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

    他晚年的事业也不为世人理解,有何面目到地底下去见父亲、老师和朋友?亡国之恨,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所以他要散发,不再绑辫子;所以他要裸葬,而不穿满族的异族寿衣;所以他要躺在石棺里,期待迅速腐烂。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由于家世的关系,黄宗羲很早就开始卷入晚明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他是在血海深仇中成长起来的。中年时期,他又碰上了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次改朝换代。种种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在百折不挠、颠沛坎坷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师。

  为父杀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

  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叫黄尊素,是晚明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监察御史,这是一个监督百官、控制舆论的重要官职。在黄尊素为官的时候,朝政被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所控制,黄尊素则属于与阉党对立的东林党。他很有智谋,是东林党中具备政治智慧的佼佼者,在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往往出谋划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被阉党记恨在心。1626年年初,黄尊素被诬告贪污,抓捕至京师,随后被拷打至死,年仅43岁。死后5天,他的尸体才被人从监狱中挪出,当时全身已经腐烂,以至于无法辨认,极其凄惨。

  当时,17岁的黄宗羲一直在狱外等候。作为长子,他陪着父亲从家乡一路到京师。父亲的被杀,使得少年黄宗羲痛不欲生。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政治的无耻与黑暗,内心充满了愤怒,一心想报仇雪恨。两年后,新登基的崇祯皇帝清除了魏忠贤等阉党,开始为被害的东林党平反。黄宗羲闻讯后,立刻进京讼冤。血气方刚的他在袖子里藏着一根铁锥,看见仇人,便扑上去将他刺得遍体流血,以发泄自己的怨恨。报仇之后,又“狂哭”。当时,仇恨使他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疯癫的状态。崇祯皇帝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感慨地说黄宗羲是“忠臣孤子”,特意下旨追封黄尊素为太仆寺卿。

  抗清岁月

  在为父亲报仇雪恨之后,黄宗羲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惜没考中。不过,作为忠臣之后,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名士也乐意提携他。黄宗羲先是加入晚明最大的政治社团复社,又遵照父亲的遗命,拜大儒刘宗周为师。年轻的黄宗羲在读书之余,不断结交各地读书人,扩大自己的影响。1636年,黄宗羲参加了复社与阉党余孽阮大铖之间的斗争。当然,这时候的黄宗羲资历比较浅,基本上都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主中原。对于35岁的黄宗羲来说,选择很简单——父亲黄尊素是大忠臣,作为忠臣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和老师刘宗周一起加入在南京成立的南明朝廷。然而,掌握南明朝廷权力的是阮大铖,他在杀死了一些忠臣良将之后,又将屠刀伸向了黄宗羲。幸亏得到朋友的帮助,黄宗羲才得以逃离南京。

  时局一天比一天动荡,江南的城市随着清军的入侵,一个个沦陷。彷徨的黄宗羲去绍兴探望被排挤出南明朝廷的老师刘宗周,看到的却是已经绝食20多天的消瘦老人。原来刘宗周眼见大明江山不保,而自己在朝廷中不能有所作为,最终选择了绝食殉国。黄宗羲看着老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放声大哭惊扰虚弱的老师。刘宗周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对着黄宗羲点了点头。黄宗羲离开后没多久,刘宗周就过世了。对于黄宗羲而言,他生命中最为尊敬的父亲和老师,为了国家和江山社稷,都心甘情愿地付出了生命。他们成了黄宗羲心中的榜样和力量。

  从老师家出来,黄宗羲马上回到家乡,和两个弟弟一起率领数百壮士,组成一支人称“世忠营”的队伍。当时明朝宗室鲁王在绍兴建立了小朝廷,黄宗羲前往投奔,积极抗清。在参加了数次战役之后,黄宗羲率领3000军士进行西征,不料清军开始大规模进攻绍兴,鲁王出海逃窜。黄宗羲只好且战且退,率领部队逃到山中休整。安营扎寨之后,黄宗羲又亲自下山寻找鲁王的消息,临行前反复叮嘱手下大将不得骚扰山里的百姓。没想到黄宗羲走后,手下人却大肆抢粮,引起民变。山寨被山民半夜焚毁,导致全军覆灭。这给黄宗羲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4年后,黄宗羲终于在一个孤岛上找到了鲁王。大臣们每天生活和办公,都在小船之上,十分凄凉,据黄宗羲后来回忆,“落日狂涛,君臣相对”,然而为了抗清的理想,他甘之如饴,陪伴鲁王流亡在岛上。那年冬天,黄宗羲还冒着生命危险,渡海东赴日本长崎,乞求日本方面出兵帮助鲁王抗清。这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从日本黯然返回中国之后,黄宗羲剃发归顺清朝,再也没有公开参加抗清的战役。他在日本到底碰上了什么事情,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从此之后,黄宗羲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悄悄地营救抗清志士,也曾与钱谦益一起暗中策划军事活动。1659年,郑成功率领23万联军、8000艘战船,沿着长江北上,可惜功亏一篑,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终仍以失败告终。这一年,黄宗羲50岁了,他觉得自己老了,再也没有精力抗清,决心隐居,为明朝痛定思痛,反思为何亡国亡天下等问题。他在著名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激烈地批评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他在思想上取得的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751/690140187443.html

更多阅读

黄宗羲 黄宗羲简介

《明夷待访录》中国的“人权宣言”康熙二年公元663年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父亲黄尊素 黄宗羲,是有名的“东林党人”。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

《鲒埼亭集选辑》全祖望 顾炎武 黄宗羲 鲒埼亭集外编

本书分六卷,全祖望撰。祖望字绍衣,又字谢山;浙江鄞县人。清干隆初,成进士。所着鲒埼亭集三十八卷及其外编五十卷,记南明浙海鲁监国事最详。本书选录与南明有关之文凡一百三十余篇,题曰选辑。卷一至卷五以碑铭传状为主,间杂序记之类;卷六多属

人权经济学之“黄宗羲定律” 微观经济学之父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

黄宗羲:血性男儿启蒙大师

黄宗羲:血性男儿 启蒙大师一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里,大都会涌现出一些非凡的杰出的甚至是伟大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怎么会在同一时期内,出现了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等

黄宗羲定律 陈家井村再现“黄宗羲定律”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闻知浙江省兰溪市一个名叫陈家井村的村庄存在“黄宗羲定律”现象,批示国土资源部了解处理。然而,记者得知,总理的批示虽然引起过重视,但至今未真正落实,陈家井村的“黄宗羲定律”依旧如故。  何为“黄宗羲定律

声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为网友朝雾初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