业内的竞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当存在很大的退出障碍时,如该行业的固定资产难于变现和移作其它用途,该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将不会脱离该行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也不会轻易认输,相反,它们将坚韧不拨地维持下去,并且有可能借助于极端的战术,其结果是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使得整个行业保持在较低的获利水平。
2001-2002年,利润率有小度的提高,但是企业数量减少的程度却非常大,并且在2002-2003年企业数量有了小幅的增加,却带来了利润率的暴减。表明在这段时间内,行业内竞争非常强,且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比较小。但是在2004年-2005年期间,利润率与企业数量正相关,且变动的幅度一致,表明汽车行业的产权改组取得了成效,有效的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保证了在行的企业的利润。但是在2006-2007年内,企业数量与利润率的变化却是反方向的,表示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了行业内利润率的下降,且两者变动幅度差异不大,这表明2004年我国轿车行业的规制政策取得了成效。
以上分析都表明我国汽车行业内竞争强度很大。
【慧择提示】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制造业采取了产品准入、投资准入和限制外资的措施,形成了比较高的进入壁垒,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进入壁垒有部分修正,同时降低退出壁垒,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退出机制。 理赔特色:* 简易赔案快速处理 * 设置定损点或上门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