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城区文物建筑小记】(3):鸣阳楼
图/文:胡波
图一:我在鸣阳楼西面的留影(摄于2008-5-6)
武义下王宅路口的鸣阳楼创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是谯楼式建筑。下用条石砌筑拱券门,门外古碑一方,高近三米,漫漶不可辨,门顶有“鸣阳楼”、“八素门”等匾额。城台上建重檐歇山顶双层亭楼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周围廊式,楼内有明代大铜钟一口,大鼓为近年复制,并重书旧版《武义县志》艺文类《明·武义县鸣阳门楼记》一文于楼上,全文如下:“楼在县东里许,正德丙子年冬,潘棠建也。县旧未有昏晓钟,访取于法云寺,悬之斯楼,编以丁役以谨昏晓,以授民时以警家情,名之者谁棠也。厥义何居日进君子也,邑曰:立天之道惟阴与阳,立人之道惟仁与义。阳主生主进主文,仁之道也。仁道立而义礼智咸具矣。扶阳抑阴,圣人之教也,东则阳方,以道以教以万皆阳也。钟器之善,鸣也。一鸣则群听倾耳焉。鸣之正且大也。斯善鸣者也,阳一鸣焉。则邑之生道进矣,君子升矣,文教盛矣,丈夫之道立矣。为斯邑官行阳之道于上,民勤阳之道于下,而人文昭斯邑其唐虞矣。此吾辈之所以受朝命而当致之民者也。为吾民者闻钟焉,且思所以务善务生务文而保尔身尔家尔族也,思为君子■不■盛朝之治化可也。”
鸣阳楼下还汇集了望春亭、关帝庙、镇东殿等清代古建筑群,彼此相对,采用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别具一格。其中望春亭为十二根石质方檐柱和四根木内柱构成的攒尖顶建筑,石柱上有清宣统年间的楹联两对,亭下荒草中有“合社捐造”碑一方。关帝庙为“工”字形祠庙建筑,沿街凸出过路戏台一座,檐柱刻有清光绪年间楹联,牛腿和雀替施以彩绘。镇东殿规模大于关帝庙,布局类似,门厅外用单檐歇山顶门楼,装饰木雕、彩绘等。鸣阳楼建筑群在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良好。
图二:鸣阳楼东面外景(摄于2008-5-6)
图三:望春亭外景(摄于2008-5-6)
图四:望春亭下的古碑刻(摄于2008-5-6)
图五:鸣阳楼下的八素门(摄于2008-5-6)
图六:从关帝庙看镇东殿(摄于2008-5-6)
图七:关帝庙过街戏台(摄于2008-5-6)
图八:鸣阳楼上的明代铜钟(摄于2008-5-6)